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干涉中國內政,狂打“臺灣牌”禍臺害民

楊昆福 廈門市臺灣學會理事

最近,美國公開插手臺灣問題可謂囂張至極,其國會不斷拋出並通過各種各樣的所謂“友臺法案”,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則大筆一揮,簽得相當順手。這種用自己的國內法,去幹涉他國內政的手段,既簡單又粗暴,不斷在臺海兩岸蕩起陣陣漣漪。在看似“屢試不爽”的情景之下,美國國內反華勢力異常興奮,繼續加碼炮製各種“挺臺法案”。

比如,美國參議員克魯茲傳出近期將推動所謂的“臺灣主權象徵法案”,准許臺灣當局涉外及軍方人員在美國展現“主權意涵”濃厚的相關象徵。雖然,該法案具體草擬內容目前還未正式對外公佈,也尚未進入美國的立法程序。但這一舉動傳遞出的信息,挑釁意味十分濃厚。試圖破壞奧巴馬政府時期,也就是2015年美方發佈的“對臺交往準則”的目的已昭然若揭。

所謂的“對臺交往準則”為何物?綜合媒體報道可知,該美國政府機密文件制定是因為2015年1月元旦,臺灣當局“駐美代表處”在雙橡園升旗,公開挑戰“一中原則”,引發當時奧巴馬政府的強烈不滿。也就是說,“對臺交往準則”出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遏制臺灣當局所謂的“主權象徵”在美國出現。這無疑是當時美國政府恪守一箇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慎重處理涉臺問題的表徵。

然而,斗轉星移,局勢演變。特朗普上臺後,推出所謂“印太戰略”,將中國大陸視為戰略博弈對手。美國國內反華勢力則不斷炒作和放大“修昔底德陷阱”,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之下,不斷通過狂打“香港牌”和“臺灣牌”來幫特朗普政府“助威”。甚至出現戰略誤判的苗頭,不斷試圖挑戰中國大陸底線。

除了所謂“臺灣主權象徵法案”外,近期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還拋出“2019年度報告”。該報告在38項建議中,針對臺灣地區的就有5項。並且對中國大陸展現出了“滿滿的惡意”。而美國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也準備向美國國會議員推銷,與臺灣當局簽署“具官方性質的聯合公報”,“並讓美國在臺協會AIT直接升格為美國駐臺聯絡辦事處”云云。

在中美貿易摩擦的時空背景之下及臨近臺灣選舉之際,美國國內反華和鷹派勢力的舉動變得異常地猖獗和狂妄。而特朗普則在這群“打手”的簇擁之下,不斷向中國大陸叫陣挑釁,並在臺海兩岸製造事端。這無疑想達到以下兩方面的目的:一方面,不斷消費香港和臺灣地區,並將之當作中美貿易摩擦的籌碼;另一方面,介入臺灣地區選舉並公開選邊站,試圖通過利用民進黨充當“反中抗陸”馬前卒的角色,來穩固“臺灣牌”。從而試圖從戰略博弈上,牽制中國大陸。

在這其中,美國及民進黨當局或許會從中得利,而被利用的部分臺灣民眾也可能“甘之如飴”。然而,不斷遭到重創的兩岸關係,在短時間之內卻難以修復。而且,若不斷繼續惡化,並形成惡性循環,那麼對於臺海兩岸的長遠發展及長期利益勢必會構成重大危害。當中,美國及民進黨是漁利了,而臺灣民眾卻最終要為之埋單,淪為他們政治操作的犧牲品。這值得嗎?(責任編輯:王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