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亿增资北京奥动 北汽新能源加码换电


12月1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北汽新能源以2.57亿元现金向北京奥动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奥动)增资,增资后北汽新能源持有北京奥动的股权比例为30%。

2.57亿增资北京奥动 北汽新能源加码换电

公告显示,北汽新能源拟与北京奥动、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奥动新能源)三方共同签署《投资合作协议》,由北汽新能源向北京奥动以2.57亿元现金进行增资,其中2.10亿元作为标的公司新增注册资本,其余作为溢价进入标的公司的资本公积金。

北京奥动成立于2016年2月,注册资本4.9亿元,主要业务是为在北京区域市场运营的换电版出租车、网约车提供换电服务。截至2019年11月底,北京奥动已在北京地区投入运营41座换电站,可为约4000辆换电车辆提供快速换电服务。

北汽蓝谷称,子公司北汽新能源投资北京奥动,有助于标的公司更好地满足新能源出租车市场对换电服务的需求,有利于帮助具有换电功能的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扩大市场,有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绿色环保。

不过,对于此次交易,据悉仍存在诸多风险,比如,北京奥动能否具有满足换电站网络建设和运营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能力的风险、能否达到预期盈利预测的风险。

事实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30日,北京奥动资产总额约4.03亿元,净资产约3.33亿元;今年1-4月营业收入361.08万元,净利润亏损1912.22万元。

基于风险,董事周理焱持反对意见,她认为,其一,北京奥动连年亏损,基于收益法评估结果增值率84.89%确定交易价格的合理性不够充分;其二,北京奥动未来能否达成收益预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对该投资项目投反对票。同时,董事冷炎先生因项目重大,审议时间不充分,无法对议案形成决定性意见,放弃表决。

对此,北汽蓝谷表示,换电经营模式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北京市场目前投入运营的换电车辆不多,北京奥动在设备研发、换电战建设等方面投入较大,目前处于亏损状态。但随着换电技术创新和北京市场规模的扩大,北京奥动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客观保障。

北汽蓝谷旗下北汽新能源,早在2015年就针对出租车、网约车等运营市场推出换电服务。

2.57亿增资北京奥动 北汽新能源加码换电

去年7月5日,北汽新能源又正式发布面向私人市场的车电价值分离商业模式,并推出了其首款对私换电车型——EU快换版。

从出租车到私人用户,北京奥动一直是北汽新能源在换电领域的合作伙伴。去年,双方曾连同北汽产投、优电科技、北京普莱德共同组成了成立换电联盟。

换电模式,显而易见具有有效缓解电动汽车用户焦虑、降低用户的初始购车成本(电池租赁代替购买)、便于集中管理电池且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服务效率高等诸多优势。

但事实上,换电模式的推广并不容易,且存在三大明显不足:

首先,换电站前期投资成本巨大,无论是换电站建设,还是动力电池储备以及人员运营维护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

其次,目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规格和模块不统一,在形成规模化之前,换电站很难实现盈利;

最后,目前大多数地方补贴都是针对充电桩进行补贴,而换电站则没有相应的补贴。此外,换电站数量远低于充电桩的数量,这也导致很少有用户去使用和体验换电模式补电。

“个人对换电模式未来的发展,我是不太乐观的,未来要发展快充技术,比如现在30分钟充80%电量,基本上都能做到,下一步就是15分钟充80%。”欣旺达副总裁梁锐。

不过,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马仿列则认为,换电模式是后补贴时代下北汽新能源新的增长点。

在北汽新能源看来,换电模式可以有效地管理能源,再次产生商业价值,充分利用电池整个生命周期的商业利润。

但就目前来看,高工电动车认为,尤其在新能源市场经历“四连降”、自身经营受困的背景下,如果没有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北汽新能源推广换电服务这条路,将面临诸多挑战。

今年10月北汽新能源销量为8601辆,同比下滑69.2%,1-10月累计销量为106983辆,同比下滑2.42%。

另据北汽蓝谷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74.84亿元,同比增长78.64%;但净利润则亏损2.7亿元,与上年同期盈利1.33亿元相比,同比大跌303.55%。

即便是如此,自主品牌车企中,吉利汽车也在换电模式跃跃欲试。10月26日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吉利科技集团总裁、曹操出行创始人刘金良透露,吉利将推出一款可充换电的新能源网约车型。

“待电动汽车车电分离车型推出市场后,进而逐步切入电动汽车的换电市场”,吉利汽车总裁兼CEO安聪慧表示。这都表明,吉利已开始了对换电车型的开发及试验。

据称,吉利的这一换电项目,由浙江弋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弋驰研究院项目负责,而其又是吉利集团的新能源电池研究院项目,总投资30亿元,原预计在2019年内正式运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