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養殖水域灘塗規劃制度落實 促進水產業健康發展

2017年7月初,安徽省壽縣水產局按照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編制工作規範和編制大綱要求,開展養殖水域灘塗規劃工作,幾經努力歷時近一年完成了《壽縣養殖水域灘塗規劃(2018-2030)》的編制工作,並於2018年11月5日以壽政辦〔2018〕45號《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壽縣養殖水域灘塗規劃(2018-2030)〉》的通知》予以發佈實施。。規劃實施一年多來,在保護漁業資源、養殖水域環境和優化漁業佈局方面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總體上講,規劃實施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但在《規劃》實施期間,隨著全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漁業管理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以利於促進規劃的良性發展。

一、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編制實施情況

壽縣地處安徽省中西部,北瀕淮河,西界淠河。“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八公山的南麓,豆腐文化的發祥地,享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美譽。國土面積2948平方公里,人口140萬人。境內水域遼闊,類型多樣,溝塘堰壩,星羅棋佈,具有內陸漁業的典型特徵。 “三湖、兩庫、一塘”(瓦埠湖、肖嚴湖、梁家湖,大井水庫、花果水庫,安豐塘)溝通淠史杭水系,水利、水生資源豐富,是獨特的宜漁、宜農的水產大縣,是全國漁業百強縣、安徽省漁業重點縣。全縣總水面57.8萬畝,可養水面46.2萬畝。2018年壽縣實現水產養殖面積31.5萬畝,其中精養池塘面積9.3萬畝,全省第一;完成水產品總產量10.2萬噸,全省第一。漁業總產值23.3億,其中二、三產業總產值6.7億元,漁業佔大農業的比重達到16.7 %,農民人均漁業收入達1900元,漁業已成為壽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1 、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編制情況。2018年8月即編制完成的《壽縣養殖水域灘塗規劃(2018-2030)》,集中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結合壽縣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需要,在科學評價水域灘塗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力的基礎上,科學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合理佈局水產增養殖生產,穩定基本養殖水域,保障漁民合法權益,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的管控要求,保護水域生態環境,構建和諧友好健康漁業。

禁止養殖區主要包括以下區域:①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即壽縣人民政府依法劃定的城鎮、鄉鎮、中心村飲用水集中式取水口為飲用水源保護區;②港口、航道、行洪區、河道堤防安全保護區等公共設施安全區域,主要為淮、淠河江淮運河主航道等區域,面積4.5萬畝。④河流、湖泊周邊的灘塗地面積17.1萬畝。

限制養殖區包括以下區域:①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和外圍保護地帶、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實驗區、風景名勝區、依法確定為開展旅遊活動生態功能區等;②瓦埠湖、安豐塘、大井水庫、陡澗河等重點湖泊水庫及河溝公共自然水域面積32.3萬畝;③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限制養殖區。

養殖區是指除禁養區、限養區以外水域,均為漁業養殖區。包括池塘養殖區、池塘養殖(包括連片精養池塘、普通池塘養殖和工廠化設施養殖等)面積11.2萬畝;其他養殖主要是稻漁綜合種養等面積30萬畝。

2、水域灘塗規劃落實情況。為推進《壽縣養殖水域灘塗規劃(2018-2030)》的實施,結合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的整改,我縣著重組織實施了“四大工程”。

①實施圍欄網整治工程。按照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的整改意見和《壽縣養殖水域灘塗規劃》對壽縣公共自然水域限制養殖的要求,2017年11月到2018年9月,壽縣水產局及沿湖13個鄉鎮密切配合對瓦埠湖水域圍欄網進行了集中專項清理整治。共退出養殖水面10萬畝,拆除攔網80320米,拆除魚箔6000米。全面完成撤網還湖。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鞏固擴大瓦埠湖整治成果,2019年年初,我們又組織力量對淮河壽縣段40公里河道的圍欄網進行集中清理,拆除欄網800米,清理“絕戶網”31條,保障了淮河航道運輸、汛期洩洪以及魚類資源生態安全。全面做到公共自然水域退出養殖領域,迴歸於自然,實現了《規劃》的階段性目標。

