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張國榮,為什麼能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於熒幕上“初識”張國榮,真記不起來是何時了。彷彿天地間自然有一種情緣,讓我們無論在何處,都得以聆聽他的歌聲,欣賞他的藝術,感受他的心聲。作為一個“八零後”,我生已晚。張國榮成名的時候,我還是小學生。1983年他以《風繼續吹》在歌壇成名,我剛好出生。1986年出演《英雄本色》,1987年出演《英雄本色2》《倩女幽魂》,1988年演《胭脂扣》,1990年演《阿飛正傳》,我還未到學齡。1993年他演《霸王別姬》的時候,我才剛剛十歲。所以我們“八零後”對他的熱愛是後來培養的,是靠九十年代的錄像廳、錄像帶,加上點歌臺才有機會惡補的。回想起來,我真的覺得“認識”張國榮這個人,看著他的電影,哼著他的歌長大,真的很幸運。

哥哥張國榮,為什麼能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如果現在讓我閉上眼,幻想下,張國榮最有可能以哪部電影裡邊的形象在我腦中出現呢?是《英雄本色》中的阿杰。又是哪個畫面出現的最多呢?是他警校畢業那天穿著警服,端端正正敬禮的那個畫面。那是一個近距離特寫。在電影裡,他和大哥在追逐打吵的場面,那麼青春活潑。和女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又那麼居家。當發現自己大哥是撈偏門的時候,他把那種頑固偏執與無情,演繹得淋漓盡致。在雨巷裡甩著頭髮大罵的那場戲,真是絕了。最後在電話亭他死在發哥懷裡的時候,那種揪心,至今讓韓國人念念不忘。他僅這一部,就足以不朽了。

哥哥張國榮,為什麼能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1987年的《倩女幽魂》,他把《聊齋》裡的古樸書生寧採臣演得天真、正直、熱情、自由、漂亮、理想,集於一身,讓我們看到了他身上的古典美。1988年的《胭脂扣》,他把風流成性、忘情負義的十三少送給了我們,讓我們對前世今生無限遺憾。1990年的《阿飛正傳》,將浪子阿飛的孤獨、自毀、虐人,都表達了出來。1993年出演《霸王別姬》,他的演藝,就像電影裡說的那樣,已入了化境。就是這部影片和程蝶衣這個角色,給張國榮在人民心中立了一座豐碑。在此之前,他可以被叫做香港藝人,但在此之後,他是中國了不起的藝術家。他演這部戲的那種敬業與痴迷的精神,廣為傳誦,真能與梅蘭芳相比。他在影片中表現出來的那種為了藝術為了美而自毀的情感,感動了所有人。李碧華的原著我看過多遍,也非常優秀。但是我認為,如果沒有張國榮,就沒有真正的程蝶衣。是張國榮給了程蝶衣血與肉,靈與神,是張國榮使這部影片成為不朽。

哥哥張國榮,為什麼能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1995年的《夜半歌聲》,他把“戲子”宋丹平與富家小姐間的人鬼戀敘述得淒涼萬分。1996年的《新上海灘》,出演大亨丁力。同年的《色情男女》,又成為落魄的色情片導演。1998年的《紅色戀人》,又將一位地下革命工作者的靈肉闡釋到了極致。2000年演《槍王》,則又成了一位冷酷又充滿感情,身處絕境卻膽藝極佳的殺手。2002年,出演《異度空間》,把具有童年創傷的心理醫生與女病人之間的愛戀苦痛宣洩而出,讓人觀影后氣鬱結而不能舒發。

在熒幕上,他表現青春,則惹人喜愛;表現正直,則讓人肅然起敬。表現偏執,則讓人恨之入骨。表現愛恨交纏,則讓人抑鬱傷懷。表現生離死別,則讓人扼腕浩嘆。他最能感覺人物的身世滄桑,最能捕捉人物的細膩情感,最能理解痴狂的愛與玩命的真。他那無與倫比的鏡頭感,讓人久久無法離開。別人拍戲,他自己就是戲。

至於他的歌,我唱K是最喜歡唱的——《當年情》《奔向未來日子》《倩女幽魂》《當愛已成往事》《千千闕歌》《沉默是金》……最喜歡看著他的MV唱他的歌——看著阿杰倒在電話亭裡,看著寧採臣徜徉於山水之間,看著程蝶衣在焚書的火堆前聲嘶力竭……

哥哥張國榮,為什麼能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人們說張國榮曾與毛舜筠戀愛,後來勞燕分飛。他倆倒是很配。毛舜筠嬌小的個子,演戲又滑稽至極,非常討人喜歡。張國榮喜歡她,也很正常。他們不能在一起,也是各有各的造化。後來張國榮與唐鶴德的戀情曝光,講老實話,我一開始是不能接受的。我還沒有那麼前衛。但後來慢慢接受了這一事實,也希望他能夠幸福快樂。

但是天不遂人願,他逝世了。消息傳來,大家真的以為是愚人節的把戲,對此“謠言”嗤之以鼻。就像1973年7月20日,沒有人相信李小龍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一樣。但這竟然就是事實——張國榮真的離開了我們,去了更加完美的世界,成就了藝術的化境,給自己精彩的一生畫上了一個美麗的蒼涼的拋物線。不管我們對於他的死作何猜測,對於他的感情有何看法,他的生前死後都一樣完美,他的電影、音樂,乃至一顰一笑,都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跡。古人講飛鳥之影未嘗徙也,何況是張國榮這樣精彩華美的人,他將永遠活在他的作品中,活在我們的心裡。

希望大家點個關注,每天更新優質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