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矮行星?有一颗矮行星绕太阳运行一周要1万多年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太阳系中有九颗行星。冥王星是第九颗行星,曾被人认为比水星大,但经过进一步观察,发现它比水星小得多。事实上,它比水星小20倍,这使得天文学家重新思考它在我们的太阳系中的位置。冥王星现在被归类为矮行星,这个类别最近才被引入到天文词典中。它与其他行星共享这一类别,对它们的分类标准相似。它们的特征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太阳系的组成,因为曾一段时间,所有的矮行星被认为是真正的行星,在太阳系中拥有12-15颗行星会有点多!

为了更好地了解矮行星在我们的太阳系中的作用,让我们仔细看看它们的起源和意义。起源 1801年至1851年间,天文学家开始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发现像谷神星这样的天体。他们称所有这些发现为"行星",因此太阳系的行星数量上升到23颗。天文学家很快开始称这些天体为"小行星",并停止将它们归类为行星。

冥王星于1930年被发现,由此产生了太阳系中9颗行星的概念。在大约50年的时间里,冥王星被认为比水星大得多,但在1978年,随着冥王星卫星卡戎的发现,冥王星的质量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出来,那时我们意识到它比水星小得多。


在柯伊伯带——一个从海王星开始的天体带——天文学家开始发现其他冥王星大小的天体,这些天体具有共同的物理特性。由于它们与冥王星的相似性,他们要么不得不将这些新天体添加到行星列表中,要么将冥王星从行星列表中删除!

2003年发现阋神星是最后一根稻草,因为它比冥王星稍大,因此对更好的分类的必要性变得显而易见。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发布了一个分类系统,为适当识别许多已知的天体和今后发现的新天体提供了指导方针。准则根据矮行星和普通行星的不同特征加以区分,冥王星在这个过程中被赶下台。

亡神星 亡神星于2004年首次被发现,是柯伊伯带最大的天体之一,尽管它比冥王星小。它有一个类似的冥王星轨道,被称为"反冥王星",因为它总是位于冥王星的轨道对面,使它处于相对相位。它的直径约为958.4公里,需要246.06地球年才能完成绕太阳运行的轨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