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2020》:新能源车三大方向性变局

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已是大势所趋。挪威、荷兰计划2025年停售燃油车;德国、印度拟议中的停售时点为2030年;英国、法国均为2040年;奥地利、丹麦、爱尔兰、日本、葡萄牙、韩国、西班牙等均为电动车制定了发展规划。

如今,中国也即将加入禁售燃油车的行列。


尽管美国尚未明确表态,但这也只是时间问题。可见,变革的“利刃”正“砍”向旧动能时代。事实上,百年造车的过程,内燃机的功率水平似乎已经发展到极致,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一直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而在新能源车领域,中国跟国际汽车巨头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的。那么,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实力,离弯道超车还有多远?


就当下来看,中国新能源车发展还面临着三大方向性变局。

《中国经济2020》:新能源车三大方向性变局

一、是政策层面补贴的有无

在能源制约与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自问世以来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2009年起,各种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先是国家补贴加地方补贴“双管齐下”刺激消费,再有对部分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提振消费信心;而在供给层面,则有双积分制度鞭策车企转型升级。


据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报告,中国2009~2017年在电动汽车领域从研发到补贴等各方面支出资金超过了580亿美元,占该行业总销售额的比例达到42%。而如今,补贴的大幅退坡似一盆冷水泼在如火如荼的新能源市场上。2019年的补贴政策有两大变化:降低直接补贴,纯电动乘用车的补贴标准相比于2018年至少滑坡50%;提高补贴门槛。


政策“断奶”让市场一下子慌了手脚。行业担心“断奶”后,造车成本降不下来;消费者担心没有补贴后,汽车买不起、用不起;企业担心失去补贴后,消费者不买车,前期投入打水漂。

然而,且不说国家早已明确2020年之后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退出,即便延续原先的大手笔补贴模式,是否就能保证新能源车继续高歌猛进?

《中国经济2020》:新能源车三大方向性变局

一来,丰富的“福利待遇”下,不少企业把补贴作为企业生存的命脉所系,乃至“骗补”事件层出不穷。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政策本质上是一种“产品补贴”,因此在资源分配上,企业更倾向于生产与销售,导致研发投入不足,反而抑制了技术创新。尤其是在当下各国纷纷抢占新能源车制高点的关键时刻,温室里的花朵如何适应国际市场的大风大浪?


说到底,补贴只是一种帮助新能源汽车成长的“非常手段”。在起步阶段,鉴于新能源汽车与生俱来的战略性使命,补贴有其必要性。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与市场范围的不断拓展,唯有“断奶”方能促使新能源车由“政策市”转向“市场市”,倒逼车企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这对于整个行业环境而言,必将是利大于弊的。


二、是新能源车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

锂还是氢?自新能源车起步之初,其主流动力便以锂电池为主,却不料,一直默默无闻的氢燃料动力电池又单刀闯入了市场舞台。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氢能源写入文件,并表示要大力“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似乎预示着氢燃料电池将成为新能源车竞争的下一个风口。新能源车的未来究竟是锂还是氢?


从性能来看,锂电池汽车已发展多年,技术相对成熟,但锂电池车能量密度低、续航短(100公里~300公里)、充电慢(3小时~8小时)等问题一直备受诟病。而锂电池之短恰恰是氢燃料电池之长:能量密度极高,5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燃料加注仅需3分钟~5分钟。

《中国经济2020》:新能源车三大方向性变局

从节能环保来看,废弃锂电池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的化学元素,回收处理不当的话,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而氢燃料电池“唯一排放到环境中的是水”,再加上氢是地球上含量最高的元素且可再生,这都让氢燃料电池汽车具备极高的环保特征。


从技术成本来看,锂电池充电便捷度可达家里充电,即便是特斯拉超级充电站的建设成本,也在200万元以内。氢燃料电池的催化剂是最昂贵的稀缺金属铂,而且由于氢气本身易燃,再加上高压液态的储存方式,使得加氢站所用的储氢罐和管路都必须采用高价材料搭建,造价为特斯拉超级充电站的5到6倍。


可见,即便与锂电池相比有诸多优势,技术成本问题依旧是阻碍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重要瓶颈。而技术的突破绝非一朝一夕,更何况,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若要快速见效,也离不开相对成熟的锂电池汽车的发展。因此从中短期来看,锂电及锂电池汽车的发展难以被替代,造氢、储能、储氢罐稀缺材料等多方面问题要被逐步突破、燃料电池实现大规模商用,至少需要10~20年。


届时,氢燃料电池汽车或许会在主流舞台大放异彩。相比天无二日、有你无我的偏激,未来更可能的是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相辅相成的互补局面。锂电池汽车更适用于城市、短途、乘用车等领域,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储能、长距离运输工具上有较大的潜在优势,更适用于长途、大型、商用车等领域

《中国经济2020》:新能源车三大方向性变局

三、是5G推动新能源车发展的真实程度。

正如苹果干掉诺基亚靠的不是更好的通话质量、更长的待机时间,而是用新的功能和需求来颠覆传统电话的使用场景,新能源车也是如此。


如果单纯比续航里程更长,比充电速度更短,纯电动汽车完全不可能超过汽油车。所以,智能化、自动化才是新能源汽车转换使用场景、拓宽使用维度、颠覆传统燃油车的利器。而5G对汽车智能化的推动,或将成为新能源车弯道超车的关键。


在消费端,5G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市场的快速扩张让电动汽车充电容量需求剧增,而5G技术可以更好地对需求侧进行管理(削峰填谷)。比如,借助5G网络的超高速率和千亿量级的连接容量,电动汽车充电可以由传统的在设备接通时用电变为充电时间可选的互动式用电,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如智能控制在电价最便宜的时候给车充电)。


在生产端,未来汽车若要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定制,就要用到物联网,将所有产品、零件和制造工艺流程等全部连接起来,而且速度要快。而能实现这件事的只有5G。它可以把汽车工业复杂的数据进行无时延的连接,解决未来制造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一直承载着人类“无人驾驶”的梦想,而5G将为其插上翅膀。无人驾驶汽车每天将会产生4000G的数据,而4G的速度约为12Mbps,延迟为50毫秒,对无人驾驶的连接、安全的自治系统需求难以满足。在实现5G无线网络技术后,其速度可以达到10Gbps和1毫秒的延迟,能够显著提升汽车之间及汽车和周围环境之间可靠沟通的水平,形成人、车、路、网、端、云大融合,让无人驾驶车拥有应付任何紧急情况的能力。

《中国经济2020》:新能源车三大方向性变局

可以说,5G技术是无人驾驶车辆互联的关键促成器,整个城市的街道和车辆都会被编织成一张数字地图,每一辆车的位置都历历在目。而无人驾驶新能源车要实现全面商用,还需各种配套服务同步跟进,还有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等多重挑战,至少要在2025年或2030年之后。届时,当汽车从4个轮子的移动沙发变成“全知全能”的移动式超级大脑,新能源车或将凭着5G这把利刃,在汽车江湖里“翻云覆雨”。


由此来看,待补贴退潮,新能源车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中国凭借不断发展的动力电池技术及5G的捷足先登,极有可能在汽车领域弯道超车。而发展新能源车的意义不止如此。


正如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所说,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能量转换效率的大幅提升,带动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的变革,再配合信息传播技术的变革,往往就会带来一场真正的工业革命;比如,正是“煤炭+蒸汽机+火车+印刷术”的系列变革,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后来的“石油天然气+内燃机+汽车+电信技术”的系列变革,又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未来,“新能源+电机+汽车、高铁+5G”,也有可能带来下一场工业革命。




本文出自蓝狮子图书《中国经济20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