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打擊式教育,到底“打”掉了孩子的什麼?明眼人一看便知


為什麼說中國父母的教育是打擊式的教育呢?因為有許許多多的孩子都很習慣性地通過自家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然後用這樣的方式來打擊孩子,其實這樣子的方式給孩子所造成的傷害效果不止是當下,有可能是一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說是貫穿孩子的全身,甚至扎至心底。

中國打擊式教育,到底“打”掉了孩子的什麼?明眼人一看便知

其實也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小孩子,因為父母眼裡所認為的小事而選擇“離家出走”等,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等,這樣的一些事件也被外界的人所認為是孩子自身的問題,是孩子過於嬌生慣養,心理太脆弱承受不住外界的一點小打擊和挫折,也經常會有人說,原生家庭成為很多人逃避和改變的藉口,作為一個成年人,完全有足夠的認知能力能夠去分辨事情的對於錯,然後再來重新的選擇自己想要走的路。

中國打擊式教育,到底“打”掉了孩子的什麼?明眼人一看便知

而我們所說的親子關係是本體的,其他外界的關係都可以稱之為客體,客體關係不過都是親子關係模式的各種延伸,其實父母就像是一顆大樹的樹幹一般,常常是通過根莖來吸收養分,然後傳輸給樹葉,剩餘的其他外界的事物只不過是用來傳輸的工具罷了,外給小孩子的打擊,可以稱之為不瞭解,而父母給予的打擊,與其他人所給予的不一樣,中國式的打擊教育謬論,其實是需要我們父母認識到幾個嚴重的問題的。

那麼中國式父母引以為豪的“打擊教育”其實是父母對自身不滿的焦慮投射

所謂的親子關係,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基本都是父母自身的問題投射,父母常常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然後將自己身上的不滿和焦慮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甚至是希望孩子可以扭轉自己的生活,也希望孩子可以為了自己完成夢想,所以就希望孩子可以把書讀好,貧困就希望孩子可以多掙點錢,社會關係受挫,就希望孩子可以做一個鐵飯碗的工作,這樣生活也會有所保證。

中國打擊式教育,到底“打”掉了孩子的什麼?明眼人一看便知

常常這種焦慮和挫敗的投射,有的時候就變成了“別人家的孩子”都是怎麼樣,都在怎麼做的,於是有一些孩子甚至為了父母的歡心,便會努力地想要去成為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好像這樣的成就沒有辦法達成,因為只要父母的思想一直都是沒有所改進的,所以對外的投射也不會停止。

孩子內心的堅強和力量來自真正的愛

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在童年的時候是得到了充足的愛的孩子,但是什麼才是真正的愛,顧名思義真正的愛,其實是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來尊重,並給予孩子在前進的道路上一個正確的保護和必要的限制。

中國打擊式教育,到底“打”掉了孩子的什麼?明眼人一看便知

切勿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延伸品,附屬品,可替代品,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一些父母在打擊和否定孩子的時候,還要說:“我是為了你好。”當傷害戴著愛的面具出現的時候,就會讓孩子們長大後,認為親密的表達方式就是應該相互挑刺,就算是真的很愛,也不會輕易的去表達, 然後在用你這樣錯誤式的愛,去愛別人。

我們通常在電視上也看到很多勵志古故事的男女主角都是在物質上吃了很多的苦,但是儘管是這樣,他們還是很樂觀,這背後其實少不了深愛他們的父母給予他們的教育,讓他們有了一個堅強的內心,這一切並不是來自於外界的挫折和苦頭。

中國打擊式教育,到底“打”掉了孩子的什麼?明眼人一看便知

孩子的內心堅強和自信,是明白父母是無條件的愛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是明白在外跌倒多少次,背後都有穩定的靠山支撐著,而不是在外收傷,還要受到來自父母的雙重夾擊。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打擊與否定

打擊否定孩子,並不是許多父母口頭上的“你是成長的挫折教育”。這一類型的教育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給予的鼓勵和建議,是可以幫助孩子跨越困難的,而不是人為地設置挖苦和嘲笑。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德威克指出,一個人面對困難挫折的時候都會擁有兩種心態:一種是自己所認為的能力和天賦是固定的,一切的困難和挑戰都是對於自己的測驗,如果通不過這個測試就說明自己的能力有問題嗎,稱之為固定心態。

中國打擊式教育,到底“打”掉了孩子的什麼?明眼人一看便知

另外一種則認為,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不斷提高加強的,他們喜歡失敗,因為失敗可以帶給自己許多經驗和教訓,讓自己得到成長,稱之為成長心態。

打擊教育其實會讓孩子成為固定心態,擁有不了成長心態,同時也很有可能會分裂成兩個自我,孩子會感覺父母愛的只是那個優秀的自己,而那個不好的自己不值得被愛,在長大了之後,一旦做不好某件事情,就會開始厭惡自己。

深度輸送愛的鏈接,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可以堅強,請父母無條件地接納孩子,愛孩子,喜歡孩子,這份愛和這份接納,會成為他人生路上最大的作戰盾牌。

所以父母要早點摒棄自己那一套打擊式教育,不要親手把孩子的自信心打掉。


果子媽今天就嘮叨到這裡了,教孩子是父母的修行,我是 幫你解決育兒小難題,歡果子媽育兒,幫你解決育兒小難題,歡迎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