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科爾沁大草原是現在內蒙古的什麼地方?蒙古部落是怎樣劃分的?

平天大聖牛魔王


我的回答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科爾沁草原的地理位置,蒙古族部落的形成,清朝蒙古地區的行政設置劃分。

第一:科爾沁的地理位置

科爾沁是著名的蒙古族地域文化--科爾沁文化的發祥地,歷史上科爾沁草原是成吉思汗之弟哈薩爾的領地,,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管轄的遊牧區之一,地處內蒙古東部,大興安嶺南坡,松遼平原西端。即從大興安嶺到松遼平原。包括整個興安盟和通遼市的一部分地方。科爾沁草原西與錫林郭勒草原相接,北鄰呼倫貝爾草原,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科爾沁區聳立在美麗富饒的科爾沁大草原。位於日新月異的環渤海經濟圈,處於華北、東北兩大經濟區的交匯地帶,扼華北、東北之咽喉,聯京津冀、黑吉遼之樞紐。素有"七省通衢"之美譽。

科爾沁草原現大部分已變為農耕地以及部分沙地,也有稱科爾沁沙地。它是沿用古代蒙古族科爾沁部落名稱命名。位於北緯42°5′~43°5′ ,東經117°30′~123°30′ 。海拔250~650米,處於西拉木倫河西岸和老哈河之間的三角地帶,西高東低,綿亙400餘千米 ,面積約4.23 萬平方千米 。屬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通遼市開魯縣、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奈曼旗、庫倫旗、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突泉縣、科爾沁右翼前旗和赤峰市翁牛特旗、敖漢旗、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吉林省雙遼市、洮南市、白城市等地!

第二:蒙古部落是如何形成的?

蒙古族形成以前,地處北亞的蒙古高原、大漠南北地區先後出現過匈奴、東胡、烏桓、鮮卑、柔然、突厥、回鶻、契丹、室韋一韃靼等北方遊牧民族。他們的活動對蒙古族的歷史發展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東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號,歷史上居住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西拉木倫河、大淩河、老哈河等諸河流域的大小部落的總稱。公元前209年,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擊敗,東胡各部受匈奴人統治達3個世紀之久。公元1世紀末2世紀初,漢朝擊敗匈奴,匈奴舉部西遷,這個時候,東胡人的一支鮮卑人逐漸佔據了匈奴人的土地,鮮卑至此便強盛起來。其中起源於大興安嶺北部的鮮卑人的一支,拓跋鮮卑走出草原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統治中國北方148年,鮮卑也是第一個從草原走出來入主中原的民族。專家確認,拓跋鮮卑人所使用的是一種古代的蒙古語方言,他們是蒙古民族的先民。

公元3世紀後半葉,北魏登國三年(公元388年),鮮卑宇文部的一支,從鮮卑聯盟中分離出來,單獨遊牧於湟水與土河(今內蒙古西拉木倫河及老哈河)流域一帶,自號契丹。500年後,契丹新貴族耶律阿保機崛起,建立了大遼王朝,統治中國北方209年,契丹也是第二個從草原走出來的民族。

公元4世紀中葉,居住於興安嶺以西(今額爾古納河與大興安嶺東西一帶)的鮮卑人的一支則稱"室韋"。蒙古,是室韋人的一支,它是成吉思汗家族所屬蒙古部的直系祖先。這些蒙兀室韋部落被當時的突厥人稱呼為"塔塔爾"(漢籍為達怛,韃靼)人。所以,可以稱他們為室韋一韃靼人。他們是原蒙古人,他們的語言保持著東胡後裔語言和方言的特點,這種語言和方言,應當叫做原蒙古語。這種原蒙古語與後來經過突厥化的古蒙古語有很大差別。據波斯人所著《史集》,"蒙古"是"質樸無力"的意思。"蒙古"剛開始形成氏族部落時,大概是個弱小的部落,後來隨著他的強大,逐漸成為聞名於世的蒙古民族共同體的名稱,才有後來稱霸一時的蒙古帝國。

第三:清朝蒙古地區的行政設置劃分

明清之際,蒙古分為眾多部落(蒙古語稱為"艾馬克"),部落首領為"部長"(鄂拓克)或"汗"。清太宗時,依照滿洲八旗的組織形式,將原屬於明朝的部分蒙古軍收編為旗,是為蒙古的基本行政單位,其長官為札薩克或總管。旗下設"佐"(蘇木),相當於鄉。自此蒙古各部落被納入統一的行政體系之中。在地域上,蒙古地區大致分為察哈爾、內蒙古、西套蒙古、外蒙古(包括土謝圖汗部、賽音諾顏部、車臣汗部、札薩克圖汗部)、科布多與唐努烏梁海六部分。

