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暗殺》背後的歷史:在中國支持下成立的韓國流亡政府


韓國電影《暗殺》背後的歷史:在中國支持下成立的韓國流亡政府


《暗殺》這部“抗日題材”的韓國電影在2015年在中國上映,遺憾的是這部由全智賢、李政宰、河正宇多個韓國國寶級演員主演,以及一票老戲骨配角在中國大陸票房卻以慘淡收場。

《暗殺》在韓國是獲得青龍獎的影片,在今天重溫電影的劇情、手法以及演員的選角、演技都是無可挑剔的,於是我看了下各大網站的彈幕和評論。

感覺到這部電影之所以不太受關注,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對韓國這段歷史背景不夠了解,在“抗日”這件事上,對韓國人的視角不能感同身受,影響了對電影的理解,甚至有點串戲。

所以,我們今天就講講《暗殺》這部電影背後的歷史故事。

故事背景

《暗殺》雖然是一部商業片,劇情為虛擬,但是卻有著嚴謹的歷史背景。故事發生在1930年左右,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響徹整個東亞。

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之前,在

1910年便通過《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朝鮮半島,朝鮮半島全線淪陷,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的殖民統治除了包括主權控制,還包括文化控制,1919年開始,日本便在禁止朝鮮半島在學校內使用朝鮮語,並且更換教材,進行日式教育以及文化宣傳。

在電影中,主角一行來到漢城火車站,整點時刻需要對日本國旗脫帽行禮,便是其中一個部分。

同年,朝鮮半島爆發了“3.1獨立運動”,遭到了日本建立的警察部隊的暴力查亞,運動失敗,一些愛國志士們流亡中國,也就是電影裡刺客們逃亡地方“滿洲”,此時還保留了清政府時期的稱呼。

4月10日,流亡上海的愛國志士們在上海法租界成立流亡政府,名為: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雖然臨時政府並沒有得到當時的國民政府的正式承認。


韓國電影《暗殺》背後的歷史:在中國支持下成立的韓國流亡政府


但是,流亡政府的組建離得到了孫中山先生的支持,並且民國政府在能力範圍內給予了很多的幫助,比如:人員的訓練以及國際上的擴大影響。

並且,之所以能夠選址在法租界,緣由於當時的“上海大亨”杜月笙的活動。

電影裡的臨時政府負責人“金九”是真實存在的,金九與民國政府關係良好,在中國輾轉27年,為朝鮮獨立運動而抗爭,可以說當時的中國,就是朝鮮愛國運動的根據地,金九在二十年代為臨時政府的領導人。

《暗殺》這部電影的取材,源自於當時朝鮮愛國志士們在三一運動失敗後,朝鮮愛國人士勢微,大多以刺殺行動為主。

刺殺行動

最早以及最出名的刺殺行動,便是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在1906年,朝鮮半島已經在日本掌控下,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出任朝鮮統監,實際掌握了朝鮮半島的統治權。

1909年,安重根與十一名志士歃血為盟,在哈爾濱刺殺了伊藤博文,伊藤博文身亡,安重根當場被捕,第二年在撫順就義。

刺殺成功並沒有給朝鮮半島帶來希望,臨時政府成立後,也沒有在外交上有所進展,眾多的愛國團體也因為活動方式不同,收效甚微。

電影裡的金元鳳(曹承佑飾)人團長的義烈團,便在1920年前後展開了多次的暗殺行動,金元鳳當時被日本軍方懸賞100萬韓元,可見其威脅程度。

電影臺詞裡提到的:

“少爺(指的是夏威夷手槍)你以為你是李奉昌、尹奉吉嗎”

這兩位便是很出名的刺客,李奉昌的目標極為驚人——日本裕仁天皇

1932年,李奉昌在金九的安排下前往日本,在日本裕仁天皇在東京參加閱兵儀式時,於櫻田門向天皇投擲手榴彈,遺憾是並沒有傷到裕仁天皇,李奉昌在人群中手持太極旗,對日本群眾大聲呼喊“萬歲!”英勇就義,這就是“

櫻田門事件”

李奉昌的刺殺失敗了,但是尹奉吉成功了,在“櫻田門事件”後不久,在上海日本人在虹口公園慶祝“天長節”,順便提一下虹口這個地方是清朝年間是日僑聚集地,後來為日租界,《精武門》中的“虹口道場”便以此處為原型。


韓國電影《暗殺》背後的歷史:在中國支持下成立的韓國流亡政府


尹奉吉的目標是駐滬日軍總司令白川義則,他以日本人裝扮進入會場,當典禮開始時,將炸彈扔向主席臺,白川義則炸傷後不治而亡,其他軍官重傷或當場死亡,尹奉吉被逮捕,後在日本就義。

尹奉吉的成功為了韓國的愛國運動帶來了轉機,以上海的臨時政府和中心,金九與金元鳳這兩個愛國團體開始了團結合作,這就是《暗殺》這個故事總體的歷史背景。

不但是歷史背景,除了金九與金元鳳,很多人物都有著自己的歷史原型。

安沃允,全智賢飾演的來自韓國第三獨立軍的女狙擊手,源自被稱為“獨立軍之母”的南慈賢女士,在1933年刺殺參加紀念儀式的日本滿洲國全權大使武藤信義,但行動失敗,以身殉國。


