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中金刀老令公杨继业碰死在李陵碑前,那么李陵是谁?

杨家将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演播的版本更是脍炙人口。评书一开头便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特别是七狼八虎血战金沙滩,金刀令公杨继业被潘仁美陷害带领老弱残兵出战辽国大元帅韩延寿,杨七郎闯重围搬兵却被潘仁美毒害乱箭穿心而亡,到最后老令公兵困两狼山走投无路碰死在李陵碑前!这一段前前后后大约十余回的评书刘兰芳老师演播的是荡气回肠、悲愤激昂,听众如我辈者莫不如痴如醉,忽而热血沸腾继而咬牙切齿随之压抑揪心终于唉声叹息,兀自慨叹自古忠臣良将几多磨难。据宋史记载,杨业孤军作战兵困陈家谷几经血战最终被俘后绝食三日而亡。本来单就这样的结局而言也不可谓不悲壮、不可谓不忠勇!但后世的文人书家似乎还嫌不够,在杨家将的话本小说不断加工、整理的过程中将金刀老令公的死渲染到了极致 ----隐去其被俘一节,演说成碰碑而死,于强化其忠君报国、慷慨赴死之英雄气慨的同时又刻意“安排”其偏巧碰死在李陵碑前,将其悲剧的艺术形象推升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

《杨家将》中金刀老令公杨继业碰死在李陵碑前,那么李陵是谁?

《杨家将》中金刀老令公杨继业碰死在李陵碑前,那么李陵是谁?


李陵是谁?小说家为什么要“安排”金刀令公碰死在他的墓碑前?
李陵者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之孙也。“汉书”记载出身名门的李陵少年时精于骑射、英勇过人,深受汉武帝赏识而屡获提拔。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出击匈奴,命李陵负责押运粮草。李陵上书请求单独带兵与贰师将军分进攻击匈奴,在汉武帝以无法提供战马为由拒绝其请求后仍决然坚持带步兵出击。汉武帝感其忠勇,同意其带本部五千步兵北出居延牵制匈奴以利主力骑兵作战。李陵率部孤军奋进三十日至浚稽山(今蒙古国境内)遭遇匈奴三万骑兵围攻,李陵指挥得当加上军士训练有素、勇猛无敌,一阵竟斩杀匈奴骑兵数千。匈奴单于以为奇耻大辱,几乎集全国之兵誓将这股汉朝步兵军队就地全歼。不得已李陵引军且战且退, 每战皆能斩杀敌首千级余,但毕竟寡不敌众,虽经全军上下用命厮杀而始终无法摆脱敌兵围困,士兵死伤过半、矢尽粮绝。在固守待援无望的绝境下李陵顾念士卒性命下令分散突围,结果其为匈奴骑兵所俘虏,部下士卒侥幸得脱者四百余众。

《杨家将》中金刀老令公杨继业碰死在李陵碑前,那么李陵是谁?


历史至此处之后便与这位身经百战的名门之后开起了一个又一个玩笑!汉武帝以为其忠勇好义必战死沙场无疑,不想其却被俘并且投降匈奴,以至龙颜大怒;事后汉武帝有所悔悟,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迎李陵回朝,又因为听信使臣误传之言愤而怒杀李陵全族!彻底斩断了李陵的归汉之路;李陵归顺匈奴之后本可碌碌终生似流萤闪灭,可天意弄人偏偏一个铁骨铮铮、坚贞不屈的同学少年苏武如落日长虹般时常啖卧砥砺;已忘他乡故乡,昔日同僚故旧偏偏不远千里抛来橄榄枝,怎不让人百感交集却又不得不罔顾左右,徒增悲伤......


李陵最终终老大漠草原,这无疑并不是一个特别符合古代伦理纲常的结局。这样的结局对于李陵本人而言或许是一个悲剧抑或许不是,但它实实在在地为后世遗留下了一个打不完的笔墨官司。一方面后世诸多史家、文人乃至帝王将相似乎对其并无苛责之言反多同情、赞叹之语;另一方面批判、非议、斥责、讥讽的声音自汉唐以来虽时有浮潜却从未绝于耳。誉之者赞其英勇壮烈、哀其君主暴戾而致家亡、惜其自知身名败裂而百口莫能辨、痛其舍国去乡而故人长绝。毁之者则斥其贪天大之功以冒进如窃国之大盗、怒其毁名辱节为历代卖国求荣者之首恶、恨其一将功成万骨枯罔顾士卒性命等等。毁之誉之,如之奈何?毁之誉之,能秉持公道之心,不增其善、不溢其恶,不作穿凿附会、自说自话之语者古往今来又有几人???

《杨家将》中金刀老令公杨继业碰死在李陵碑前,那么李陵是谁?

《杨家将》中金刀老令公杨继业碰死在李陵碑前,那么李陵是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