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展示】烏拉特民歌—歌聲遠•琴聲顫,民族的記憶!


【非遺展示】烏拉特民歌—歌聲遠•琴聲顫,民族的記憶!


烏拉特民歌為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中旗、後旗民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烏拉特民歌要從烏拉特蒙古人從呼倫貝爾草原遷徙到此定居生活講起。

1648年,烏拉特蒙古部落受秦朝指令遷徙到現今的烏拉特地區鎮守疆域,從而烏拉特民間文化藝術也將隨著遷徙流傳到西部,成為西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時的歷史情況來看,烏拉特民歌大部分從東北帶傳過來,並與隔河相居的鄂爾多斯民歌文化長期交流相溶出現了很多相似而相近的民歌。此後直到十八世紀上旬開始,烏拉特民歌以它起源、內容、唱腔、影響力等四種特殊風格與其他蒙古族部落民歌形成不同性質而流傳至今。

【非遺展示】烏拉特民歌—歌聲遠•琴聲顫,民族的記憶!

韓哈斯攝


烏拉特民歌起源

烏拉特古代民歌的八十一首詩歌長調出自於梅力更廟一、二、三世活佛之手,羅布桑黨比扎拉生(1717—1766)是著名的作家,是第三代傳教活佛聖徒,詞曲並編。他們編創的長短調民歌在烏拉特民間乃至內蒙古各地廣泛流傳至今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受鄂爾多斯民歌文化影響形成的老百姓自編自創的民歌。

【非遺展示】烏拉特民歌—歌聲遠•琴聲顫,民族的記憶!

烏拉特民歌內容

1840年以前的民歌叫古代民歌,長調詩歌的中心思想以佛教意念、祝願、讚揚喇嘛僧徒、達官貴人及父母恩德為主,而且還帶有哲學理念的深遠內涵,這種內容在其它地區民歌裡是罕見的。古代民歌、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民歌、建國後的現代民歌,也就是說生活歌曲、紅火、花歌等,這些一般認為普通歌曲。

【非遺展示】烏拉特民歌—歌聲遠•琴聲顫,民族的記憶!

烏拉特民歌唱腔

長調民歌結構比較自由,各樂句之間的小節數不盡相同。節奏自由多變,多用徵調、羽調、宮調三個調式。

短調民歌結構較規整,樂句之間大體一致、多用宮、徵羽調、商調次之,歡樂愉悅、剛健有力、敘述性強。長短調民歌都五聲音階為常用。

烏拉特民歌主要流行地區

1、牟那山(烏拉山)周圍,陰山前後牧區,這些地區的民歌叫“牟那山民歌”。

2、包頭境內的蒙古族居住區、牧區,這一代的民歌叫“阿古如太民歌”。

3、烏拉特中旗蒙古族居住區,牧區,這一代的民歌叫“海流圖民歌”。

4、烏拉特後旗蒙古族居住區,

這一帶的民歌叫“賽烏蘇民歌”。

這四個地區的民歌風格雖各不相同,它主要受近鄰鄂爾多斯民歌和地方文化的多樣性的影響而唱腔有所不同,但其他演唱規矩都是一樣的。

【非遺展示】烏拉特民歌—歌聲遠•琴聲顫,民族的記憶!

溫愛英攝


嚴肅的酒席場合唱詩歌

以三首歌曲開頭是烏拉特的習慣

以三盅敬酒是地方特點

三三九首歌曲唱完

三三九盅酒也要敬完

烏拉特酒席上什麼時候唱什麼歌都有它固定的嚴格規定。

五組輪迴,一組三首

但開頭和結尾一定要按照規定唱

開頭歌曲就是著名的《三福》長調

是酒席宴會的第一組歌曲

是任何宴席最先唱和必須唱的固定模式

《阿拉騰杭蓋》詩歌是酒席上結尾的歌曲


【非遺展示】烏拉特民歌—歌聲遠•琴聲顫,民族的記憶!

中間的歌曲有時可以調換但是內容上必須選擇相同的具有說教理念較強的佛學內涵的歌曲,這就是烏拉特民歌不同於其他地區蒙古族歌曲的區別。

【非遺展示】烏拉特民歌—歌聲遠•琴聲顫,民族的記憶!

柳志福攝


烏拉特民歌有著獨特的內容、唱腔、風格,完整地保留著古老烏拉特原生態風韻。悠揚高亢的旋律,帶著神秘的宗教色彩,代代流傳至今。

【非遺展示】烏拉特民歌—歌聲遠•琴聲顫,民族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