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九是啥时候?冬季偏冷还是偏暖?

农夫也疯狂


最近气温真的很低,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温,有雨雪,各地都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今天,虽然晴天,但是最高气温只有2度,最低气温零下13度,在外面凉飕飕的。

“热在三伏,冷在在三九”,三伏天是从夏至开始第三个庚日开始入伏,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因为历法的关系,三伏天有的年份有三十天,有的年份有四十天。数九从冬至过后的第一天开始一九,没九天为一个单位,当九九过完天气就开始暖和了。

听老人说每年最寒冷的时候是三九四九,而三九四九也正好出于春节前后,而今年三九开始于1月9号,四九开始于腊月二十三小年,三九四九结束是大年初二,大年十一立春,立春以后天气就会逐渐变得暖和了。

今年冬季偏冷还是偏暖?这个还真不好说!因为我国地域十分辽阔,南北温差非常大,像我在山西北部地区工作,现在气温2°-零下11°C,感觉非常的寒冷,每天上下班都感觉很难熬,因为太冷了,虽然穿着羽绒服,但是天天还是冻的直哆嗦。而在我们老家河南地区,现在温度是0°-12°,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暖和的。而在南方地区,广州最高气温22°C,还是非常暖和的。

就我们河南的冬天来说,我觉着最近几年,冬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温暖的,感觉寒冷的日子没有多长,主要是因为冬天雨雪比较少,冬天比较干旱,天气大多晴朗为主,不像以前冬天感觉特别冷,天天坐在火堆旁烤火。

不过,已经有气象专家预测,今年受厄尔多尼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将是暖冬天气!

暖冬天气虽然感觉不怎么寒冷,比较好过,但是温暖的天气容易导致小麦旺长,雨雪减少,导致冬旱,来年病虫害增多,很大可能导致小麦减产,对于种植户来说并不是好事情。


乡间一抹阳光


中国有“数九寒冬”的说法,从冬至开始数“九”以计算时令。具体计算方法是从冬至日(今公历12月22日前后)算起(冬至日叫“交九”,意味着数九寒天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数满九九八十一天(至公历3月12日前后)便是“出九”(数九结束,出了数九寒天)。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七九冻河开,八九雁归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此首《九九歌》通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流传较广。反映了华北地区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的了解与关心。

《九九歌》是利用人对寒冷的感觉以及物候现象(即因气候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动植物生命现象变化的现象,如柳树发芽,桃树开花,大雁飞来等等)来反映天气的冷暖。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了。当时民间从冬至日数起,到九九八十一天,寒冷的日子就过完了。而这《九九歌》大约起源于宋代。到了明代已很流行了,而《九九歌》在民间流行时,却有不同的版本,内容及详略均不同。

我们看看明代的《九九歌》的不同说法,十分有趣。 明代《五杂俎》记载了当时《九九歌》的一种说法:

“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指大风吹篱笆发出很大的响声。觱篥bìlì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名。);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指天冷,在屋内睡觉却像在露天睡觉一样冷);

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

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

七九六十三,布纳担头担(指天热了,脱掉衣服担着);

八九七十二,猫犬寻阴地;

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这一说法较为详尽。而据该书记载,当时(明代)的北菪功地区流行的,《九九歌》则远没这么复杂,十分简单明了:

“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

三九四九,围炉饮酒;

五九六九,访亲探友;

七九八九,沿河看柳。”

而且通俗易记。

而明代专门记载北京风物的《帝京景物略》所记的《九九歌》与上述又有不同:

“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家家堆盐虎(盐虎本来指古代一种虎形的盐.这儿比喻人们所堆的雪人);

六九五十四,口中出暖气;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

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睡,蚊虫虼蚤出。”

这最后几句对于冬天受冻的穷汉给予了很大的同情。这两个复杂的《九九歌》版本互有异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五九四十五”,前一说法为“太阳开门户”;后一说法为“家家堆盐虎”。这可能反映了这两首《九九歌》产生的时期在冬六的降雪量有着很大的差别。 上述明代北京地区流行的简单版本《九九歌》中说:“七九八九,沿河看柳。”而上一世纪时的《九九歌》都成了“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这一改动不可忽视,它反映了明代时北京的天气比上一世纪时北京天气要冷,以至于从物候现象表现出来,柳树出芽长叶要相差一段时间。 冬天的《九九歌》十分流行,因为零冷的天气让人感到十分难熬,其实夏天也有《九九歌》,不过夏天可不像冬天一样。要画什么“九九消暑图”了。

夏天的九九与冬天相对应,从夏至日算起,也有九九八十一天,据明代《五杂俎》记载为: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古代有冰窖,冬天藏冰,夏天取出应用);

四九三十六.汗出如洗浴;

五九四十五,难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人佛寺;

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阶前鸣促织(促织指蛐蛐)。”

这夏天的《九九歌》写得十分生动有趣,而且以人的主观感觉为主。


诗境笙音


农村俗语“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其实这句话最常说的是“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但是“三伏”、“三九”具体指的是哪几天呢?可能有很多同学不太清楚,下面就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一、“三九”和“三伏”是什么时候?

