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巴菲特的ROE模型骗了,他用的可能是永续收益模型

永续收益模型是一个综合考虑了PE(市盈率)

增长率,但又比ROE、PEG更有说服力的估值模型。我们先来回归到股票投资的本源——收益率。

一、先介绍下永续收益模型

假设一只股票的当前每股收益为a元,每年的净利增长率为g(g可能逐年下降,但是我们暂时考虑g是恒定的,比如2%,3%,甚至5%均可),当前的股价是P元。巴菲特持有这只股票并直到永远,投资的IRR计算如下:

令,G=1+g,R=1+IRR,n趋于正无穷

别被巴菲特的ROE模型骗了,他用的可能是永续收益模型

为了让R尽可能的大,分析上式可知,应该使得:投资当期PE尽可能的小,G尽可能的大。

所以我怀疑巴菲特买股票的时候只算了这只股票当前的PE,并用一大堆材料研究出来该股票后期增长率,然后算了一下R,感觉还不错,于是就买进去了。

二、该公式在A股牛市顶点和底部时的应用

巴菲特在购买时,考虑的是只要基本面不变化,就不卖出;只要估值不过高,就不卖出。我们不考虑前者,巴菲特只想,R降到多少的时候,卖出股票;R升到多少的时候,买入股票。至于这个买入和卖出的位置,只有巴菲特自己知道,因为两个数值取决于巴菲特的胃口。

我严重怀疑巴菲特买股票的时候没有看PE等估值,他只算了一下这只股票如果拿到永远,平均每年的收益率IRR(永续收益率)是多少。

三、PB(市净率)和PS(市销率)模型远不如修正后的PE模型

教科书上写的是错的,还是得听我说的。书上说,由于有的公司亏损了,E(每股收益)是负数,所以用PE模型计算出来的这类亏损的公司的估值是负数,显然一家公司不可能卖给你之后还倒贴你钱,因此,书上说对于这类亏损的公司,就不能用PE模型了,此时可能要用PB模型。而当书上讲到PB模型时,又说会遇到净资产为负的公司,那么此时用PB模型也会遇到估值为负的不合理情况,因此书上又说,此时可能得用PS模型,毕竟收入S大于等于0。书上的这种说法显然不对。理由是:PE模型中的E本来就是年化平均的,或者长期预计值,而非当下值。我们不能用一年的E的情况就直接定了这个公司的估值。还记得估值的最原始公式吗?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因此,理论上,需要预计未来每一年的E,然后折现求得当前的估值,不能仅仅使用去年的E,粗暴地给公司定估值。因此,问题不在于PE在E为负的时候不适用,而在于用错了PE法。如果一家公司长期来看是有盈利的,那么估值一定是正数。如果一家公司长期来看是亏损的,既然长期看不到赚钱的希望,那这样的公司估值估成0,甚至负数,又有什么错呢?因此,方法使用得当地用PE估出来的值完全正确,丝毫不应因为偶然一年的亏损问题而抛弃该方法。

为什么说PB和PS模型是错的。理由是:如果你不是控股股东,净资产你是拿不走的,比如说汽车行业,绝对的重资产行业,很多人喜欢用PB来估。我想问问:这个净资产你拿得走吗?你是一股独大的大股东吗?既然拿不走,哪怕现在你花8元钱,买了一个净资产10元的股票,如果这家公司不盈利,你也迟早会亏钱。怎么亏的?很简单。大股东花9元钱,买了儿子公司的一个小土坑,之后小土坑废弃了,全额计提减值。此时,净资产就从10元降到了1元,而你花8元买的1元的净资产还觉得很划算吗?所以,如果大股东想要把钱转出去,完全可以找一个关联方,用极低的价格卖掉自己的资产,然后自己私下收回扣,这样残忍地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所以投资者一定要明白,你手里的股票只有分配股息的权利,而没有对经营决策权,股东大会上的投票都是形式,没有什么实质;而且能不能分到股息,也取决于大股东的心情。所以,中小投资者,就不要盯着净资产了,那是大股东的净资产,不是你的,跟你一点关系也没有。PS模型就更错了,理由很充分了。收入确认是财报造假的重灾区,总有人在关联方之间做循环交易,钱兜一圈,大家的收入就都增加了。我和我爸两个人来回买卖对方的产品,你买我的产品1亿,我再买你的产品1亿,我们两个的收入就都增加了1亿,

你想想多简单,一夜之间,我们就可以把收入做上世界五百强前列,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看收入,一点用没有,还是得看利润。那你可能会问,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是吃素的吗?他们就看不出来收入造假吗?我真诚地告诉你,他们是吃草的!说吃素的都太客气了。审计费是上市公司给的,这样寄人篱下地工作时,连个屁都不敢放。既然收入和净资产都与小投资者无关,所以PB和PS模型都不能用,大投资者更不会看这个了。

固然PE的E也很有可能是假的,但至少E跟分红有关,分红归根揭底是来自E,看看这家公司的历史分红记录,就基本可以推断他的E的含金量。所以,盯着用PE吧,如果连这个都不靠谱,那PB和PS就更不靠谱了。

四、巴菲特说他如果只看一个指标,那就是ROE(净资产收益率)——谎言

要想成为股神,必须具备一项能力,即把谎话必须说得理直气壮,最好能让本来想对了的人都怀疑人生。

为什么说不能看ROE,我举个例子:比如一直股票,每股净资产是1元,每股收益是0.3元,那么这个股票的ROE是30%,多么不错的股票啊。那么我在告诉你,这个股票的股价现在是100元,请问你还买吗?显然不买!买股票的时候不能只看ROE,而忽视PB,上面这个例子中该股票的PB已经100倍了,这么贵怎么可能买?如果你说你既要看ROE,又要PB,那么你算一下,ROE/PB就是,PE的倒数,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看PE的。你也很难说,你只买PB是1的股票吧?哪有这么多的好事等着你?再说了,如果PB=1,那么ROE=PE,让你看PE也对呀?

巴菲特要么用的是上文说的那个较复杂的总公式,要么就是看多年移动平均的PE,不太会只看ROE。

别被巴菲特的ROE模型骗了,他用的可能是永续收益模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