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上大學,17歲哈佛讀博,中科大少年班天才百萬年薪難招一人

人們常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強則中國強!”。在中國,的確有這樣一群天才少年備受關注,他們就是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的學霸們。毋庸置疑,他們有著比同齡人更高的智商和專注度,跳級是他們學業的常態,普通教育根本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速度和對知識的渴望。針對這樣特殊的群體,於是便有少年班。


12歲上大學,17歲哈佛讀博,中科大少年班天才百萬年薪難招一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從1978年成立至今,已有40餘年。在外界的好奇和質疑聲中,送走一批又一批天才少年,為祖國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人才。少年班是普通孩子無法企及的高度,不管他們如何強調自己只是普通人,在他們身上都能看到非常人所及的能力。

1、天才少年,商界奇才

張亞勤12歲時就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是當屆中國年紀最小的大學生。7年後,他從中科大電子工程專業碩士畢業,隻身前往美國求學,獲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1999年,回國加盟微軟中國研究院,出任該院首席科學家。2007年,任微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2014年,正式加入百度任總裁,目前在百度退休。


12歲上大學,17歲哈佛讀博,中科大少年班天才百萬年薪難招一人

張亞勤博士擁有60多項專利,發表500多篇學術論文,並出版11本專著。他發明的多項圖像視頻壓縮和傳輸技術被國際標準採用。張亞勤博士在國際上還獲得過諸多專業獎項和榮譽,2019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是當年度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當選的唯一的華人科學家。2017年榮膺澳洲國家工程院(ATSE)院士,也是該年度授予的唯一外籍院士;1997年他被授予IEEE院士,成為歷史上獲得這一榮譽最年輕的科學家。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給張亞勤的信中說他“是一個靈感的啟示”。

值得一提的是,由張亞勤、沈向洋、李開復等人一手創辦的微軟亞洲研究院為中國科技界輸送了大量的人才,被譽為中國 IT 界的黃埔軍校,從這裡走出了中國互聯網科技圈的半壁江山。

無論在商界還是學術界,張亞勤博士都是“神”一樣存在的人物。很多天才都有這樣的特點,做事非常專注,效率高,所以產出量也遠超一般常人。

2、哈佛最年輕華人正教授

尹希,當之無愧的天才,8歲自學微積分,9歲連跳N級考上智力超常班,12歲考入中科大。

17歲收到哈佛大學博士offer,之後留任哈佛博士後。

哈佛大學打破本校博士不得在本校繼續博士後研究的慣例,破格允許尹希博士留校繼續研究工作。31歲,成為哈佛大學歷史上最年輕華人正教授。


12歲上大學,17歲哈佛讀博,中科大少年班天才百萬年薪難招一人

2018年,尹希獲得額“豪華版諾貝爾獎”之稱的“科學突破獎”,他是這一年唯一的獲獎華裔。

尹希不僅聰明,而且非常刻苦,即使在哈佛大學讀博期間,他也保持著在中科大的勤奮,每天早上6點起床,晚上學習到凌晨。甚至寒假的時候,為了做題,經常奮戰到凌晨3、4點。

但尹希並不是人們認為的“書呆子”。他除了學習和科研,興趣廣泛,熱衷戶外運動。

尹希做事非常專注,面對任何一件事,他都會全身心地投入。

有顏值、有智商、有毅力,這樣的人不成功,誰還能成功?

3、天才也是普通人

寧鉑是少年班的特例,年僅13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是國內較早被公認的天才神童,但後來,他卻選擇了出家。寧鉑成也“天才”,敗也“天才”。“天才”兩個字給了他太多的包袱,讓他活在了證明自己是天才的人生中,背離了初衷,放棄了理想。為了證明自己是個聰明人,他放棄了感興趣的天文學,選了被認為智商高的人才能學習的物理專業。他甚至剋制自己的想法去迎合“神童”的定位。


12歲上大學,17歲哈佛讀博,中科大少年班天才百萬年薪難招一人

多年後,寧鉑提到那段過往說,“當時外界也都認為我是個很了不起的人,沒有人說你其實是個很普通的孩子,你應該做個正常的人。”

天才,其實也是普通人,但媒體的過分放大,社會的過分關注,讓他們過早地戴上了一頂沉重的帽子。誠如中科大少年班學院前院長陳暘所言,“少年班的學生都是孩子,承受不起這種吹捧,這個年齡的小孩,一旦抬起來,他們會真的覺得自己是個‘人物’,很難沉得下去,所謂的‘捧殺’就是這個意思。”所以,現在的少年班已經將這些“天才”少年保護起來,不允許私自接受任何採訪。如今,我們能在媒體上看到的少年班報道已經越來越少。


12歲上大學,17歲哈佛讀博,中科大少年班天才百萬年薪難招一人

毫無疑問,少年班是新中國最成功的一個大學院系。根據2018-2019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創校友基金會研究部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校友會的調查:少年班走出了2位中科院院士、2位美國科學院院士、 3位美國人文和科學院院士、1位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1位加拿大國家工程院院士、一位美國計算學會會士、10位美國電子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10位美國物理學會會士、4位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9位斯隆研究獎學者、11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4位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一大批頂尖學術人才。

這樣的成績,是沒有哪個學院系可以做到的,即便是清華姚班,也還沒達到如此高度。

中科大少年班桃李滿天下,校友中牛人不勝枚舉。但隨著,少年班的少年成長為各個領域獨當一面的人才。媒體也開始有了質疑聲,人才的流向飽受詬病。甚至有言論說,我們是某國的人才培養基地,但這樣的說法並不準確。


12歲上大學,17歲哈佛讀博,中科大少年班天才百萬年薪難招一人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9年,中國科大少年班一共培養了4000餘人,其中18%~20%左右留在了學術界。選擇在國內執教和工作的佔比將近一半,還有一部分去了海外求學、生活,這其中,不乏一些像邵中教授的學者,長期漂泊在海外仍堅持保留中國國籍,一直默默地為國內的計算機學科貢獻自己的力量。

人才流失有各種歷史原因,並不能說出國就代表不愛國。真正的大國,會鼓勵自己的科學家拓寬視野走出國門,成為最頂尖的學者。近些年,隨著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多的學者、科研人員選擇留在國內發展,早些年出走的人才也慢慢開始迴歸。

中科大少年班的畢業生們活躍在世界的舞臺上,展現著華人的風采,在科技、教育、商界等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願他們取得更大的成就,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