清代蒙古又分為內屬蒙古與外藩蒙古。內屬蒙古包括察哈爾、歸化城土默特、唐努烏梁海、阿爾泰烏梁海等部,各旗由朝廷派遣官員(一般為總管)治理,與內地的州、縣無異。外藩蒙古各旗則由當地的世襲札薩克管理,處於半自治狀態。在外藩蒙古,以若干旗合為一盟,設正、副盟長,掌管會盟事宜,對各旗長官(札薩克)進行監管。清代的盟是監察機構,並不能視為一級政區。外藩蒙古又按其歸附清朝的先後分為內札薩克蒙古與外札薩克蒙古。內札薩克蒙古又被稱為內蒙古,於天命至康熙初年陸續歸附清朝。乾隆以後定為二十四部,共四十九旗,設六盟。內札薩克各旗不但政治地位很高,還保留了一定的兵權。康熙中期以後歸附清朝的各部落稱為外札薩克蒙古,包括漠北的喀爾喀四部、西套蒙古二旗、青海蒙古各部、科布多各札薩克旗、新疆舊土爾扈特部及中路和碩特部。外札薩克各旗無兵權,隸屬於當地的將軍、都統、駐紮大臣(西套蒙古二旗除外)。其中喀爾喀四部後來演變為外蒙古。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歡迎指導。


弱國無外交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科爾沁草原又稱科爾沁沙地。沿用古代蒙古族部落名稱命名。位於北緯42°5′~43°5′ ,東經117°30′~123°30′ 。海拔250~650米,處於西拉木倫河西岸和老哈河之間的三角地帶,西高東低,綿亙400餘千米 ,面積約4.23 萬平方千米 。屬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翁牛特旗、敖漢旗與通遼市的開魯縣、通遼市和科爾沁左翼後旗、奈曼旗、庫倫旗轄區,科爾沁草原歷史上曾為河川眾多、水草豐茂之地。據記載,公元10世紀時自然條件是“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直至19世紀初扎魯特旗東南還留有松林 。但至19世紀後期 ,因濫墾沙質草地,砍伐森林,曾號稱“平地松林八百里”的赤峰以北而今已成茫茫沙地。由於人類對草原的不合理利用,甸子地不斷縮小,坨、?地擴大,沙化面積急劇增加,最終形成了大片沙地。坨甸兩者所佔相對面積為3∶1,生產發展和人類生活受到直接威脅。為防止沙化、草場退化和土壤鹽化,採取了草場封育,翻耕補播、人工種草、引洪淤灌、防止過牧及營造防護林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科爾沁草原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為多數的多民族聚居區,蒙古族是我國東北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除蒙古國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及臨近省份以及俄羅斯聯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為一千萬人,語言為蒙古語.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國境內.位於俄羅斯西南方的一塊是卡爾梅克人.“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一個部落名稱.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也就由原來的部落名稱變成為民族名稱,如果喜歡呼倫貝爾大草原喜歡蒙古文化可以關注我謝謝了











呼倫貝爾駿馬包車谷哥


科爾沁大草原是現在的蒙東赤峰和通遼地區,現在通遼下轄區縣中還有一個科爾沁區。科爾沁大草原的範圍大致從大興安嶺到松遼平原。

清朝時期的蒙古與其他朝代有所不同。滿清起源於白山黑水之間,地緣因素使其在發展過程中和蒙古各部發生了複雜的關係。

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後金開始,就與附近的蒙古各部會盟、聯姻。公元1593年蒙古科爾沁部參加了討伐建州的九部之役,後參加的科爾沁部和喀爾喀部與努爾哈赤“遣使通好,自是蒙古諸貝勒通使不絕”。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科爾沁部首先成為後金的屬部。

“本朝龍興,蒙古科爾沁部率先歸附,及既滅察哈爾,諸部相繼來降。於是正其疆界,悉遵約束。有大征伐,並帥師以從。及定鼎後,錫以爵祿,俾得世及。每歲朝貢以時,奔走率職惟謹,設理藩院以統之。”

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渥巴錫率土爾扈特部內附,蒙古除布里雅特、卡爾梅克等由俄羅斯統治外,其餘各部均納入清朝版圖,乾隆帝作詩曰:“從今蒙古類,無一不王臣。

因為位置的原因,清朝蒙古又分為了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

漠南蒙古共分成二十四個部落分別是:科爾沁部、扎賚特部、杜爾伯特部、郭爾羅斯部、敖漢部、奈曼部、巴林部、扎魯特部、阿魯科爾沁部、翁牛特部、克什克騰部、喀爾喀左翼部、喀喇沁部、土默特部、烏殊穆沁部、浩齊特部、蘇尼特部、阿巴噶部、阿巴哈納爾部、四子部、茂明安部、烏喇特部、喀爾喀右翼部、鄂爾多斯部。