②實施保水漁業工程。壽縣除瓦埠湖外,還有安豐塘和大井水庫兩個較大型的水庫,過去一段時間因投餌、施肥,造成庫區水質較差,飽受爭議。2018年以來,我們按照《養殖水域灘塗規劃》對於限養區的要求,在兩水庫開展保水漁業試點,通過規範經營主體的養殖行為,實施限制性養殖方式,防治和延緩湖庫水體富營養化,淨化水質,要求兩大庫區的經營主體必須委託有資質的科研機構做好魚產力的測定和保水漁業方案的制定,並確保在試點期內保證庫區水質不低於或優於地表水Ⅲ類的標準,否則,終止試點期經營合同,收回水面。

安豐塘水面5.1萬畝,由壽縣天源水產養殖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管理。為保護和改善安豐塘水質,天源公司與安徽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簽訂了技術合作協議,共同編制了《安豐塘淨水養殖技術方案》,在安徽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專家和縣水產局的監督指導下,安豐塘水體採取淨水養殖模式,“以魚淨水、以漁保水”。天源公司年投放大規格鰱鱅魚種50萬公斤,科學合理地人工增殖河蜆、螺等底棲生物,杜絕投放汙染水質的餌料及有損水質的肥料與魚藥。近兩年來,安豐塘水體一直保持Ⅲ類優良水質,部分水體水質達到Ⅱ類標準。大井水庫的經營管理參照安豐塘的試點辦法,也收到了明顯的效果。由此可見,通過實施保水漁業,大力推行大水面增養殖,為《規劃》中的限養區的養殖行為提供了有力註解。

③實施養殖尾水治理工程。為推進《規劃》確定的養殖區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的落實,縣水產局採取有效措施加強水域環境保護,2018年8月出臺了《壽縣東淝河白洋淀渡口斷面涉及鄉鎮水產養殖汙染治理實施方案》,以東淝河白洋淀渡口斷面水質實現穩定達到Ⅲ類水標準為首要任務,在東淝河白洋淀渡口周邊河流、水庫、池塘,深入推進水產健康養殖技術,大力改善養殖設施條件和漁業水域養殖環境,著力提升綜合監管能力和水平,紮實做好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禁止在河流、水庫、池塘開展投肥(糞)養殖和圍欄網養殖,2018年8月底前全面取締了塘、庫投肥(糞)養殖。從2018年9月1日起,要求新建、改建、擴建規模化水產養殖場必須實施養殖廢水、尾水達標排放和循環利用。此外,組織安豐、劉崗、眾興、雙廟集、小甸、保義、三覺、茶庵、炎劉等9個鄉鎮水產技幹對可能影響東淝河白洋淀渡口水質達標的所有向東淝河水道排放養殖廢水的河流、池塘和小型水庫,逐一進行排查,登記造冊,並對未達標排放的養殖企業和養殖戶,下達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確保達標排放。從源頭上查起,從過程上控制,對不達標叫停。既保障水域環境質量,又推動了《規劃》養殖區的健康養殖。

④實施稻漁綜合種養“雙千工程”。壽縣是農業大縣,全縣稻田資源270萬畝,其中宜漁水稻面積40萬畝,為進一步拓展養殖空間,《規劃》佈局以隱賢、澗溝、瓦埠、安豐、窯口、安豐塘等鄉鎮為核心,在環瓦埠湖、環安豐塘及沿淮淠灣區的低產田或低窪地等水源條件較好的宜漁宜稻地區,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重點推廣稻蝦、稻魚、稻鱉、稻蟹、稻鰍等綜合種養模式,輻射帶動全縣稻漁生態養殖。從2017年開始,我縣按照省裡要求大力組織實施稻漁綜合種養“雙千工程”,截至目前,全縣已發展以稻蝦為主體的稻漁綜合種養基地14.8萬畝。2019年底可望達到16萬畝,現已建成9個千畝片,492個百畝示範點,稻漁綜合種養通過顯現增收、穩產、減汙、提質四大功效正成為水產業新一輪發展和農漁民致富增收的新的增長極。

