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算球體積,中國古代三位數學家神一樣的求解出

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古代數學其實不是數學,最多被稱為算術或者算學,不同於西方以古希臘為代表的基於邏輯推理下的數學。事實上,中國的數學並不是不堪一擊,我們今天講的球的體積公式,確實是由中國人一板一眼的推出來的!並且推導過程均是勝在取巧,並且沒有利用微積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古代數學的魅力!


一、《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典數學最重要的著作。這部著作的成書年代,根據考證,至遲在公元前1世紀,但其中的數學內容,有些也可以追溯到周代。《周禮》記載西周貴族子弟必學的六門課程"六藝"中有一門是"九數"。劉徽《九章算術注》"序"中就稱《九章算術》是由"九數"發展而來,並經過西漢張蒼、耿壽昌等人刪補。在唐宋兩代,它是朝廷明令要求的官方數學教科書,也就是說雖然高考不考,但是也算是必修課程。

如何算球體積,中國古代三位數學家神一樣的求解出

《九章算術》的"少廣"章的廿三及廿四兩問中有所謂"開立圓術","立圓"的意思是"球體",古稱"丸",而"開立圓術"即求已知體積的球體的直徑的方法。其中廿四問為:"又有積一萬六千四百四十八億六千六百四十三萬七千五百尺。問為立圓徑幾何?開立圓術曰:置積尺數,以十六乘之,九而一,所得開立方除之,即丸徑。"

從中可知,在《九章算術》內由球體體積求球體直徑,是把球體體積先乘16再除以9,然後再把得數開立方根求出,換言之:球體體積=(9 x 直徑^3)/16 ;

以現代的理解,這公式當然是錯的,但以古時而言也不失為一個簡單的公式來求出近似值。

更直白的說,《九章》認為正方體的體積和它的內切球的體積之比是:16:9。用現代數學的觀點來看,顯然不精確,但是在當時已經是非常了不得了。那麼,這個16:9是如何來的呢?這裡要引入古代數學中常見的兩個名詞:"方"和"圓",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圓形。現在我們知道正方形和它的內切圓的面積之比是4:π,由於古代《周髀算經》對圓周率有"徑一週三"的記載,故圓周率取3,就得到了"方"和"圓"的面積之比是4:3。

最後,把圓柱體視為"方",把球體視為"圓",由於"方":"圓"=4:3,所以得到這個兩個公式:正方體:圓柱=4:3;圓柱:球=4:3。所以正方體:球=16:9。

雖然不是很精確,但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古人用圓柱作為過渡量,而不是粗暴的將"方""圓"做比例。

《九章算術》的一個特色是,把幾何問題算術化或代數化,正如《幾何原本》把代數問題幾何化。遺憾的是,書中幾何問題的算法一律沒有推導過程,因此只是一種實用幾何。

二、中國的幾何之父,劉徽

劉徽,魏晉時期偉大數學家。著有《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

就在他為《九章》做注的時候,發現上述推理過程中的錯誤,即"圓柱:球=4:3"是錯誤的。我們可以把原公式中的3還原成π,那麼得到"圓柱:球=4:π"。現在不妨用現在數學知識進行推導,設球半徑是r,圓柱的高是2r,則圓柱體積=2πr³,而球體積=4/3πr³,二者之比=3:2。確實是問題比較大。

發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如何能正確得到球的體積公式呢?正所謂"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我們的劉徽還是從正方體出發。他構思了一個看似奇葩,卻有確實有效的物體,它叫做"牟合方蓋"。

這裡的"牟"意思是相同。"蓋"意思是傘。"牟合方蓋"就是指兩個面合在一起的兩個相同的方傘。它是由一個正方體出發,先用豎直方向的內切圓柱截正方體,得到一個圓柱體,再用水平方向的圓柱再截一次,兩個圓柱的共同部分所形成的幾何體,就叫做"牟合方蓋"。

如何算球體積,中國古代三位數學家神一樣的求解出

看似容易的一個方蓋,這一創舉足以讓劉徽名垂青史, "牟合方蓋"恰好把正方體的內切求包含在內,並且二者是相切的關係。如果用一個水平面去截方蓋,會得到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內切圓,二者的面積比例是4:π。從而得到"方蓋"和"球"的體積之比是4:π。現在所有的工作重心落在瞭如何求出"牟合方蓋"的體積,一旦求出該體積,球的體積瞬間即可攻破!

如何算球體積,中國古代三位數學家神一樣的求解出

即劉徽在他的注中對"牟合方蓋"有以下的描述:"取立方棋八枚,皆令立方一寸,積之為立方二寸。規之為圓囷,徑二寸,高二寸。又復橫規之,則其形有似牟合方蓋矣。八棋皆似陽馬,圓然也。按合蓋者,方率也。丸其中,即圓率也。"所謂" 牟合方蓋" , 是以稜長為一寸的立方體八枚,合之則稜長為二寸的立方體。

此時,劇情出現了轉折,劉徽說:"敢不闕言,以侯能言者。"翻譯過來就是:"我弄不了了,誰行誰上吧!"顯然,就當時的社會情況,你劉徽大神都搞不定,誰能接住這個活啊?至此,球的體積告一段落。讓我們一起等待另一個巨匠的出現!