漠北蒙古分成四個部落分別是:

土謝圖汗部,車臣汗部,扎薩克圖部和汗賽音諾顏部。

漠西蒙古分為四個部落分別是:和碩特部、準噶爾部、輝特部、土爾扈特部。

其實蒙古族和滿族一樣,本身就是部落的聯合體,現在多數學者認為,蒙古族出自歷史上的東胡-鮮卑-室韋一系。而東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號,歷史上居住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西拉木倫河、大淩河、老哈河等諸河流域的大小部落的總稱。

所以,從根上來說,蒙古族本身就是各個部落組成,後來直到公元1162年鐵木真出生,他後來統一的蒙古高原,過程中肯定也兼併了很多原本屬於其他民族的部落,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得蒙古族,但這也並沒有改變蒙古由部落組成的結構。

而清朝只是在定鼎中原的過程中聯合了蒙古諸部。至於蒙古諸部的區域劃分,基本還是按照原本各部所佔領土,臣屬清朝後,由清朝制定規則,相互之間的戰爭減少,地盤基本穩定了而已。


歷史漫漫潭


15世紀初,一部分科爾沁人越過大興安嶺向東南遷徙到嫩江流域遊牧。因此,這部分科爾沁在歷史上以“嫩科爾沁部”著稱;留居呼倫貝爾的科爾沁人以“阿魯科爾沁部”著稱。後來“嫩科爾沁”繼續往南遷徙,控制了今瀋陽以北、長春和哈爾濱以西地區,形成了強大的科爾沁部落,他們遊牧的草場成為“科爾沁草原”。所以我們可以梳理一下邏輯關係,因為朮赤合撒爾是神箭手,並且管理著一千名弓箭手,所以他所建立的以這些弓箭手為核心的部族叫科爾沁部,又因為科爾沁部在現在科爾沁草原一帶遊牧,這裡才叫做科爾沁大草原。


風嬙遙度天際


科爾沁草原

又稱科爾沁沙地。沿用古代蒙古族部落名稱命名。位於北緯42°5′~43°5′ ,東經117°30′~123°30′ 。海拔250~650米,處於西拉木倫河西岸和老哈河之間的三角地帶,西高東低,綿亙400餘千米 ,面積約4.23 萬平方千米 。屬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翁牛特旗、敖漢旗與通遼市的開魯縣、通遼市和科爾沁左翼後旗、奈曼旗、庫倫旗轄區。內蒙古地區部族

1、察哈爾部:

2、察哈爾八部(鄂托克)

(1)克什克騰部

(2)浩齊特部

(3)敖漢部

(4)奈曼(乃蠻)部

(5)蘇尼特部

(6)烏珠穆沁部

(7)察哈爾萬戶的阿喇克卓特部、主亦惕部

(8)多羅特部

3、內扎薩克八部:

(1)科爾沁部—嫩科爾沁部

(2)阿魯科爾沁

(3)杜爾伯特

(4)郭爾羅斯

(5)扎賚特

(6)四子部落

(7)茂明安

(8)烏拉特

4、內五部喀爾喀

5、巴林部

6、弘吉刺惕部

7、翁牛特部

8、阿巴噶部

9、阿巴哈納爾部

10、鄂爾多斯部

(附)達爾扈特(達爾哈特)人

11、土默特部、蒙古勒津(蒙郭勒津、蒙古貞)部

12、永謝布、阿蘇特、喀喇沁部

13、巴爾虎部

14、兀良哈—烏梁海蒙古

15、依克明安

16、布里亞特

二、漠北蒙古外喀爾喀諸部——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賽音諾顏汗

三、漠西蒙古

1、和碩特部

附:西藏的達木蒙古

2、阿拉善和碩特

3、輝特部

4、準噶爾部

5、杜爾伯特部

6、土爾扈特部

7、烏梁海人(兀良哈)

附:圖瓦人

8、扎哈沁人

9、明阿特人

附:科布多大臣轄區

附:喀爾喀人

四、蒙古地域之外的蒙古人

1、卡爾梅克人

2、布里亞特人

3、圖瓦人

4、阿爾泰人

5、哈扎拉人

五、與蒙古有關聯的其他民族

1、欽察人

2、韃靼(Tatar或Tartar)人、塔塔爾族

3、諾蓋人

附:諾蓋分支部落簡介

4、烏茲別克人

5、哈薩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