“三九”:是从冬至当日开始数到第三个九日。也就是从冬至当日始往后数第19天~第27天,一般在每年的1月9~17日,一共九天。以今年为例,也就是在2020年1月9-1月17日。(补充:冬至开始后就开始“数九”,预示着寒冷的开始一共有“九九”,也就是九个九天,共81天)

“三伏”:时间每年不同,一般头伏在7月中下旬,中伏在7月下旬和8月下旬之间,末伏在8月中旬前后。每年农历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头伏,共10天。第四个庚日开始为中伏10天或者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为末伏,共10天。“三伏”共30天或者40天。

二、这个问题稍有歧义,我暂切以作者问今年冬天是偏冷或偏暖?来回答。

“冷冬”和“暖冬”只是一个概念,其实“冷冬冷”,“暖冬也冷”!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是以整个冬季(一般是冬至开始到次年立春)的平均气温来说,一般该区域平均气温高于气候平均值0.5℃时就称该区域是“暖冬”,低于0.5℃则为“冷冬”。

就今年2019年~2020年而言,目前我的家乡皖北地区已经两三个月没有下雨了,更别说下雪了,气温也都在零上。据专家称,厄尔尼诺现象对今年的气候整体影响比较大,会持续好几个月,所以2019年~2020年的冬天会是个“暖冬”。这么好的天气,同学们好好加油挣钱过年吧!

欢迎关注:深海随笔,2019.12.2冬


深海随笔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夏至三庚数伏,冬至日起便数九。夏至冬至是一年热冷之极点。每年太阳都在南北回归线来回移动。夏至太阳到北回线后开始向南折返,秋分到赤道,冬至到南回归线后开始向北折返,春分到达赤道。年年如此。故有春分秋分,日夜平分;夏至至长,冬至至短之现象。太阳年年在南北回归线间来回走动,而生四季度化,冷热不同,也正是因此,有夏热三伏,冬冷三九之说。



伏是标志一年最炎热时期,热在三伏,夏至后三庚数伏,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从干支历看,夏至后日排干支,见第三个庚日算起为进入头伏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头庚为尾伏末伏,干有十,三伏是三十天或四十天,有时中伏有二十天。如此算法初伏必在小暑后,中伏在大暑前后,末伏在立秋后处暑前,大暑前后是一年最热的。


寒冬数九,九从冬数。冬至后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冻在三四九,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冬至到三九四九之时,正是大寒前后,一年最冷之时就在大寒前后。大暑对大寒,冷热极分明。冬至后十九日到二十七日为三九日,冬至后十五日前后交小寒,三十日前后交大寒,三九四九就在小寒与大寒间。

关于冬至数九,冷在三四九,民间有《九九歌》,充分反映了九的变化过程: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

河边看杨柳,

七九冻河开,

八九雁归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树德汉硕


时间已经来到了12月1号。天气渐渐冷起来了。还有几天就要到大雪节气了,离冬至节气也不远了,数九寒冬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防寒保暖,你准备好了吗?

农村俗语“热在三伏,冷在三九”这三九是啥时候呢?针对题主的问题,我来说下我的见解。

“热在三伏”。说得没错,今年的三伏天因为中伏加一伏所以热天就更长。今年的三伏天也因为中伏加一伏,所以三伏天共有四十天。初伏是从7月12号开始到7月21号,共十天;中伏是从7月22号到8月10号,共二十天;末伏是从8月11号到8月20号,共十天。今年的三伏天超长,再加上秋老虎,热天知道十月份才慢慢有好转。



“冷在三九”。字面的意思是说,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期间是在三九天之内。其中最冷的要数第三个九天。我国历法规定从冬至日起逢壬日算起的三个寒天,即冬至日到第一个壬日就算一个,每九天算一个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第三个九天算“三九”。

具体到接下来的三九天日期,我们也可以来看看。12月22日是冬至。也就是从冬至日起开始算:

一九: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

二九: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08日;

三九:2020年1月09日~2020年1月17日。

也就是说,三九天期间天气是最冷。而一年之中是大小寒节气天气最冷,而第三九就在小寒节气之内,所以天气是很冷的。民间不是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你准备好冬练了吗?

