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尚方寶劍、免死金牌、黃馬褂,到底哪個更厲害?

經常在電視劇及評書裡能聽到“尚方寶劍”或者是“免死金牌”,在很多的故事情節中,當主人公身陷絕境,處在生死關頭時刻,突然有人高呼:“尚方寶劍在此”,結果故事內容是峰迴路轉,主人公的結局也是截然不同。

那麼這個“尚方寶劍”到底真的有這麼厲害嗎?還有那“免死金牌”,犯了重大錯誤的人,拿出這個免死金牌,真的可以“免死”嗎?

除此之外,在這些古裝劇中,大家比較耳熟的就是“黃馬褂”,貌似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有人身穿黃馬褂,那代表的就是皇帝,凡是官員都要禮讓七分。那麼這個“黃馬褂”真有這麼神奇嗎?同時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就是:拿著尚方寶劍的人,遇到了擁有免死金牌的人,或者是身穿黃馬褂的人,那結局又如何呢?

古代的尚方寶劍、免死金牌、黃馬褂,到底哪個更厲害?

首先,說說這個“尚方寶劍”是什麼東西。

皇帝一般把這“尚方寶劍”賜於最信賴的人,比如像欽差大臣,它不僅僅代表的是皇室至高權力,而且還有先斬後奏的功效。

“尚方寶劍”是由尚方所鍛造的,這個尚方也是指“上方”的意思,是一處掌管為皇帝鍛造刀、劍等器物的機構。尚方機構最早建立於秦朝,主要負責人稱之為“尚方令”、“尚方丞”,而尚方機構鍛造的尚方劍極其鋒利,甚至可以把一匹馬斬斷,後來加了一個“寶”字,於是有了“尚方寶劍”一詞。

那麼誰能擁有這個“尚方寶劍”呢?自然是那些深受皇帝器重的大臣,一般都是受皇帝之命去辦事的欽差大臣。他們只要拿著尚方寶劍,就代表了皇帝的審判權,對那些犯了嚴重錯誤的官員可以先斬後奏,即使對方是達官貴人也照斬不誤。

古代的尚方寶劍、免死金牌、黃馬褂,到底哪個更厲害?

“免死金牌”又是什麼東西呢?

免死金牌又稱為“丹書鐵劵”。在古代,皇帝對那些作出了豐功偉績的大臣們賜予物質獎勵的同時,也會賜予那些功臣們世代都能享受免罪的憑證,也就是這“丹書鐵劵”。這個是用硃砂寫的鐵質憑證,最早興起於漢高祖,之後被歷朝歷代統治者沿用。

“丹書鐵劵”分為兩部分,就是將它從中切開,左半部分賜給持有人,而右半部分存放在朝廷的府庫呢。這樣做是為了預防有人造假,或者是增加取信度,如有需要時,就將兩個半部鐵卷合起來,以作為憑證。

到了南北朝之後,丹書鐵劵具有免死的功能。梁代時,朝廷用銀來填字,所以也叫“銀劵”;隋朝時期,改用金子來填字,因此稱為“金劵”、“金書”。後世也稱為“金書鐵劵”,因為這個是用鐵來製作的,所以能一直世代相傳,因此也有人稱其為“世劵”。

古代的尚方寶劍、免死金牌、黃馬褂,到底哪個更厲害?

在我國國家博物館裡就有珍藏品,那是公元896年,唐昭宗頒發給吳越王的鐵卷。該鐵卷為純鐵所制,形狀猶如挖片狀,字體為金字,總共有350個字,上面寫著:“卿恕九死,子孫三死”等文字內容。

那麼擁有“尚方寶劍”的人對上了擁有“免死金牌”的人,誰更厲害呢?其實這種事情是幾乎碰不到的,也就影視劇裡能出現。雖然“尚方寶劍”具有斬殺一切等級的犯罪官員,但是它跟“免死金牌”能力相當,只能剋制,而無法完全壓制。

古代的尚方寶劍、免死金牌、黃馬褂,到底哪個更厲害?

而且“免死金牌”不是有功勞就能得到的,皇帝只會把這個免死金牌賜於皇室成員,例如在建國時作出貢獻的近親。皇帝既然給了免死金牌,他又何必頒發尚方寶劍去殺擁有免死金牌的人呢?這樣豈不是自相矛盾!歷史上像袁崇煥這樣的人太少,不稟告皇帝而擅自主張,動手去殺那些人。如果一旦殺錯了,自己的性命也是不保,最好的就結局也是讓皇帝起疑心,徒增怨恨。

因此,擁有尚方寶劍的人但凡有點智慧,他是不會主動招惹擁有免死金牌的人。並不是因為尚方寶劍沒有那個能力,只是持有者還要考慮皇帝的心思。

古代的尚方寶劍、免死金牌、黃馬褂,到底哪個更厲害?

最後說說這個“黃馬褂”,它有什麼功效呢?

黃馬褂是清代時才有的一種特殊服裝,皇帝對有功勳的大臣及侍衛進行賞賜,基本都會有“黃馬褂”。因此身穿“黃馬褂”的人身份都顯貴,平常百姓都要敬而遠之。

不過,“黃馬褂”是不可以隨意穿出來的,只有隨皇帝出行或者狩獵時,才能身穿這種衣服。“黃馬褂”可以說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幾乎沒有什麼功效,而且皇帝也可以隨時收回“黃馬褂”。唬一唬地方官員和平常百姓還行,對於那些皇室成員和品級特別高的大臣們沒有任何作用。

至於清朝時期的“尚方寶劍”,清朝史上沒有關於它的任何記載,也就是說在清朝是不存在的。不過,當時有一個藍色的“王命旗牌”,上面有金色大字“令”,功效類似尚方寶劍。使用起來也是跟尚方寶劍不一樣,首先需要把這個藍布掛起來,然後磕頭行禮,再坐在藍布前執行,意思就是說背後有皇帝,行皇帝之命。

綜上所訴,還是“尚方寶劍”比較強勢,至少它具有主動性。

喜歡雙擊加評論,你們的關注是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