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跌那麼慘,我的醫藥基金咋辦

一向被大家認為穩準狠的醫藥行業,最近的走勢可不太好。


醫藥板塊上週整體下降1.98%,跑輸滬深300指數1.29個細分,跑輸創業板指2.24個替換。在所有一級子行業中排名第28,在所有行業中居下游。


醫藥跌那麼慘,我的醫藥基金咋辦

數據來源:wind 統計時間:11月18日-11月24日


這樣的情況可不算多見。


原以為一週的調整已到位,結果今天醫藥股繼續大幅走弱,通化東寶逼近跌停,凱普生物、貝達藥業、大博醫療等跌近8%。權重醫藥生物股恆瑞醫藥跌逾6%,生物醫藥板塊跌幅超3%。


截至11月29日收盤,生物醫藥板塊最近兩週的跌幅已超10%。這個數字,應該吞噬了相當一部分人今年以來持有醫藥基金的大部分利潤。


那問題來了,年底了,獲利頗豐的醫藥基金,還要繼續拿著麼?對於現在這種情況,應該是越跌越買嗎?


哎呀,我的醫藥基金跌了10%了


2周,生物醫藥板塊就跌了近10%。從醫藥主題基金三季報來看,多數重倉股近期出現大跌。例如,廣發基金重倉股我武生物3個交易日跌幅接近20%;疫苗龍頭股康泰生物連跌4個交易日,累計下跌15%;華北製藥連跌3個交易日,累積下跌13.32%;醫療服務龍頭愛爾眼科連跌4個交易日,累計跌幅為12.46%。


但另外一部分醫藥股卻開始強勢反彈。以健民集團為例,上週五下跌2.6%後大漲8.39%。據悉,包括高毅資產馮柳管理的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東方資管周雲管理的東方紅新動力和東方紅京東大數據基金,以及中歐基金明星基金經理周蔚文管理的中歐新藍籌和中歐新趨勢等均重倉該股。


造成醫藥股最近大跌的原因是什麼?好買哥個人推測一是醫保藥品目錄公佈,將會迎來行業內的大洗牌,懷疑有些基金是不是開始調倉了。另外一個快到年底了,有些機構應該會選擇落袋為安,而賣出盤會誘發市場跟風賣出。


這從前期表現搶眼的醫藥龍頭股,開始劇烈調整的細節得到某些方面的驗證。


那麼,醫藥股是“牛回頭”還是“牛摔倒”?其實基金經理內部也出現了較大分歧。


比如融通健康產業基金經理萬民遠認為,近期調整或受醫保談判結果影響,從長期來看,創新藥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只有創新才有議價能力。“儘管前期漲幅已經不小,但依然處於爆發初期,創新藥將成為未來10年國內醫藥投資最重要、彈性最大的主線。”


但是中庚的丘棟榮認為,當前市場追捧創新藥,存在多重風險:一是品種研發和審批存在不確定性;二是競爭加劇,在當前的創新熱潮中,幾乎每家藥企都在佈局創新,幾年後競爭會非常激烈;三是該板塊當前的高估值透支了較多預期,一旦出現風險事件,回撤空間會較大。


和萬民元不一樣的是,丘棟榮看好的是醫藥流通、非處方藥和特色原料藥。

而正因為分歧加大,所以基金抱團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瓦解,前期漲幅巨大的個股自然也開始出現回調。一些重倉相關個股的基金,自然最近回撤幅度有所增大。


咋辦?


說醫藥基金怎麼辦的時候,先和大家說另外一個事情。


在11月下半旬之前,基金今年的收益其實是相當好的,根據wind 數據統計,上半年新發主動管理偏股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的水平是11%,中上水平的應該是在15%。


換句話說,今年大部分買新基金的人,只要沒賣,基本都能賺到15%左右。

再看看其他老基金,深入一點觀察,你們會發現另外一個問題,如果以滬深300作為標尺,今年以來大部分主動型管理基金的收益應該是在30%附近,中上水平的,大約是40%~50%的。


但能吃到今年這塊大蛋糕的主動型管理基金,其實都是高倉位運行的,而能在年初高倉位的基金,又都是在2018年被股市按在地上反覆摩擦的,虧損20%-30%的基金。


比如中歐醫療,去年8月中,他用了4個月跌了近60%,2019年後,他又用9個月漲了近90%。


於是神奇的事情就出現了,如果把2018和2019連起來,中位數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剛好又是10%~15%。也就是說,在長期投資而且不折騰的前提下,這兩年絕大部分人買基金大概率能賺到年化10%~15%的錢。


這說明啥? 從結果來看,是因為市場或者說資產的整體內在收益率在趨於穩定。這個趨勢其實在熔斷以來特別明顯。2016年上漲,2017年上漲,2018年陰跌,2019年修復,拉平了看複合收益率其實相當穩定。


權益類基金作為資產配置中的一個重要的一個拉收益的品種,越來越呈現出一個資產本該有的樣子:風險收益特徵清晰,但是內在收益率穩定。


那麼我們再說回醫療基金。


對於漲幅巨大的這類基金,現在是時候贖回了麼?短期來看,貌似是的,但是贖回以後,你要考慮清楚一個問題:


自己買醫藥基金的目的短期內獲得利潤後就止盈贖回,然後接下來繼續“抄底”呢?


還是像對待一般權益基金一樣,追求內在收益率穩定,在幾年內達到平均收益10%-15%呢?


雖然現在有不少人吐槽說醫藥基金的收益率快為負,但如果你是選擇後一種的話,又何嘗不是給了你們一次增加籌碼的機會?


所以要買還是要賣,好買哥不給出具體答案了,好買哥想,看完這一篇,你們心中應該已經有對策了。



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為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欲知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好買商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