年年名額都“秒光”,這群老人為啥這麼愛“上學”?

【看蘇州專稿 文/陳夢嬌】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步入晚年,有人選擇含飴弄孫,盡享天倫之樂;有人選擇出遊千里,飽覽名山大川;更有人選擇“不去公園去學堂”,不斷豐富自身。

蘇州就有這麼一群可愛的老年人,他們“壯心未與年俱老”,在校園裡重拾年輕時的愛好與夢想,享受學習,優雅老去。

走進蘇州市老年大學,山石迴廊曲徑通幽,花草樹木鬱鬱蔥蔥。爺爺奶奶們穿梭在古色古香的教學走廊裡,如同漫步在中國江南的山水畫之中。

年年名額都“秒光”,這群老人為啥這麼愛“上學”?

11586名學生、330個班級、124門課……每門課的名額,用“秒光”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在這裡,他們發現了晚年生活的“另一番光景”。

那為啥這麼多老人爭先恐後地要上老年大學呢?究竟有啥神奇的魅力吸引著他們?

不去公園去學堂,爺爺奶奶“上學”忙!

揹包步入教室,換上豔麗的舞蹈服,退休後的黃阿姨在鏡子前認真壓腿,一招一式有板有眼,這是她每週必備的“大學”生活。

黃阿姨所在的“大學”就是蘇州市老年大學,建於1985年,是中國最早建立的老年大學之一,在這裡,“夕陽紅”閃耀出別樣光芒。

年年名額都“秒光”,這群老人為啥這麼愛“上學”?

伴著優美的樂曲,黃阿姨舞動長裙、旋轉跳躍,很難看出人已年過六旬。

“來到這個班級已經三年多,因為喜歡舞蹈,與舞伴們一同上課學習,不僅充實了生活,自己也變得更加開朗、自信。”黃阿姨說。

年年名額都“秒光”,這群老人為啥這麼愛“上學”?

和已經上了三年學的黃阿姨不一樣,年近七十的宋麗娟是蘇州市老年大學今年新招收的300位學員之一。

“以前,她只愛跳跳廣場舞,看看電視劇,現在可不一樣了!”在宋麗娟女兒眼中,上了書畫班的老母親有了新的神采。

“上學”幾個月下來,水草游魚,紅蓮翠竹,宋麗娟已經畫得有模有樣。除了培養出新愛好,還熟悉了一群新夥伴,如今,她逢人便誇老年大學,這個學上得值。

年年名額都“秒光”,這群老人為啥這麼愛“上學”?

“以前從不知道學堂有啥好,來學校了才知道竟然這麼好。”

像宋麗娟這樣的,在老年大學屬於“萌新”,還有很多有著十餘年學習經驗的“學長學姐”則把老年大學當成了“第二個家”。

退休之前曾是老師的張阿姨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焦慮期”。在退休後的五年裡,她身份轉型為“專職保姆”,每天除了帶小孫子,就是擺弄花花草草,哪兒都不去了。

等孫子上了幼兒園,張阿姨才空閒下來“思考”一下人生。

年年名額都“秒光”,這群老人為啥這麼愛“上學”?

後來,她報名參加了家門口的老年大學,還進了學校裡的歌唱團,一學就是十年。課堂之外的她也沒閒著,參加各類比賽、演出,日子過得非常忙碌。

這些年下來,張阿姨對老年大學有非常深的感情。“我們在這裡不但可以結交新朋友,還能讓我們的精神生活‘充滿電’,這是其他地方所不能帶給我們的。”

滿足精神需求,“上學”成最佳方式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漢代文學家劉向的這段話,成了如今老年人愛“上學”最好的佐證。

問及為何上老年大學,看蘇州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發現,老人們上學最終是滿足了自己的精神需求。

01

求新知

觀察老年大學裡的學生,你會發現他們的學習熱情似乎比年輕學生們還積極。一位學員笑著告訴看蘇州記者:“不學習都沒法和孫子交流。”

年年名額都“秒光”,這群老人為啥這麼愛“上學”?

