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甸到杜爾伯特“書生書記”駐村扶貧“不服輸”

“戴個眼鏡,蔫聲細語,幹不了啥大事兒。”2017年9月,書生模樣的董洪濤剛到東勝村,百姓並沒有看好他。走千家、訪百戶,董洪濤真真切切瞭解村民所急所需,實實在在幫助群眾辦實事,沒多久老百姓對他大為認可,從“看不上”變成了離不開。

  今年5月,董洪濤的駐村期滿,本可以“撤回去”,可他選擇了繼續駐村。面對家人、親戚、朋友拋來的“為什麼?”董洪濤回答說:“這兩年積累了些駐村工作經驗,幹起來能比別人更順手些。”

  不論在東勝村還是二龍山村,駐村工作隊辦公室牆上都掛滿了錦旗,每一面錦旗背後都是一個感人的故事。貧困戶王燈財家中失火,董洪濤號召捐款3萬元幫他們渡過難關;發起倡議成立的“免費義務維修家電志願服務站”,至今服務百姓千餘次,為群眾節省5萬多元;社會各界捐贈的衣物,每一件都經過駐村工作隊隊員的重新漂洗再送給需要的人,現已發放千餘件;協調資金幫扶4名貧困中小學生、10名高中生完成學業,累計落實幫扶資金萬餘元……

  離開東勝村已有半年,“窮親戚”如今咋樣?董洪濤掛念不忘。上個月的一個週末,董洪濤帶著輪椅等物品回村看望大家。“感謝黨的好政策,現在我們不愁吃、不愁穿,日子有奔頭。”貧困戶崔秀東坐在新輪椅上,感激不已。幸福大院裡84歲呂登英隔著老遠就向董書記招手。老人說:“我們過上好日子全靠董書記。”

  抓班子、帶隊伍,強化黨建“主心骨”

  “作為第一書記,駐村不僅是人駐,心更要駐。”這是董洪濤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兩年多的駐村工作,讓董洪濤深知抓黨建促脫貧,注重激發群眾致富內生動力的重要性。

  來到二龍山村的第一天,董洪濤就與村兩委幹部商議,將強化基層組織建設作為精準扶貧的首要任務提上議程。僅僅半個月,各類宣傳展板、圖冊等讓二龍山村黨建氛圍大變樣,每月一次的主題黨日活動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

  “現在黨課常講,黨員活動常搞,帶動黨員素質提高,村幹部的幹勁兒很足。”連環湖鎮二龍山村黨支部書記姚海彪這樣說。給黨員過政治生日、我與黨旗合個影、開展向黃文秀同志學習座談會、組織參觀江橋抗戰紀念館……各類活動一個接一個。如今的二龍山村,大家都為能夠成為一名黨員而自豪。“有精氣神、有辦法,這樣的書記我們舉雙手歡迎。”老黨員陳貴春發自肺腑地說。

  二龍山村人人幹勁兒十足,何愁過不上好日子?董洪濤說:“基層組織活起來,黨員幹部動起來,在學習中提高、進步,為脫貧致富謀出路,一定能夠帶領百姓過上好日子。”

  興產業、促脫貧,為小米“作代言”

  來到二龍山村,董洪濤發現沙土地適宜種植穀類作物,二龍山村小米雖好,但村民全都“各自為戰”,零散的銷售不僅打不開市場,更賣不上好價錢。

  “小米是好,但以前賣不出去不敢多種;現在好了,在董書記支招下我們信心更足了。”貧困戶李全德說,董洪濤不僅幫著大夥找銷路,還協調資金15萬元,購置了一臺色選設備,大大提高了小米質量。僅僅幾個月的時間,董洪濤通過網絡、電視、微信朋友圈等宣傳推介二龍山村小米,主動為小米“代言”擴大銷路,讓“好小米賣上好價錢”。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可加工優質無公害小米4萬斤,按照每斤10元計算,純利潤15萬元以上。“小米銷售利潤的30%用於貧困戶分紅,全村41戶貧困戶,去年脫貧37戶,今年算細賬,都穩穩超過脫貧線,年底有望實現全部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