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楊店振興的“密碼”好政策、好思路,讓這裡實現“病有所助 殘有所依 孤有所養”

探尋楊店振興的“密碼”好政策、好思路,讓這裡實現“病有所助 殘有所依 孤有所養”

○記者(圖中)在採訪

■地點:肥西縣銘傳鄉楊店村

■體驗記者: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郭緒明 吳福亮

肥西縣銘傳鄉的楊店村,位於磨墩湖以東,官山路穿插而過。這裡屬江淮丘陵地帶,村子以水稻為主要種植模式, 因為區域位置偏僻,加之丘陵地帶,土地分散,農業產能較低,項目產業受限,2014年,這裡被確定為肥西縣13個重點貧困村之一。但只經過短短的2年時間,楊店村實現了貧困村出列。

背後發展有著怎樣的秘訣?11月8日,記者來到這裡進行了一番探訪。

“好政策讓我們衣食無憂”

跟隨銘傳鄉楊店村黨總支副書記解正穩,記者來到了村民胡華祥家。

胡華祥因在外務工時摔成重傷,已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記者見到他時,他坐在輪椅上,精神狀態很好,一邊給我們介紹著家裡的情況,一邊帶著我們看看他飼養的20多隻大白鵝,以及他的養蠶室。

“今年兩季蠶收成咋樣?”

“收成還可以,春季15塊錢一斤,夏季賣到20了。”

“要科學養殖,有困難跟村裡說,村裡給你們想辦法。”

“感謝書記,感謝政府關心,現在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孩子讀書、醫療都有保障。”

告別了胡華祥,我們又來到了村裡“五保戶”童家道老人的家。

老人正和幾位村民在門口炒桑茶。“鮮嫩的桑葉烘乾泡茶喝,可以降血壓、血脂和膽固醇,鄰居親朋愛喝的,我就給他們送一些。”童家道老人告訴記者,他們夫妻倆常年患有慢性病,勞動能力弱,家裡飼養了幾十只白鵝。

“都是政府免費提供的,還資助搭建了一個養蠶室,屋頂上也安裝光伏發電設備。現在啥都不缺,感謝黨和政府,是黨的好政策讓我們衣食無憂!”

解正穩告訴我們,村裡給有能力飼養的貧困家庭都免費提供鵝苗,以及飼養的穀物,一年養鵝的收成就有幾千元;所有的貧困戶凡是有條件的都在房子屋頂建起了光伏發電設備,平均每戶年收入也有3000多元。此外,村裡還與周邊的蠶繭收購單位協調爭取政策,給予貧困戶家庭實行蠶繭收購保護價,每市斤蠶繭高出正常價3元……

查看村資料的時候,我們看到了這樣一份材料——

從2018年至今,楊店村25戶67人貧困戶中,發展蠶桑養殖的有8戶18人;白鵝養殖11戶29人;特色種養8戶19人;土地流轉2戶5人;入股分紅20戶57人;在外務工8戶24人。

“我們已經實現了戶戶有產業支撐,扶貧開發由偏重‘輸血’向‘造血’的轉變,從根本上、機制上消除貧困戶脫貧後再返貧的現象。”解正穩介紹說。

支柱產業帶動鄉村振興

大白鵝伸長脖子、撲稜起翅膀朝著來訪的客人“嘎嘎”叫喚,寬敞堅實的水泥馬路彎彎繞繞地連接著所有的村莊,乾淨衛生的沖水廁所,家家戶戶都喝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道路平整、村莊乾淨、整潔,村民過著平靜又有保障的生活。在楊店村走了一圈,處處可見這樣的場景,是什麼讓這個曾經的貧困村走向了振興?

告別了村民,我們又來到了楊店村的扶貧產業園——劉銘傳田園綜合體。

這個項目位於竹面窪村民組,由合肥豐寶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這裡集有機農產品種植、加工和銷售、鄉村休閒娛樂、文創農業體驗、農業科普教育、鄉村民宿度假為一體,堪稱一個非常完善的田園綜合體。

“鄉村振興必須靠支柱產業的帶動。”解正穩介紹,如今村裡的交通設施已經基本建設完善,身為‘淮軍故里’,這裡有100多年曆史的“圩堡文化”,周邊還有大潛山、圓通山、磨墩湖、潛山湖等豐富的自然資源,植被茂密,丘陵地貌環境優美,非常適宜開發生態農業和休閒農業。

按照規劃,劉銘傳田園綜合體將建成蠶桑示範基地,百畝荷花生態養殖區,百畝芍藥園、百果園、林下養殖區等新型農業,預計在一到兩年之後,楊店村將建成蠶桑種養、瓜果採摘、花木觀賞、農業體驗、鄉村旅遊及農家休閒民宿於一體的扶貧項目示範基地。

“村裡將第一書記選派資金25萬元入股到該產業園,並且以不少於6%分紅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實現當地務工,這樣增加收入約1萬元,同時為本村20戶貧困戶提供利益分紅,每戶貧困戶增加收入800元。”

解正穩介紹,被確定為縣重點貧困村以來,楊店村兩委積極謀劃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利用村集體山地對外流轉,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6萬餘元;積極申報村集體屋頂光伏太陽能站,已建成兩期,每年可為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4萬多元……一系列“脫貧”舉措,解決了村集體無經濟收入的現狀,為貧困村集體經濟穩步增收打下了基礎。

隨後,這裡因地制宜、聯繫實際又推出了一攬子新計劃——

一方面為貧困戶制定個性化的脫貧計劃,利用農戶的屋頂、土地等資源,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大力發展光伏屋頂電站、蠶桑、白鵝等特色種養業。

一方面將扶貧資金入股至大產業,開展入股分紅,幫助貧困戶實現了當地務工就業,增加貧困戶收入。

離開了平靜的楊店村,我們從心底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楊店村,未來可期!

記者手記

創造自己的幸福

在楊店村短短體驗村支書生活的這一天裡,我們能深刻地感受到,這樣一個偏僻鄉村,曾經的貧困給這裡的群眾帶來了很多的無奈;我們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各級黨委、政府對扶貧工作的重視,對還處在貧困線上的人民群眾生活無時無刻的牽掛。

從偏僻閉塞的丘陵貧困鄉村,到生機勃勃的暢通亮麗農村。扶貧只是手段,致富才是目標。

一天的體驗中,我們初步探尋到了鄉村振興的“密碼”。

如今,楊店村的貧困群眾已經全部實現脫貧,楊店村“兩委”在各級部門的指導下,正積極探索避免脫貧而又返貧的機制,探索適宜自己村民發展致富的路徑。

農民是鄉村的守護者,更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是為了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更需要農民的參與和推動。

逐步摒棄“等靠要”的思想,改變、創新,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這裡,正期待著更多真正懂農業、愛農村的人參與進來。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郭緒明 吳福亮/文 餘志剛/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