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又來“假裝帶娃”了,大寶語出傷人,無意間戳破月子仇真諦

寶媽寶琴生了兩個可愛的寶寶,每當她帶著孩子出門的時候,總有寶媽羨慕地對她說,你真是好福氣,不僅兒女雙全,還攤上這麼好的婆婆,我看你婆婆每天都來幫你帶孩子,你應該很輕鬆吧?


奶奶又來“假裝帶娃”了,大寶語出傷人,無意間戳破月子仇真諦


每當有人這麼說,寶琴就在心裡冷笑,也不作過多的解釋,有一天,她的閨蜜來了,她們在外面帶孩子玩,又有人過來誇她的婆婆,等到那個人一走,寶琴就開始眼圈泛紅,閨蜜問她是怎麼回事,寶琴委屈地說,人人都羨慕我福氣好,攤上一個好婆婆,卻不知道婆婆在人前一套,人後一套,逢人就說她帶孩子如何如何辛苦,但其實最辛苦的是我,她根本不辛苦。

閨蜜更納悶了,寶琴就把婆婆做的一切都講給她聽。原來,寶琴在生大寶的時候,本來想請個月嫂,結果婆婆說萬事有她,還請什麼月嫂,就連寶琴的媽媽要過來幫幫忙,都被她給支走了,寶琴也以為婆婆會全心全意為她好,可誰知婆婆卻吹牛了。

婆婆倒不是不好,只是每天都必須回家,她早上吃完飯才過來寶琴家,基本都在九點後了,老公上班早,寶琴餓得前胸貼後背,婆婆來了也不是先給寶琴做飯,而是在家裡轉悠一圈就出門買菜去了,她一般買完菜回來,就十一點多了,然後就進廚房做飯,不一會公公也過來吃飯,做的也都是家常菜,很少給寶琴燉個湯湯水水。

等到寶琴吃飽了,她就象徵性地洗兩片尿布,不一會就嚷嚷著腰疼,寶琴一看婆婆身體不好,就主動讓孩子帶尿不溼,等到下午一點多,婆婆就又出門了,要去外面做按摩,這一下就到了下午的四點多,然後又是買菜做飯,吃完晚飯,婆婆就嚷嚷著該回家了,這一天,寶琴既要看孩子,又要給孩子餵奶哄睡,晚上孩子哭,她也是一個人照顧,剖腹產的刀口隱隱作痛,只好咬牙堅持。婆婆呢,只是每天給做兩頓飯,孩子幾乎不抱兩下的,寶琴實在受不了了,只好把親媽請過來,才過了幾天舒心的日子。


奶奶又來“假裝帶娃”了,大寶語出傷人,無意間戳破月子仇真諦


等出了月子,寶琴就一個人帶孩子了,婆婆呢,依然天天過來,但也只是過來看看,孩子該吃飯了,該換尿不溼了,困了哭鬧了,婆婆就都丟給寶琴來管,養個孩子,奶奶就像是多了一個小寵物,逗弄逗弄就得了。

後來,寶琴要上班,就把大寶交給婆婆帶,沒帶兩個月,婆婆就這裡疼那裡不舒服,嚷嚷著血壓也高了,腰也難受,逢人就訴苦,說她一邊忍受痛苦一邊幫兒媳婦帶孩子。

老公就跟寶琴商量,你還說別上班了,依然回來看孩子吧,寶琴不得已,只好把剛乾順手的工作辭了,細算下來,帶孩子最苦最累的活都是寶琴在做,婆婆每天只是來打個逛,然後就出去跟街坊四鄰去聊天,還總是說自己很辛苦,給大家一種婆婆很好的錯覺,如今生了二寶,婆婆又故技重施,但她這次學精了,不顧反對請了月嫂,才過了一個比較不錯的月子。

這些年,她裡裡外外的操持,在她最累的時候,婆婆待在她家的時間,一天也不超過四個小時,剩下的二十個小時,都是她自己熬過來的,每天都來假裝看孩子,其實就是啥忙也沒幫上,落了個好名聲。


奶奶又來“假裝帶娃”了,大寶語出傷人,無意間戳破月子仇真諦


寶琴跟閨蜜訴苦,不想卻被三歲的大寶聽進去一言半語,等第二天又奶奶過來了,孩子走到奶奶面前,奶奶,你又假裝來看孩子了?你是不是光來玩呀?婆婆弄了個大紅臉,直說這孩子說話跟誰學得,奶奶帶你多辛苦呀?寶琴冷笑兩聲不說話,婆婆訕訕地,不一會就走了。

為什麼婆婆過來幫忙帶娃,卻沒有得到寶媽的感激?

1、沒有幫到關鍵點

俗話說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女人最難的時候,就是生孩子的這幾年,尤其是坐月子,因為身體的原因,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就跟個無助的小孩子一樣,婆婆就會過來伺候月子,做飯是最基本的,還要考慮到營養和搭配,讓兒媳婦吃好喝好,才能有足夠的母乳餵養孩子。另外,婆婆還需要幫襯一把兒媳婦的家,洗洗涮涮的活很累,但婆婆做了,兒媳婦就會感激,她坐月子時,婆婆就當一個月的管家,把這個家料理得利利索索,兒媳婦會感激婆婆一輩子。

但寶琴的婆婆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做飯也只是做兩頓,每天來了就只是磨洋工,買個菜能買一兩個小時,顯然,她把自己看得更重要,伺候月子只是順帶,並沒有幫到兒媳婦的心裡去,只是每天過來點個卯,有點太敷衍。


奶奶又來“假裝帶娃”了,大寶語出傷人,無意間戳破月子仇真諦


2、到處自誇引反感

可能讓寶琴最反感的一點,婆婆力沒有出多少,但是卻十足十地做到了自誇,讓兒媳的街坊四鄰都知道她有一個好婆婆,將來如果有婆媳關係,大家笑話的也是寶琴,覺得婆婆都這麼好了,她還不滿足,一定是她事多,不知道感恩。

但清官難斷家務事,婆婆既要了好名聲,也真的很惜力,說句不好聽的話,這就是在耍心眼,兒媳婦只是年輕,不是傻,所謂日久見人心,一天兩天還可以,時間長了,婆婆是什麼樣的人,兒媳婦心裡很明白,她的這種幫忙看孩子,兒媳婦是不感激的,甚至是覺得厭惡。

所以更多的婆媳關係,並不像電視劇中上演的那樣激烈,更多的是維持著表面的平和,等到十年後,二十年後,這種矛盾才算真的激發出來,而此時的老人,也會真的後悔,當時為什麼那麼惜力。這也是大多數月子仇的根源所在。


奶奶又來“假裝帶娃”了,大寶語出傷人,無意間戳破月子仇真諦


真正讓兒媳婦感激的婆婆,應該是怎樣的?

並不是婆婆看孩子,兒媳婦才會感激,婆婆如果真的沒有能力看孩子,兒媳婦也不會有怨言,只是一定要真誠相待,將心比心,即使不能把兒媳婦當成半個女兒,也要從女人的角度出發,覺得人家嫁進來生兒育女的不容易,因此會加倍心疼,只有彼此坦誠相待,倆人才能沒有隔閡,親如一家。

聰明的婆婆,會以兒媳婦的感受為首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好一個長輩該做的事,等婆婆老了,兒媳婦自然會用心孝順,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