至于说冬季是偏冷还是偏暖的问题。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落现象越来越频繁,据专家说,今年是暖冬,但是这个不好说,到目前来说,暖冬的机率还是蛮大的。

关注农民,一起学三农。


三农小黄鸭


中国有“数九寒冬”的说法,从冬至开始数“九”以计算时令。具体计算方法是从冬至日(今公历12月22日前后)算起(冬至日叫“交九”,意味着数九寒天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数满九九八十一天(至公历3月12日前后)便是“出九”(数九结束,出了数九寒天)。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七九冻河开,八九雁归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此首《九九歌》通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流传较广。反映了华北地区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的了解与关心。

《九九歌》是利用人对寒冷的感觉以及物候现象(即因气候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动植物生命现象变化的现象,如柳树发芽,桃树开花,大雁飞来等等)来反映天气的冷暖。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了。当时民间从冬至日数起,到九九八十一天,寒冷的日子就过完了。而这《九九歌》大约起源于宋代。到了明代已很流行了,而《九九歌》在民间流行时,却有不同的版本,内容及详略均不同。

我们看看明代的《九九歌》的不同说法,十分有趣。 明代《五杂俎》记载了当时《九九歌》的一种说法:

“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指大风吹篱笆发出很大的响声。觱篥bìlì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名。);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指天冷,在屋内睡觉却像在露天睡觉一样冷);

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

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

七九六十三,布纳担头担(指天热了,脱掉衣服担着);

八九七十二,猫犬寻阴地;

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这一说法较为详尽。而据该书记载,当时(明代)的北菪功地区流行的,《九九歌》则远没这么复杂,十分简单明了:

“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

三九四九,围炉饮酒;

五九六九,访亲探友;

七九八九,沿河看柳。”

而且通俗易记。

而明代专门记载北京风物的《帝京景物略》所记的《九九歌》与上述又有不同:

“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家家堆盐虎(盐虎本来指古代一种虎形的盐.这儿比喻人们所堆的雪人);

六九五十四,口中出暖气;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

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睡,蚊虫虼蚤出。”

这最后几句对于冬天受冻的穷汉给予了很大的同情。这两个复杂的《九九歌》版本互有异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五九四十五”,前一说法为“太阳开门户”;后一说法为“家家堆盐虎”。这可能反映了这两首《九九歌》产生的时期在冬六的降雪量有着很大的差别。 上述明代北京地区流行的简单版本《九九歌》中说:“七九八九,沿河看柳。”而上一世纪时的《九九歌》都成了“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这一改动不可忽视,它反映了明代时北京的天气比上一世纪时北京天气要冷,以至于从物候现象表现出来,柳树出芽长叶要相差一段时间。 冬天的《九九歌》十分流行,因为零冷的天气让人感到十分难熬,其实夏天也有《九九歌》,不过夏天可不像冬天一样。要画什么“九九消暑图”了。

夏天的九九与冬天相对应,从夏至日算起,也有九九八十一天,据明代《五杂俎》记载为: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古代有冰窖,冬天藏冰,夏天取出应用);

四九三十六.汗出如洗浴;

五九四十五,难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人佛寺;

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阶前鸣促织(促织指蛐蛐)。”

这夏天的《九九歌》写得十分生动有趣,而且以人的主观感觉为主。

诗境笙音

山东高密红高粱文学社理事 本地资讯领域创作者

6763粉丝 · 1.5万赞

搜索

2019三九时间表

冬至顺口溜

今年冬天冷不冷2019

2020年三九从哪天开始

冬天冷了的顺口溜

三九寒冬是什么意思


浪迹逍遥游


农村俗语,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指的是节气中的,夏至、小暑和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

冷在三九,就是我们常说的数九寒天,每年的冬至起,第一个九天称为一九。冬至后的第27天到36天,这段时间称做三九,这段时间,也是每年最冷的时候。

现在距离冬至还有20天,北方很多地方的气温都降至了零下。也有很多地方,迎来了入冬以后的第一场雪。

气象专家预测,今年是暖冬。只是相较往年,前后期气温有所偏高,冷的时间有所缩短。但数九寒天,还是一样的冷,一样的寒风刺骨。


直观乡村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这就是农村人说的,三伏天不热也闷人,三九天不冷也凊人的意。为什么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呢?这跟太阳照射角度有关。


