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灭宋后,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结果差点亡国

公元前285年,齐国大军在齐湣王田地的授意下进攻宋国,宋君宋王偃不敌,慌忙逃往它国,宋国就此灭亡。齐灭宋是战历史上一件大事,因为宋国的灭亡,列国也对齐国多有抵触,不久,秦、燕、韩、赵、魏就组成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他们在燕将乐毅的统帅下直捣齐都临淄,齐国险些灭国。五国伐齐后,齐国失去了东方强国的地位,此后,秦国便独霸一方,真正开启了统一全国的道路。

齐国灭宋后,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结果差点亡国

战国时期有许多灭国战争,那么为什么齐灭宋却引起了众怒,而像秦灭东周、楚灭越、赵灭中山却没有取得这样的效果?这究竟有什么样的原因呢?

战国时期灭国之战虽多,但真正有影响力的还是齐灭宋之战,和这次灭国之战不同,其它灭国之战都没有像这次战役那么的激烈。宋国之所以会如此的烫手,不仅仅在于它的地理位置,更因为它的富庶。

齐国灭宋后,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结果差点亡国

先不论宋,我们先来看看其它灭国之战的时代背景。秦灭周发生于公元前256年,这一时期,秦国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了东方,而且其国土边境线已经越过了周王室的都城洛邑,所以,所谓的东周,已经成为了秦国的国中之国。东周王室虽然名义上还是诸侯国的共主,实际它已经沦为了秦国的附庸国。秦国灭亡这样一个国家,列国自然不会干涉。另外,东周这时并没有和其它列国接壤,所以其也根本没有和列国存在利益上的冲突,故而,秦昭襄王灭亡东周,也是顺应时势,自然不会引起它国的干涉。

齐国灭宋后,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结果差点亡国

和东周相似,赵灭中山也是同样的道理。中山国在赵国的北部,其与燕国接壤,一直以来,燕赵两国都将中山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过,随着赵国胡服骑射崛起,中山国却完全为赵国吞并。中山国除了与燕、赵两国有利益上的冲突,并没有和其它国家有过交际,再说,由于赵国实力强大,其自然也会为其所吞并。

齐国灭宋后,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结果差点亡国

楚灭越较早,越国在江南之隅,本身就非常偏僻,除了与楚国接壤,越国与中原列国并无交际。一直以来,楚国都将越国视为自己的附庸国。特别是自勾践死后,越国的实力更为衰败。越与楚有利益领土争端,而与其它国家并没有交往,所以,楚灭越,也在常理之中,自然不会引起它国的干涉。

和这三场灭国战争不同,齐灭宋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性质。宋国居于中原平原之地,其富庶之程度,堪比齐国的临淄,或魏国的大梁。一直一来,齐湣王都将宋国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过,宋国虽肥,却是祸端。因为它是战国时期中原列国的贸易中心,不仅齐国,就连楚国、魏国、韩国、赵国也将其视为必得之地。这样一个国家,列国自然会垂涎三尺。谁首先对宋国发起第一战,它就必然会损伤其它国的利益。故而,当齐湣王灭亡宋国的时候,齐国也必然会引起众怒。

齐国灭宋后,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结果差点亡国

我们知道,五国联军伐齐包括秦国,宋国并未与秦国接壤,为何秦国却要兴兵伐齐。其实,这和秦昭襄王的东出策略不谋而合。齐国是秦国东出统一中原的最大障碍,齐湣王在位时期,齐王甚至和秦王一起并称为东西二帝,可见齐国的实力并不输于秦国。秦昭襄王之所以会不遗余力的倡导联军伐齐,就是为了削弱齐国,秦王深知,只有削弱了这个东方大国,秦国才有东出统一中原的机会,这是秦王东出策略的关键一步,也是削弱齐国的大好时机,秦国自然不会错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