三、祖𣈶定理

祖𣈶(祖沖之是他爹)原理也稱祖氏原理,一個涉及幾何求體積的著名命題。祖𣈶在求球體積時,使用一個原理:"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冪"是截面積,"勢"是立體的高。意思是兩個同高的立體,如在等高處的截面積相等,則體積相等。更詳細點說就是,界於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個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上述原理在中國被稱為祖𣈶原理,國外則一般稱之為卡瓦列利原理。

祖𣈶認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巨人的肩膀還是要踩的,自己的爸比用了劉徽的"割圓術",成功的精確的計算了圓周率,榮登數學大神之列,而他將用劉徽大神的"牟合方蓋",繼續為祖氏家族添光加彩。

牟合方蓋這一幾何體的體積怎麼求呢?劉徽等了200多年,終於等到了"能言者",祖沖之和他兒子祖𣈶終於解決了牟合方蓋的體積。顯然硬算肯定是不靈的,必須要取巧。

也許在某一年的某一天,祖𣈶在家裡閒著無事,看著一些銅錢發呆。他發現:這兩摞銅錢,每摞十個,無論怎麼樣擺放,這兩摞銅錢的體積一定是相等的。這麼弱智的結論激起了祖𣈶的好奇心,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是它們在任意截面處有相同的面積,所以它們的體積是相等的。在此基礎上,誕生了著名的"祖𣈶原理":冪勢既同,則積不容。就是說:如果兩個幾何體在任意截面處的面積都相等,那麼這兩個幾何體的體積是相等的!要知道在西方,需要等到一千年後,由意大利數學家卡瓦列利才提出這一原理。

如何算球體積,中國古代三位數學家神一樣的求解出

有了這個原理,就不需要硬求"牟合方蓋"的體積了,只需要找到一個和"牟合方蓋"體積相同的幾何體,這個幾何體需要滿足兩個條件:①簡單易求,②與方蓋滿足"冪勢既同,則積不容"。

又到了腦洞大開的時間,這個幾何體終於被小祖同學找到了。

首先,小祖把"牟合方蓋"進行8等分,我們把它稱之為8個"小方蓋",切割方法是:俯視方蓋,橫豎兩刀,正視方蓋,橫著來一刀。(如果想象不出來,不妨做一道小學奧數題:如何用三刀把一塊蛋糕分成八塊?)這個時候只一個小方蓋,整個方蓋就搞定了。牟合方蓋被8等分牟合方蓋被8等分後,其中的一塊

如何算球體積,中國古代三位數學家神一樣的求解出

接下來,小祖發現,找到這樣的一個幾何體還是很困難的,再次"取巧",動用"割補法"

當我們求不出目標幾何體的體積,試圖把它不成一個規則的幾何體,再減去剩餘部分就行了。接下來我們詳細展示一下小祖是如何運用"祖𣈶原理"求出"小方蓋"的體積的。我們會用到大量的現代數學符號,而當時小祖同學卻沒有這些便利的工具,所以說小祖同學的智力確實是卓越非凡的!

設球的體積是r,將"小方蓋"放在稜長為r的正方體中,定義:把正方體中除去小方蓋部分稱為"小方蓋剩餘",找到與其"冪勢既同"的幾何體。先計算圖二的陰影,在用正方形的面積減圖二陰影,得到圖一的陰影面積。再構建一個倒放的四稜錐,使得與"小方蓋剩餘"符合"祖𣈶原理"。

具體過程:

如何算球體積,中國古代三位數學家神一樣的求解出

這樣來看圖三的四稜錐的體積與小方蓋剩餘的體積必然相等。則:

如何算球體積,中國古代三位數學家神一樣的求解出

再根據劉徽的體積比例:"方蓋"和"球"的體積之比是4:π,此時可得到球的體積是4/3πr³,這就是世界公認的球體積公式。球的體積公式是由中國人獨立研發,先後經歷三個版本,經過千年測試均可完美運行。更重要的,其推理方法,附屬定理,讓解決其他數學問題變得有章可循!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於使中國數學在世界範圍內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確實,中國古代數學不同於古希臘數學,是完全的另一套體系,我們的內容多來自生產與實踐,算法程序化和機械化,注重應用。在算法上,我們說第二,就無人敢說第一!比如,十進位制、今有術、盈不足術等等算法,曾經傳到印度和阿拉伯,再由這些國家傳到歐洲乃至全世界,對世界數學的發展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