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着一根节符前往河北,降服数十万大军:此战后他“名利双收”

光武帝刘秀是一个被“神化”的人物,他力挽狂澜,恢复汉室,延续了汉王朝的荣耀。人们送他好几个外号

“位面之子”“天选之子”。他的经历也极为传奇,昆阳一战数千兵马战胜王莽四十多万大军;几乎单骑到河北,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成百万雄师,从而获得了问鼎天下的实力。

他拿着一根节符前往河北,降服数十万大军:此战后他“名利双收”

特别是刘秀在河北的“发家史”,堪称一夜暴富,让多少创业者羡慕。原本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昆阳一战打出的名声获得了一定战力,但想问鼎天下几乎不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刘秀降服数十万“铜马军”的故事,但具体怎么降服的却很少有人知道。

毫无退路的刘秀

刘秀在昆阳一战打出名堂,眼看就要功高震主。更始大帝刘玄将刘秀明升暗降,派去平定河北。当时的河北形势十分混乱,虽然王郎已在邯郸称帝,建立了“赵汉”,但辖区内势力纷繁复杂。原本刘玄指望借河北混乱的局势行借刀杀人的伎俩,除掉刘秀,再不济让刘秀折戟河北,丢了名声,灰溜溜的回到自己身边。哪成想刘秀就带着刘玄给的一根节符,一去河北,四方臣服,纷纷示好,可见昆阳一战,封神的刘秀已成众人眼中的“无敌战神”,顿时就获得了十几万兵马的强大战力,王郎也被轻松剿灭。

他拿着一根节符前往河北,降服数十万大军:此战后他“名利双收”

刘玄一看事与愿违,河北也基本平定,就想坐享其成。假意将刘秀封为萧王,让其乖乖交出河北。而此时的刘秀早已不是池中之物,眼看自己兵强马壮已有割据一方的实力,怎可屈居人下?于是以河北尚未平定为由,拒绝了刘玄的要求。

此时的刘秀心里明白,自己已经等同于和更始决裂,已处于背水一战的境地。如不尽快壮大自己的实力,早晚自己现有的这一切都将拱手让人。

“沙漠之鹰”铜马军

当时在河北地界上,有铜马、大肜 、高湖、尤来等等数十支农民起义军队伍,人数达百万之巨。这些农民军虽然势力庞大,但如同一盘散沙。这些农民军就成了刘秀继续呆在河北的借口。这些势力中铜马军实力最强,还有“沙漠之鹰”的美誉,也算是战斗力平庸的农民军中的“战斗机”了。相信此时的刘秀心里早已打好算盘,他要的不是消灭这些农民军,而是要将这些农民军为己所用。对他们谈判也是没用的,首先要打败他们。

他拿着一根节符前往河北,降服数十万大军:此战后他“名利双收”

大战铜马军

此时的刘秀靠自己的面子借来北方十郡突骑,增强了军队的机动性。加上自己此前收编的十几万人马,向铜马军宣战了。

但铜马军人数众多,并且战斗力极强,远不像其他农民军那般一打就散。双方竟然陷入了苦战。大战过程一波三折,刘秀大军起初有些轻敌,两员大将中了铜马军的埋伏,差点命丧战场。好在铜马军这种农民起义军以掠夺为生,没有源源不断的后援粮草。刘秀待援军赶来整装再发,瞅准了铜马军这个弱点,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战术,截断了铜马军的后路。虽然其他农民军也有赶来增援的援军,但在正规军的攻势之下,还是降的降,逃的逃。

恩威并重,彻底降服铜马军

虽然铜马军大部分人马已经向自己投降,但怎么处置这些俘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历史上无论是白起坑杀赵括四十万降兵,还是项羽坑杀秦军二十万主力,都是非常著名的事件,这样的先例充分说明了收编降军的不易。现在俘虏比自己的军队还多,又都是农民出身,不像其他军队似的还讲些道义,弄不好一哄而散,自己就白忙活一场。万一再琢磨着反杀一道,自己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刘秀早就想好怎么办了。

轻骑巡营获取信任

刘秀是谁啊?天选之子。来河北后刘秀就发现了,自己的面子还是很值钱的。况且面对这些农民军,他们更愿意相信“天神下凡”的故事。刘秀就给自己安排了一出好戏,继续卖自己的面子。

他拿着一根节符前往河北,降服数十万大军:此战后他“名利双收”

这些俘虏人数众多,刘秀也给他们设置了军营,当然在自己军营监管之下。双方都有些紧张,刘秀手下盯着俘虏军营一刻也不敢松气,生怕他们突然造反。而这些俘虏也都满脸不服,蠢蠢欲动。刘秀此时突然有惊人之举。他先是要求自己手下回营,暂时撤掉对俘虏的监管。然后自己穿着便衣,身无铠甲,仅仅带着两名随从开始视察俘虏营地!

俘虏们也惊呆了,看着刘秀在营房之间穿梭向大家挥手致意,彻底被刘秀所折服。大家跪地便拜:

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也亏了刘秀的面子值钱,换了别人这些俘虏可能早就造反把刘秀扣作人质了。就这样刘秀获取了多数俘虏的信任。

封赏头领

农民军出来卖命,都是为了一口饭吃,为了以后能过上好日子,并且他们的组织也很简单。这拨人来自这个村,那拨人来自那个山头,都有个领头主事的。刘希也深知这一点,把其中各路人马的头领召集起来,挨个给钱封赏。在真金白银和高官厚禄的诱惑下,这些将领自然也就彻底归顺了。

他拿着一根节符前往河北,降服数十万大军:此战后他“名利双收”

分割整编

做完这些,还不能掉以轻心。万一这些农民军不守道义。收了钱再反了或者跑了怎么办?刘秀就开始整编这几十万农民军,将他们分割开来。越是原来混得熟的,越把你们分开,然后整编到自己的队伍里。同时,对他们进行真正的军事化训练,让这些农民军成为真正的军队,

他拿着一根节符前往河北,降服数十万大军:此战后他“名利双收”

就这样,几十万大军就被刘秀彻底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即战力,自己也获得了“铜马帝”的称号。《后汉书》记载:

悉将降人分配诸将,众遂数十万,故关西号光武为“铜马帝”。

靠着这些军队,他又陆续收服了河北境内其他的农民军,势力得到不断的壮大。《资治通鉴·卷三十九》中对刘秀收服铜马军的过程也有精彩的描述:

诸贼铜马、大彤、高湖、重连、铁胫、大枪、尤来、上江、青犊、五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所在寇掠...铜马食尽,夜遁,萧王追击于馆陶,大破之...萧王复与大战于蒲阳,悉破降之,封其渠帅为列侯...悉以降人分配诸将,众遂数十万。

结语

刘秀在降服“铜马军”的过程中,不仅彻底降服数十万大军,还将这些大军转化为自己的即战力,展现了一个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和素质,还展现了威服四方的气魄。此战之后,刘秀带甲百万,在实力上已成为新莽末年最强的势力。此后刘秀逐鹿中原,屡战屡胜,军队主力就是这帮“铜马军”。并且经过战争的洗礼,“铜马军”也蜕变成了王者之师,此时的刘秀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帝王之气。

他拿着一根节符前往河北,降服数十万大军:此战后他“名利双收”

此前的昆阳之战,刘秀名满天下,得了面子;降服“铜马军”,又得了里子。一场得名、一场得利,这两场战役让刘秀“名利双收”,赚得盆满钵满,才有了短时间一统天下的奇迹。

参考史料:《后汉书》

《资治通鉴》

《东观汉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