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温室气体公报》出炉,《巴黎协定》或将成为一纸空谈

本月25日,世界气象组织在日内瓦发布了新一期《温室气体公报》,指出2018年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再次刷新纪录。世界气象组织的公报显示,继此前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突破百万分之400大关后,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达到百万分之407.8,是1750年工业化前水平的147%,略高于2017年百万分之405.5。温室气体水平持续增长已成为长期趋势。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2018年年底在波兰卡托维兹召开的一场颇让人失望的气候大会。

卡托维兹气候大会就《巴黎协定》框架中提到的各个因素进行详细机制的设计。
细则的推出,意味着《巴黎协定》的落实有了具体依据,可以按照《巴黎协定》路线图推进,使得各个国家在减排道路上步伐整齐、协调一致。可以说,这个文件是《巴黎协定》落实之路上重要的一个环节。

然而,会议第一周的后半期,却发生了一件很多人都没有预料到的事——一份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报告遭到沙特、科威特、美国和俄罗斯的消极对待,他们想用”noted”(注意到)来代替“welcome”。这种态度当时就受到小岛国和欧盟的强烈反对,导致之后的谈判陷入僵局,以至于最后对该报告没有结论。这也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最新《温室气体公报》出炉,《巴黎协定》或将成为一纸空谈

IPCC的这份报告针对普遍认为不可行的1.5℃升温和排放途径进行了评估,并对备受关注的1.5℃与2℃升温相比的影响与差别进行了分析。报告强调了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而不是2℃或更高的温度,可以避免的一系列气候变化影响。例如到2100年,若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而非2℃,全球海平面上升将减少10厘米。与全球升温2℃导致夏季北冰洋没有海冰的可能性为至少每十年一次相比,全球升温1.5℃则为每世纪一次。如果全球升温1.5℃,珊瑚礁将减少70%~90%,而升温2℃珊瑚礁将消失殆尽(将减少>99%)。

然而,碳排放的大幅度快速减排,会对化石能源等相关行业带来冲击,可能会带来大量的失业、产业转型、投资沉没等问题。因此,上述四个石油天然气出口大国才会态度消极。

到2050年只剩下32年时间,从目前400亿吨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下降45%,2050年近零排放。这样的转型途径,将要求人类社会进行前所未有的减排努力,带来的挑战也将是空前的。因此,很多人认为实现1.5℃升温目标基本不可行。

但是,如果视而不见,继续大肆排放会发生什么呢?

来看看被称为地球孪生兄弟的金星吧,据数据显示,虽然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星球,但金星的表面依然是太阳系中最热的,温度约为摄氏477°C。这种高温是因为金星大气层中含有96%的二氧化碳,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造成了灾难性的温室效应。

科学家推断,地球早期大气中可能存在的更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被溶解在海洋中,并被捕获到地表矿物中的固体化合物中,因此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从现在的大气中消失了。

如果现在人类不加节制地进行碳排放,也许终有一天,地球将和金星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