二、規劃編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規劃編制質量不高。養殖水域灘塗規劃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水產養殖業與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一個基本依據。在協調漁業發展過程中方方面面的利益和關係起著至關重要的綜合調控作用,其地位和意義是毋庸置疑的。就我縣來說,過去多年來由於缺乏科學的規劃引領指導,漁業發展一直存在佈局不合理,形成瓦東(瓦埠湖東面)漁業發展落後瓦西,崗區漁業發展落後於灣區,灣區漁業發展落後於平原的情形,同時,由於沒有科學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導致縣域內的天然湖泊水庫和飲用水源地曾一度出現過度圍欄網養殖。本輪規劃在總結前一輪規劃的基礎上進行修編,雖然規避了一定的問題,但仍然存在許多不合理之處。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規劃編工作存在缺陷。委託編制規劃的單位工作人員不專業,技術力量不足,綜合研究分析能力差,加之,基礎調查工作不夠深入細緻,各相關部門重視程度不高,所提供的基礎資料數據可靠性較差,直接影響規劃的質量水平。二是規劃編制銜接不夠。養殖水域灘塗規劃作為指導漁業發展空間佈局的藍圖,只有按照“多規合一”的要求,做到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符合國土空間規劃,並與各專項規劃有效銜接,依法科學編制發佈養殖水域灘塗規劃,才能保障未來水產養殖業發展的空間,維護漁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我縣作為國家多規合一試點縣,由於新一輪水域灘塗規劃編制工作相對滯後,導致養殖水域灘塗規劃與防洪、交通、環保、國土、建設等規劃統籌、銜接和協調不夠,仍沒能完全做到一個盤子,整體規劃、協調統一,從而給規劃的實施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

2、規劃執行隨意性較大。規劃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國土、環保、建設、水務、農業等多個部門,必須建立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但由於目前這種合力機制並沒有真正形成,部門之間配合協調不夠,各自為政的現象依然存在,給規劃實施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比如隨著國家對環保工作越來越重視,一些地方在處理水產養殖業發展與環境保護關係的時候就出現了偏差。就拿我縣來說,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瓦埠湖圍欄網養殖超過控制面積,在整改過程中,環保部門採取一刀切,要求全部取締湖區圍網養殖,全面退網還湖。這種行政命令一刀切的做法,不僅缺乏法律依據,而且也嚴重影響了規劃的嚴肅性。雖然針對環保一刀切問題,今年初十部委出臺的《關於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叫停一刀切的做法,要求各地嚴格落實養殖水域灘塗規劃,不該禁的不能禁,堅決防止全區域、全流域、全海域的“一刀切”盲目擴大禁養範圍。但在當前環保風暴強力推進的形式下,文件精神並沒得到真正落實。目前,我縣瓦埠湖全面取締圍網養殖後,沒有及時採取增殖放流措施,導致湖區魚類投放大幅度減少,水體富營養化日趨嚴重,局部水域已出現藍藻爆發的勢頭。

3、規劃管理體制不夠完善。依據《漁業法》第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漁業工作。”也就是說,縣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承擔本轄區的漁業管理的行政職能,過去壽縣水產業的管理部門是壽縣水產局,雖不是政府組閣部門,但承擔政府職能,此次機構改革將水產局改為“水產管理服務中心”,將行政審批監管執法職能全部劃轉農業農村部門,職能劃轉後,如不能做好有效的銜接工作,極易造成漁業執法監管和服務出現“兩張皮”,從而影響《規劃》的實施,又比如瓦埠湖的湖區管理體制也存在多頭管理問題,瓦埠湖位於壽縣東南,是安徽省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全域面積24萬畝。淮南市管轄面積23.8萬畝,其中壽縣管轄面積為16.8萬畝(瓦埠湖開發區管委會管轄14.5萬畝,壽縣水產局管理陡澗河水域2.3萬畝),謝家集和田家庵管轄7萬畝,另外,合肥市長豐縣管轄面積0.2萬畝。瓦埠湖作為跨界水域,由於市縣兩級沒有形成協調統一的管理體制。各地為了各自的利益,在保護、開發與管理上存在隨意性與人為因素,很難形成“保護第一,合理開發”,這種狀況不僅導致不同行政區劃的漁民、農民隨意跨界偷捕、搶捕和濫捕湖區水產品,引發械鬥,社會治安案件經常發生,給瓦埠湖漁業資源和漁業經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且也給規劃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難度。