給晚點生活“充電、加油”是多數老年人選擇老年大學最直接的原因。蘇州市老年大學協會秘書長、市老年大學研究室主任朱學標坦言:“老年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並不想跟時代‘脫軌’,如果不通過學習,他們就會慢慢‘掉隊’。”

02

圓舊夢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別看爺爺奶奶們如今生活過得“滋潤”,把時間撥回他們作為青年的時候,大多數人忙於上山下鄉,操心一家吃喝,興趣愛好在他們心裡,那怕是被壓起來不敢碰的“夢”。

“我們開設的很多課程,有些還真需要基礎功底。”朱學標介紹,“如樂器課、繪畫課等等,很多老人都是曾經有過接觸的。”

年年名額都“秒光”,這群老人為啥這麼愛“上學”?

當年過半百,物質生活已然充盈,時代造成的文化生活匱乏,在老年大學又開出了“圓夢”的花朵。

03

找寄託

每年,老年大學報名人數和招生人數的巨大懸殊是朱學標最直觀的感受,他甚至覺得,對老年人來說,上學是在趕“潮流”。

“如今你走在校園裡,偶爾還能看見幾位遲遲未畢業的80多歲的‘老學長’,原因就是他們把這裡(老年大學)當成了一種精神寄託。”

年年名額都“秒光”,這群老人為啥這麼愛“上學”?



朱學標認為,對很多老年人來說,過去忙慣了,一下子閒下來,許多老人失去了社交圈子,更有甚者與子女分居兩地,難免生活單調,心中失落。上了老年大學,一群有著相同愛好、共同語言的“老同學”在一起,相互陪伴,以學會友,重新建起朋友圈,心靈也就有了寄託之所。

04

尋價值

校園藝術節、書畫攝影展、師生文化作品集、各類慰問演出……老年人不光上課,還參加各類活動,多姿多彩的課外生活展示了老年學員的精神風貌和老年教育的豐碩文化成果。

“老年人需要認可,需要證明自己在這個時代是有存在價值的。”蘇州科技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宋春蕾告訴看蘇州記者,“一旦老年人覺得自己在他人,尤其是子女眼中沒有存在感,他的內心會非常失落脆弱。”

年年名額都“秒光”,這群老人為啥這麼愛“上學”?

細細分析老年人的這種心理,不難發現,兼具學習與社交功能的老年大學,無疑是實現自我價值的絕佳選擇

“在校園裡,他們能對自己產生認同,覺得自己能夠做更多更好的事情,以此獲得一定的成就感。”

“求學夢”不容忽視,多方需“上心”

如此看來,老年大學確能滿足不少人的養老需求。老人爭著要上學,這種願望急需社會的正視。

根據《蘇州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蘇州市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要關注老年人口教育,整合社會資源,協調各種社會力量,理順管理體系,推進老年教育工程。其中指出,到明年,老年教育普及率將達到50%以上,全面建成“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示範性學習型城市。



年年名額都“秒光”,這群老人為啥這麼愛“上學”?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池子華表示,如今,社會正面臨人口老齡化的現狀,未來,每3個人中就有1位老人,通過老年教育,豐富“老有所養”的內容,提高“老有所為”的能力,增長“老有所樂”的情趣,老年教育實際上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抓手

年年名額都“秒光”,這群老人為啥這麼愛“上學”?

那如何滿足老年人的“上學”熱?幫助老年人獲得更多再教育的機會?這需要多方力量的“上心”。

缺教師,可以請專業人士兼職或是請有一技之長的老年人上陣;缺場地,可以利用文化場館、機關單位的空閒區域;缺資金,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通過政策傾斜、控制成本、加大投入……

而我們的老人們未來會什麼樣?或許正如蘇州市老年大學校歌所唱那樣,“琴棋書畫劍,拳操詩文裝;談古說今,縱論興亡,好一派風流倜儻!重現當年青春模樣。”

如今,

蘇州人的老年人越來越多,

這讓老年大學的“門票”越來越難得。

老年大學為何如此火爆?

一位難求的困局該如何突圍?

請看下篇深·看報道

《深·看|老年大學“一座難求”,何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