韓國電影《暗殺》背後的歷史:在中國支持下成立的韓國流亡政府


夏威夷手槍,河正宇飾演的雙槍賞金獵人,靈感來源於向日據警察署投擲炸彈的義士金相玉,在追捕過程中,被400多名警察圍捕,以雙槍對敵奮戰3小時後,因彈藥用盡,用最後一課子彈自盡而亡。


韓國電影《暗殺》背後的歷史:在中國支持下成立的韓國流亡政府


廉碩晉,李政宰飾演的叛徒,歷史上的原型為廉東振,這個人在韓國抗日期間備受爭議,廉東振原來與金九等人為同一陣營,但是1935年臨時政府發生派系鬥爭,廉東振站在了金九的對立面,最終離開臨時政府。

出走後,廉東振組織了“白衣社”,他被懷疑在1940年,與日本關東軍勾結,但是沒有留下確鑿的證據。


韓國電影《暗殺》背後的歷史:在中國支持下成立的韓國流亡政府


韓奸問題

廉碩晉這個角色,也引出了朝鮮日據時代的兩個事件“韓奸”與“弒父聯盟”。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漢奸,韓國也有韓奸,自1910年日本統治朝鮮開始,有很多像電影裡的康寅國一樣的民族敗類,倒向了日本一方。

以賄賂日本高官,聯姻甚至向軍方捐贈武器、飛機等方式,換取特殊權力,比如開採礦產,強佔土地等等,很多人還獲得了日本天皇授予的爵位。


韓國電影《暗殺》背後的歷史:在中國支持下成立的韓國流亡政府


韓奸的賣國行為,也是促成很多刺殺行動的動機,多名韓奸都是被刺殺的目標。

其中影片提到的七個親日派走狗獲得了日本男爵的爵位,然後他們的子女們為這種行為所不齒,相互約定殺掉對方的父親,定下“弒父契”。

雖然正義,但是結局無比悲慘,這段“弒父聯盟”的歷史沒有確切的記載,存在於傳聞中。

韓奸的問題則更為嚴重,很多韓奸並沒有得到審判,像電影中廉碩晉這樣,在韓國光復後還依然耀武揚威的叛徒一樣。

1948年,在美國的支持下成立韓國政府以後,這批韓奸並沒有得到清算,由於韓國不是戰敗國,也不會有軍事法庭去審判他們。

反而這批韓奸因為手中握有經濟,交通,運輸,治安等特權,在一段時間內還被重用,這成為了韓國當時一個獨有問題,這批韓奸一時間還成為了韓國的中堅力量。

在1948年,李承晚曾經下令成立

“反民族行為特別調查委員會”,但是韓奸們相互勾結,一時卻無法奈何,最終不了了之。

這裡面有原因有很多:

一是在日據時期,韓國的臨時政府並不在本土,所有任用來治理本土的韓國人,都擺脫不了韓奸的嫌疑,牽扯麵太大,韓國也不是自發收復的,而是日本投降後由美軍來接管的。

二是長期的殖民統治使得韓國的教育產生了斷層,真正有能力和有經驗的來治理韓國的人選太少,韓奸們也就自發成為了這些人選,在新政府成立初期,不得不靠他們來建設。

三就是韓奸們遺留的勢力太強,並且具有話語權的美方也不在意這些人的過往,他們更在於在韓的勢力鞏固,所以韓國沒有動力去清理他們。

電影中廉碩晉在法庭上脫下衣服,像民眾們展示自己為國奮戰的槍傷,一時間竟集體無語。沒有主權的國家,又哪來的正義標杆呢。

廉碩晉的結局是沒有被法庭審判,而被遺留的抗戰人士們槍殺,這也反應了韓國人的一種心態:

雖然審判無望,但是希望正義被伸張。


韓國電影《暗殺》背後的歷史:在中國支持下成立的韓國流亡政府


結語

最後聊聊電影的本身,韓國電影通常過著力於現實意義,一方面很多人對電影裡時不時冒出的中文感到不理解,這是源於對當時環境的不理解,這部電影是在中國影視基地拍攝的,也是儘量還原當時的歷史環境。

按照歷史情況來說,中韓應該更為親近,畢竟同為抗日戰線上的戰友,在朝鮮淪陷時期,我們還為臨時政府提供過很多的幫助,不過今天卻在各種因素下越走越遠,這和“韓奸”問題是一樣的,頗具矛盾感。

其次,同為“抗日神劇”這種主旋律影片,雖然《暗殺》本身也是商業電影,但是從真實度,劇情節奏,演員的表現上來說,都是可圈可點的,裡面很多的故事,在中國抗戰歷史上都有類似,甚至更加蕩氣迴腸。

我們也應該學習韓國電影的長處,這樣才能夠進步。

《刺殺》的故事一部電影便結束了,但是韓國的刺傷行動卻沒有隨著光復而停止,故事中的金九在回國後沒多久便被激進派刺殺,甚至韓國總統朴正熙夫婦均死於刺殺。

韓國電影,永遠是在黑暗中憧憬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