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議錄|更快 更高 更強

宿遷站和綜合客運樞紐主體工程已完工,室內外裝修和綠化、亮化進入收尾階段,高鐵沿線環境整治及綠化工作全面展開,綜合檢測列車入軌聯調聯試順利進行,宿遷站首次迎來模擬運行的“和諧號”動車組,新闢6條、優化兩條的高鐵“公交專線”整裝待發……一個個消息,如同激動人心的鼓點,告訴每一個宿遷人,我們期盼已久的高鐵越來越近了!

高鐵夢,宿遷人民共同的夢。一年又一年,大家期盼著、關注著、支持著,每當有新的進展,宿遷人民便傳出發自肺腑的歡呼,如今,這個夢想終於要在十多天後變成美麗的現實了。被稱為蘇北鐵路“金腰帶”的徐宿淮鹽鐵路在宿遷境內長63.5公里,設宿遷、泗陽站,預留洋河站,開通運營後,將使宿遷真正意義上融入長三角經濟圈,實現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屆時,宿遷人無論是北上京津還是南下滬杭,都會變得更加方便。

鐵路歷來被譽為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動脈,而在高速發展的網絡時代,擁有一條四通八達的高速鐵路更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優勢。與此同時,一個地區道路的建設狀況也反映著當地發展情況。宿遷建市23年來,人們的生產、生活條件與過去有了天壤之別,尤其是道路交通建設,更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即將到來的高鐵,就是宿遷交通事業飛速發展的生動縮影。

建市之初,宿遷的道路可概括為“四低一差”。“四低”,即公路覆蓋密度低、公路幹線比重低、公路技術等級低、路網結構水平低,“一差”,是路面破損嚴重,路況質量差。當時全市只有一條7米寬的黑色柏油路——205國道南北穿境而過,這是全市唯一的一條國道。其餘縣城到鄉鎮皆為5米寬左右的砂石路,鄉鎮到村皆為原生態土路。至於高速公路和鐵路,乃至一級公路完全沒有。“晴天揚灰路,雨天泥水路”“車子跳,宿遷到”,說出了宿遷交通的尷尬與無奈。這就是宿遷交通的過去,也是宿遷交通的艱難起點。

要想富先修路。1996年,建市伊始,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果斷決策,根據宿遷特殊市情,制定經濟發展戰略:基礎先行,重點突破交通。 以後的歷屆市委、市政府都把發展交通作為優先戰略,持續推進,鍥而不捨,久久為功。今天的宿遷大地上,京滬、寧宿徐等一批高速公路打通了宿遷到上海、南京、淮安、徐州等周邊大中城市的快速通道,縣區之間全部實現高速路或一級路對接,水泥路早就實現了村村通,市縣鄉村已經建成干支相連、方便快捷的公路網絡,交通基礎設施綜合發展指數早已位居全國地級市的前列。

宿遷出行更快的背後是宿遷經濟社會發展更高、更強。23年間,宿遷經濟由弱到強,創造了有目共睹的“宿遷速度”——地區生產總值從1996年的124.88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2750.72億元,是1996年的22倍,年均增長12.2%。宿遷實現了中心城市從無到有、綜合實力由弱到強、發展質量由低到高的精彩跨越,經濟總量、綜合實力均邁進全國百強城市,成長為一座水美之城、產業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宿遷出行更快的前方是宿遷經濟社會發展得更高、更強。1978年,鄧小平訪問日本時,被問及乘坐新幹線列車的感受,這位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說:“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們現在正適合坐這樣的車。”今天,一條大動脈、高運力的高速鐵路,將把宿遷與沿海開發戰略聯繫得更加緊密、更加順暢。向著2020年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奮進的宿遷人,將以新的速度,堅持四化同步綠色跨越,全力推進“六增六強”,在“高鐵時代”,續寫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輝煌。(勁 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