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马三立两次过招,马三爷因为对方唱的太好,之后绝少开嗓

相声界曾有“泰山北斗”之说,自然说的就是侯宝林马三立两位大师了。这两位大师的名字已经写进了相声史,后辈们只能膜拜。但是遗憾的是,这两位大师从没有合作过。

两位大师各擅胜场,侯宝林擅长柳活,拿手段子《八大改行》、《关公战秦琼》都和京剧有关;马三立擅长文哏,《买猴》《十点钟开始》《黄鹤楼》《卖挂票》是他的经典段子。

侯宝林马三立两次过招,马三爷因为对方唱的太好,之后绝少开嗓

侯马二人绝非宣传出来的英雄,解放前就是相声界一杆旗帜,当时有“五档相声”一说,侯宝林马三立都在列。解放后百花争鸣两人都有经典段子问世,侯宝林的《夜行记》,马三立的《买猴》、《开会迷》现在听来都很过瘾。

作为相声界的泰山北斗,两人之间有没有互相不服气呢?这个外人不得而知。不过他俩有两次很精彩的“过招”,现已成为文艺界的美谈。

第一次过招:

有人说马三爷的艺术水平已经登峰造极了,唯一的缺憾是嗓音条件不行,使不了柳活。其实这是一种缪传,三爷年轻那会儿柳活也很棒,《八大改行》都使八番。后来为什么不使柳活了呢?原来马三立有次听了侯宝林的《八大改行》,一看人家这唱念做打太棒了,自己一比百嘛不是,从此不再使柳活,这是三爷徒弟常宝华亲口说的。

这是两人第一次交锋,马三爷遗憾落败,从此弃短扬长终成一代大师!

侯宝林马三立两次过招,马三爷因为对方唱的太好,之后绝少开嗓

侯宝林曾短暂闯荡过天津卫,天津卫那是相声窝子,观众会的活比一般演员不少,所以特别挑,想在这闯出名堂来不容易。据说侯宝林这次闯荡并不成功,最终在北京闯出一片天地。

天津卫是马三爷的老家,侯宝林一直对他很仰慕。在北京发展很好的侯宝林有次就邀请马三立去北京表演,马三立欣然前往,使得是《黄鹤楼》。《黄鹤楼》这个段子很妙,妙就妙在他也是侯宝林的拿手段子,但马三立的《黄鹤楼》明显是艺压当行人的存在,别人的《黄鹤楼》跟他一比简直不是玩意儿。侯宝林听完这段后直挑大拇哥:好,真好!从此不再说《黄鹤楼》。

第二次交锋,侯宝林落了下风,三爷扳回一局。

两位大师的故事还没完。几十年后,侯宝林去马三立家包饺子,俩人和馅,马志明擀皮儿。马三立一脸愁容的指着马志明说:这孩子大小跟我学相声,现在30大几了还是个海青(没有师承)。侯宝林一听挺惊讶,问到:他还没拜师啊?马三立也很无奈:怎么拜啊?活着的没跟我一个辈儿的,他拜谁?侯宝林听完一拍胸脯:这事包我身上!

后来马志明表演节目碰到侯宝林徒弟于世猷,就把这事告诉于世猷,说我给你出车票钱,你回北京问问你师父,当年这事有没有?要有,好办,我出钱摆几桌咱搞个拜师仪式,要没有就算了。于世猷回到北京见到侯宝林问了这事,侯宝林说有这事,我这就去天津。

侯宝林马三立两次过招,马三爷因为对方唱的太好,之后绝少开嗓

侯宝林火速赶到天津,以大师兄的身份把他带拉到朱阔泉门下,从此少马爷在相声圈才名正言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