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墙裂缝的“优质工程”是如何炼成的?

满墙裂缝的“优质工程”是如何炼成的?

  今年6月拿到精装修新房的钥匙后,江苏南通中海碧林湾小区的业主盛凯直到今天也没能住进新房,因为这套新房的屋顶裂开了4条三四米长的裂缝。除了屋顶开裂,盛凯还发现了大大小小十几个质量问题。据小区居民们反映,像盛凯一样发现房屋有各种质量问题的大概有200多户。对此,开发商方面表示,楼板出现裂缝是常规性的质量通病,“不算什么特别严重的问题”。(11月24日澎湃新闻)

  在高房价时代,一套房子几乎就是老百姓的全部家当。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十分闹心。如果说个别房子个别地方出现问题是偶然现象的话,一套建筑面积98平方米的房子有屋顶开裂等十几个质量问题,一个小区200多户都有质量问题,显然不是小问题。面对投诉,开发商还以“质量通病”为由至今不给业主说法,俨然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委实让人费解。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是这样一个质量问题多多的小区还连续两次获得“优质工程奖”。

  当然,问题房不是某地的专利。据《扬子晚报》报道:住在南京仙鹤茗苑的居民发现,房子漏水、开裂,层高不够,质量很差。敲个门竟把门板给敲穿。业主为此要求换房。而南京玄武房产局回复说:该房已通过验收没有房源可换。郑州沈庄村的300多户村民安置房也被爆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房屋漏水、渗水严重、室内门是“纸”做的,而开发商回应称“纸做房门无国家标准”。

  如果说问题房是开发商和施工方偷工减料造成的话,问题房从开工建设到一路绿灯验收交房,甚至被评为“优质工程”,管理部门显然难逃失职之嫌。从“楼歪歪”、“纸房门”、渗水房再到“满墙裂缝房”,住房质量令人触目惊心。问题房频现,既给住房质量敲响了警钟,也暴露了验房制度的软肋。

  实际上,问题房顺利通过验收,与验房制度存在漏洞不无关系。一位南京民间验房师曾坦陈自己的验房经历:“我验过的每套房子几乎都有质量问题。”如此惊人之语或许有夸张的成分。但是惊人之语实际上道出了房屋验收不靠谱的现实。问题房又是如何通过验收的呢?“房奴”把自己的后半生都抵押给银行,换来的竟然是问题房,让人欲哭无泪。虽说开发商急功近利,施工方偷工减料、设计不合理,是建筑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但是问题房能够绕过法律制度通过验收,相关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集体沦陷才是问题房背后的罪魁祸首。

  《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规定》规定,开发商交房时,必须提供《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该表必须详细记录该套住宅中房屋外观及尺寸偏差、防水、水电安装等8项内容的验收过程、曾经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情况。为了防范房屋质量等方面的风险,住建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也明确规定:住宅工程经竣工验收备案后,方可办理产权证。各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住宅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同时对住宅工程现场的建筑材料、设备等要加强监督抽查,强化对住宅工程竣工验收前的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工作的监督。

  问题房频现,不仅开发商存在合同欺诈之嫌,问题房通过多个部门的层层“把关”,顺利通过验收甚至评为“优质工程”,相关部门难辞其咎。相关部门以蜻蜓点水抽查检验的办法验房,架空了“分户验收”的规定,也掏空了住房的质量灵魂。

  回想民间验房师的惊人之语,正视问题房的现实。一方面,开发商、施工方要积极整改,赔偿业主损失,不能以“质量通病”为由回避业主的核心利益关切;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前移监管关口,完善验房程序,严格执行分户验收制度与监督问责机制,分户验收不合格,不能进行住宅工程竣工验收,把住房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依我看,为保证住房建设质量,除了住房建设部门督查验收以外,可以考虑建立独立于开发商与职能部门之外的第三方验房机制,对房屋质量严格把关,督促开发商利润血管里流淌道德血液,让民众住上放心房。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