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打在心头的一个结 记湖北咸宁这座小城

故乡是打在心头的一个结 记湖北咸宁这座小城

湖北这个小城 是我的故乡 给了我经历和底蕴

标签:中国湖北城市人文旅游地理、湖北咸宁崇阳、给我经历和底蕴的故乡、中国城市县域人文风情游、怀旧乡土人文城市旅游地理文学散文随笔

我的出生地在崇阳东北隅白羊山脚下,在一个叫路口桥边的地方。

他乡和故乡可以转换,但一个人的出生地是唯一的,不可变更。我想,这应该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证之所以标注会员出生地,而不是工作所在地的最直接的因由。于我而言,在中国,湖北是我的故乡;在湖北,咸宁是我的故乡;但不管身在何处,崇阳是我一生一世的故乡,这是走得再久走到哪里都不可能在心中淡然无痕的一个地方。

故乡是打在心头的一个结 记湖北咸宁这座小城

崇阳是一个为我注入了底蕴,给了我经历,带给我爱恋,磨练了我性情的地方。那里天空湛蓝,白云悠悠,山青水秀,阳光明亮,让人感觉温暖,让人心生慰藉。所以,对故乡,有一些文字担当,有一些人生感念,确乎是自然而然不可抗拒的一件事情。

小时候,从祖辈父辈那儿,在朦胧的感觉知觉世界,钟九闹漕,双合莲,黄天煜的故事等等,就以口口相传的文学形式在我的心底扎下了根。正因如此,我工作之余才有了一直在文学之路上不懈不怠地行走的缘分。我也时常关注来自故乡的文字,或是他人写故乡崇阳的文字。于我而言,故乡是打在心头的一个永不老去的结。而那些与故乡有关的文字,毫无疑义地,成为值得我在有限的生命时光慢慢咀嚼慢慢欣赏的风景,就象故乡的白羊山是藏在我心中的一抹永远的风景一样。

故乡是打在心头的一个结 记湖北咸宁这座小城

《崇阳文学四十年》一书中的文字,或是写崇阳的,或是崇阳人写的,这其中,有许多是我熟悉或神交己久的人,当然,也有一些是我陌生却可以心息相通的人。他们的人或文,因为与崇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总是以先入为主的方式,让我对他们有了亲近感、亲切感。透过他们的文字,我看到的是一个不一样的崇阳,是一个有故事、有底蕴、有意境、有魅力、美轮美奂、波澜壮阔的崇阳。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崇阳文学四十年》收录了散文、小说、诗歌(含旧体诗词)400余篇(首),35余万字,笔意随社会发展斑斓吐秀,起伏多姿,变化跌宕,堪为不可小视的文学富矿。

好的文字,不仅仅要接地气,有质地,还得有足够的张力,足够的魅力,足以触动人心,拨动心中的那根弦,让人能够从中悟出一些什么,获取一些什么。收入这部集子中的作品不乏精品力作。沈虹光的《崇阳提琴戏与〈双合莲〉》在盘剥式的叙述中,捣腾出了活色生香、情动于衷的文化意味;而杨景崇的《三源港之恋》读来教人感念淋漓,心向往之。这些缘于文学本体的文化挖掘,文化寻根,或是对崇阳传统文化由心而生的喜爱之情,或是对崇阳传统文化不离不弃的相守之念。

故乡是打在心头的一个结 记湖北咸宁这座小城

让崇阳深厚古朴的风景鲜活起来的文字不在少数。那些从乡土中铆着劲长出来的散文、小说、诗词歌赋,源于一方天地,反过来又滋润着一方天地里的生活。陈熙利的《崇阳赋》,溯古通今,纵横捭阖,大气磅礴,包罗万象。陈晓明的《古堰流韵》,凸显了大市河上千年远陂堰的精气神。还有甘振雄笔下的将军岩,雷应华笔下的白岩山,王竞笔下的青山湖,沈荣华笔下的大湖山,宋金光笔下的白霓镇,甘万明笔下的隽水河……他们以或厚重或洒脱或灵性或柔美的笔墨,赋予了一处处自然风景、人文地理各不相同的人格性情,人文色彩。

所谓旁观者清,风景在别处,是极有道理的。来自他乡的游历者,偶尔走近崇阳,冷不丁就有了特别的感觉。李专、成丽堪称有心的探访者。李专的《崇敬崇阳》让一面商代铜鼓从时空隧道中走了出来,让崇阳的人文风物长上了翅膀,让属于崇阳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成丽的《古堰湾的水声》将崇阳古堰湾的一片崖、一挂水、一绺风景,写得古意氤氲,诗意盎然,哲念丛生。

吴梅芳的《母母女女》,是写得最为情真意切、情深意重的情感作品之一,她通过述说母亲的母亲,女儿的女儿,通过母女关系的转换,将浓得化不开的母女之爱、人生之情贯穿在不可预期的生命劫难之中,读来让人嘘唏不已,感慨再三。

故乡是打在心头的一个结 记湖北咸宁这座小城

而灵性的诗歌,总是让人一不经意就爱到骨子里了的。丁光辉的《绿色的情意》以最少的语言记述了逝去岁月里一个闪亮、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分,同时让这样一首简短的诗歌有了《诗经》般一咏三叹,辗转反侧的音韵。梅赞的《乡村记忆》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寄予着深厚的生命情感,是对过往岁月的追思,也是一份不可阻挡的心灵皈依。徐步平的《母亲》让人读过之后,倏忽之间就陷入了烟火氛围、怀旧情愫、乡土情结……

还有搞篆刻的熊毅,惯于拆字析义的熊毅,很少为文,但一动笔,便颇见底气。他的底气就缘于崇阳这方灵秀灵动灵性的土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变得富足,个体思想和生活空间也在随之扩大,文学有了突围的态势,崇阳文学也不例外,在斑斓多姿的变化中,既有形式的多样,也有视角的多维,在有形有神有蕴涵的氛围中震撼激荡,它赋予人们的,是更为具象化的地域特征和更为广阔的地域想象空间。一言以蔽之,崇阳文学四十年,风尘仆仆,风光无限,文心可鉴,气象宜人。

言有尽而意无穷,赘述已是多余,我想,还是以叶文福先生的《春风作马到崇阳》作为结句吧:“春风作马到崇阳,满目青山着意狂。隽水依人缠紫雾,鳜鱼待客识天香。闹漕钟九惊寰宇,求合秀英痛断肠。此土丰肥催我辈,江南锦绣好诗章。”(2196字)

故乡是打在心头的一个结 记湖北咸宁这座小城

文|程应峰(中年男作家,湖北咸宁崇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苏白传媒旗下远望文学社工作室特邀高级编辑、高级合作作家。)

策划组稿运营:苏白传媒本部策划部 组稿编辑 提子

审读:苏白传媒 编审 苏白

故乡是打在心头的一个结 记湖北咸宁这座小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