三、進一步抓好規劃實施對策建議

當前,面對新常態、新矛盾、新目標,要抓好《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的實施,保持我縣水產業高質量健康持續發展,應採取以下措施:

一要進一步提高落實規劃制度的認識。規劃是統籌現代漁業發展的綱要,各級政府和涉農部門要強化落實規劃制度的認識和行動自覺。一方面要強化規劃落實的組織領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生態優先、綠色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健全完善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充分發揮好規劃的指導和約束作用,堅持以更高的要求、更嚴的標準、更實的措施,統籌推進養殖水域灘塗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另一方面要通過網絡、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和印發宣傳資料等各種渠道、方式進行宣傳,加強宣傳,重點宣傳規劃關於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劃定的有關內容,明確禁養、限養、可養範圍及管理要求,對規劃進行廣泛的科普解讀,做好優勢特色品牌培育宣傳等,營造養殖水域灘塗規劃制度落實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要進一步提升規劃落實的實效。抓好規劃落實,關鍵要建立完善三個方面體系。一是完善水產養殖空間佈局體系,保障水產養殖生產空間。建立基本養殖水域保護制度,嚴格限制養殖水域灘塗佔用、徵用,嚴禁擅自改變養殖水域灘塗用途,落實養殖水域生態補償機制。挖掘拓展水產養殖發展空間,加大城市塌陷區、工程建設取土區的開發利用,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工廠化養殖,開發養殖新空間,形成新的水產生產力。完善利益聯合機制,推動養殖、加工、流通、休閒服務等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協調發展,促進增產增收。二是完善水產養殖模式技術創新體系,推進水產養殖現代化發展。積極探索不同養殖水域和生產方式的生態水平的養殖生產模式,對湖泊、水庫等自然水域,宜鼓勵發展不投餌料濾食性、草食性魚類增養殖,並根據水域養殖容量評估情況,科學確定養殖密度和佈局,加大對底棲動物保護力度,建立監管體系,實現以漁控草、以漁擬藻、以漁淨水,構建湖庫立體生態養殖系統。對池塘養殖,應實施養殖裝備提升工程,推進設施標準化、現代化更新改造,以實現節水、循環、減排為目的,積極探索發展機械化養殖、循環水養殖、山泉循環流水養殖等新模式。三是完善水產養殖資源環境養護體系,促進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加大對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苗種繁育基地,特種珍稀水產品保護基地和養殖水域生態環境養護力度,通過採取退耕還湖,退網還湖、恢復溼地等多項舉措,構建健康生態和多營養層次的養殖系統。

三要健全抓規劃落實的工作推進體制、機制。一要理順落實管理體制,做好機構改革職能劃轉後的漁政監管銜接工作,保障規劃在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有效落實。同時要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督促各級政府嚴格執行涉漁法律法規,落實好強漁惠漁政策,在專項規劃編制、項目安排、資金使用、監督管理等方面採取有效措施,確保規劃執行到位,落實到位。二要健立完善水產養殖聯合執法監管體制,推進水產養殖規範化發展。嚴格執行水域灘塗養殖權、種苗管理、水生動物防檢疫、水產品質量安全、水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法規,以及相關標準和技術規範,建立以漁政為主,水產技術推廣、質量檢驗檢測、環境監測和市場監管等協調配合的管理執法體系,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確保水產養殖業規範健康發展。三要建立規劃執行監督考核機制。將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的實施納入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評價內容,對執行規劃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對違法違規或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嚴肅追究相關責任。(出處:淮南市農業農村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