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展示】乌拉特民歌—歌声远•琴声颤,民族的记忆!


【非遗展示】乌拉特民歌—歌声远•琴声颤,民族的记忆!


乌拉特民歌为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中旗、后旗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乌拉特民歌要从乌拉特蒙古人从呼伦贝尔草原迁徙到此定居生活讲起。

1648年,乌拉特蒙古部落受秦朝指令迁徙到现今的乌拉特地区镇守疆域,从而乌拉特民间文化艺术也将随着迁徙流传到西部,成为西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乌拉特民歌大部分从东北带传过来,并与隔河相居的鄂尔多斯民歌文化长期交流相溶出现了很多相似而相近的民歌。此后直到十八世纪上旬开始,乌拉特民歌以它起源、内容、唱腔、影响力等四种特殊风格与其他蒙古族部落民歌形成不同性质而流传至今。

【非遗展示】乌拉特民歌—歌声远•琴声颤,民族的记忆!

韩哈斯摄


乌拉特民歌起源

乌拉特古代民歌的八十一首诗歌长调出自于梅力更庙一、二、三世活佛之手,罗布桑党比扎拉生(1717—1766)是著名的作家,是第三代传教活佛圣徒,词曲并编。他们编创的长短调民歌在乌拉特民间乃至内蒙古各地广泛流传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受鄂尔多斯民歌文化影响形成的老百姓自编自创的民歌。

【非遗展示】乌拉特民歌—歌声远•琴声颤,民族的记忆!

乌拉特民歌内容

1840年以前的民歌叫古代民歌,长调诗歌的中心思想以佛教意念、祝愿、赞扬喇嘛僧徒、达官贵人及父母恩德为主,而且还带有哲学理念的深远内涵,这种内容在其它地区民歌里是罕见的。古代民歌、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民歌、建国后的现代民歌,也就是说生活歌曲、红火、花歌等,这些一般认为普通歌曲。

【非遗展示】乌拉特民歌—歌声远•琴声颤,民族的记忆!

乌拉特民歌唱腔

长调民歌结构比较自由,各乐句之间的小节数不尽相同。节奏自由多变,多用徵调、羽调、宫调三个调式。

短调民歌结构较规整,乐句之间大体一致、多用宫、徵羽调、商调次之,欢乐愉悦、刚健有力、叙述性强。长短调民歌都五声音阶为常用。

乌拉特民歌主要流行地区

1、牟那山(乌拉山)周围,阴山前后牧区,这些地区的民歌叫“牟那山民歌”。

2、包头境内的蒙古族居住区、牧区,这一代的民歌叫“阿古如太民歌”。

3、乌拉特中旗蒙古族居住区,牧区,这一代的民歌叫“海流图民歌”。

4、乌拉特后旗蒙古族居住区,

这一带的民歌叫“赛乌苏民歌”。

这四个地区的民歌风格虽各不相同,它主要受近邻鄂尔多斯民歌和地方文化的多样性的影响而唱腔有所不同,但其他演唱规矩都是一样的。

【非遗展示】乌拉特民歌—歌声远•琴声颤,民族的记忆!

温爱英摄


严肃的酒席场合唱诗歌

以三首歌曲开头是乌拉特的习惯

以三盅敬酒是地方特点

三三九首歌曲唱完

三三九盅酒也要敬完

乌拉特酒席上什么时候唱什么歌都有它固定的严格规定。

五组轮回,一组三首

但开头和结尾一定要按照规定唱

开头歌曲就是著名的《三福》长调

是酒席宴会的第一组歌曲

是任何宴席最先唱和必须唱的固定模式

《阿拉腾杭盖》诗歌是酒席上结尾的歌曲


【非遗展示】乌拉特民歌—歌声远•琴声颤,民族的记忆!

中间的歌曲有时可以调换但是内容上必须选择相同的具有说教理念较强的佛学内涵的歌曲,这就是乌拉特民歌不同于其他地区蒙古族歌曲的区别。

【非遗展示】乌拉特民歌—歌声远•琴声颤,民族的记忆!

柳志福摄


乌拉特民歌有着独特的内容、唱腔、风格,完整地保留着古老乌拉特原生态风韵。悠扬高亢的旋律,带着神秘的宗教色彩,代代流传至今。

【非遗展示】乌拉特民歌—歌声远•琴声颤,民族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