一、农历与农业的关系


历法就是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来制定。中国的农历虽然一部份是根据月亮的朔望晦情况体现月亮的运行规律,但却总的还是依据太阳的运行情况来确定冷热季节的。


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整数方便,就以365天作为一年。另每4年设置一个闰月,使原本只有28天的二月份增加为29天。



农历是体现月亮的运行规律的,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29天12小时44分4秒。所以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因此农历一年只有354天,比阳历少11天。


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为了使农历能够与太阳的运行规律一致,符合天气冷热的变化周期,就每隔2年或3年增加一个月,把这个月称为闰月。一般是19年有7年闰月。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古代科学家为了让冷热情况更明显的表现出来,用以指导农业生产,为农业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又把这天气的冷热规律分成24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24节气,基本反映了一年中某个阶段的天气冷热情况,如小暑大暑,一看就知道是热天;小雪大雪,一看就知道是最冷的天气,天要下雪了。


二、为什么九天要从冬至数起


古人为了更精准的在历法中体现天气冷热情况,又把冷天和热天进行更细致的划分,把冷天分为九个阶段,从冬至起,每个阶段9天,这81天都称之为九天。最冷的天气就在第三个、第四个阶段,习惯上称为三九天。也就是从冬至起的第19天起为三九天。这也正是小寒大寒节气。



为什么九天要从冬至那天数起呢?因为冬至那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南纬23度27分,北半球这天最短。


三、为什么伏天要从夏至后数起


同样,古人把热天也分得很细致,称为伏天。之所以称伏,是因为天太热,宜伏不宜动。


伏天有三个阶段:即初伏、中伏、末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10天为末伏,一般40天。


为什么伏天要夏至后数起呢?那是因为夏至那一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北纬23度27分,北半球这天最长。


本地区今年冬天好象有点偏暖,到目前气温还在10度上下,记得09年农历9月底就开始下大雪了。可今年小雪节里连薄霜都没有看见。


一生好人大司马


家乡陕西秦岭这边也终于入冬了,气温从二十几度一下子降到十度以内,真的有点让人不适应。也是由于这几天降雨又降温,在农村里有些老人这个时候已经开始烤火了,毕竟在南方是没有暖气的,冬天取暖就只能是靠烤火了。老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意思是说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是三伏天,而最冷的时候就是“三九天”了,那今年“三九”是什么时候呢?今冬是偏冷还是偏暖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啥时候开始“数九”,“三九”是什么时候?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发现,一年中在三伏天的中伏是最热的时候,而最冷的时候就是“三九”天了。在夏至节气以后,第三个“庚日”就开始“数伏”了。其中三伏天又可以分为头伏、中伏和末伏,而头伏和末伏是10天,中伏有些年份是10天,有些年份是20天。每年数伏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具体是因为庚日都是变化的。

而在冬至节气这天开始就要数九了,又称为“冬九九”,这是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从每年冬至节气开始,每九天算一“九”,经历过九个九天以后,寒冷的冬季也就结束了。关于数九,在各地还有不同版本的《数九歌》,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北方地区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了。

今年的冬至节气是在12月22日,因此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数九”。其中“三九”冬至节气后的19天到27天,也就是在2020年1月9日-1月17日。根据往年的数据来看,每年最冷的时候是在三九,因此今年最冷的一段时间也会是在元月份的中旬。

(2)今年冬季是冷冬还是暖冬?专家说偏冷概率是0。

入冬以后,广大网友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冬季是偏冷还是偏暖。而对于这个问题,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并给出了答复,今年冬季全国范围内冷冬的概率几乎为零,但不排除期间有气温高低起伏的变化。

不过需要注意,那就是冬季虽然偏暖,并不意味着整个冬季都很暖和,有时也会出现较寒冷的天气。所谓暖冬,只是相比于往年的平均气温来对比的,如果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0.5℃时,称该年为暖冬。相反,如果一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都要比常年值低0.5℃或以上,那就是“冷冬”。所以不能说某一天特别冷,就是冷冬了,或者是有几天特别暖和,就是暖冬,这样的不准确的。

关于预测冬季冷暖,在农村里还有一句很经典的农谚“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冻死鬼”。这是根据冬至节气在一个月上中下旬的时间来预测的,冬至在月初,预示着今年冬季不太冷,冬至后很快就暖和了,农民可以早点准备耕田了。而冬至在月末,就表示非常的冷,就算是开春后还会冷上一段时间。而今年冬至是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七日,就是“冬在尾”了,根据这句农谚来看,今冬会是“冷冬”,对于这种说法村里的一些老人是深信不疑的。









顺其自然Xi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日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一般三九最冷,冬季偏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