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山宋代特科狀元樂雷發

樂雷發,字聲遠,號雪磯。湖南寧遠縣九嶷山下的樂家山人,生於嘉定三年庚午正月十六日(1210),卒於宋度宗鹹淳七年辛未十月十三日(1271)。

1、年少崇尚正直,結賢交友,以詩勵志

嘉定三年庚午正月十六日,亦即1210年2月11日,這一天,湖南寧遠下灌樂家山(今名九嶷山明月山)雷聲大作,天降甘霖,有山上怪石被雷擊中。正這時候,一個嬰兒呱呱墜落在樂家。孩子目清眉秀,五官端正,父親樂公明喜不自勝。母親撫愛著懷裡的寶貝,對父親說:“他爸,給兒子取個名吧。”正這時候,閃電劃破長空,一聲炸雷,驚天動地。樂公明雙手拍掌,高興異常,說:“有了,春雷震天,雷霆萬鈞,甘霖落地,滋潤嘉禾。我兒子就取名樂雷發吧!”

九嶷山宋代特科狀元樂雷發

樂公明是淳熙八年(1181年)辛丑科進士,為人正直,有志報國,做官清廉。樂雷發出生這樣一個書香之家,自幼刻苦發奮,精通經史,長於詩賦,因為生長在九嶷山下,從小受舜文化薰陶,少年開始,心裡就滋生了崇尚正直的樸素英雄觀。他11歲的時候,南宋詩人楊萬里之子楊孟溪在永州做官,父親樂公明帶著他拜會楊孟溪,楊孟溪見樂雷發年少聰明,思維敏捷,十分動情,即興題贈詩文以之鼓勵,樂雷發作《謝楊孟溪縣丞惠以章墨》表示感激和敬仰,表決心要西窗磨穿鐵硯,書齋探求真經。

永州人唐容在邕州為官時節,交趾國入侵(交趾國位於廣東番禹以南和廣西以南直至越南)。其時,南宋弱貧交困,國力喪失,四面楚歌,北方抵禦來自金人的外侮戰爭連連失利,軍隊節節敗退。南方邕州知州唐容率師抗擊交趾國卻取得了勝利。年輕的樂雷發得到消息,興奮不已,為有這樣一個勘稱英雄的永州老鄉而自豪,興奮中寫下了《餞雲壑(he)唐使君赴邕州》:“思簩竹畔擁雙旌,回首江蘺隔楚汀。曾向前賢參學問,且教遠俗識儀型。安南兵息塞烽冷,羅殿馬來蠻草青。悵望鈴齋何處是,遙瞻朱雀認詩星。”樂雷發為唐使君安定南疆,澆熄戰爭烽煙而興奮著,遙祝唐使君像南方神鳥朱雀一樣保一方平安。

由上述兩段軼事可見,樂雷發少年時代便立下了報效朝廷,收復國土、振興民族的志向。

九嶷山宋代特科狀元樂雷發

2、成年志在交友,四海漫遊,增長才識

二十歲開始,不甘平庸的樂雷發漫遊了湘、桂、贛等省。在遊山玩水之中瞭解民生民怨,瞭解官場現狀,陶冶自身情操,廣交各界朋友。

樂雷發所交的朋友友大多為文人墨客和在職官員,交友的方式也主要是作詩相贈。針對不同的交往對象,他在詩中或者思情敘舊互相勉勵,或者稱讚其往昔的建樹,激勵為民做主,建功立業;或者展望未來,寄言勵志,勸勉友人珍惜建功立業的機會;或者借題發揮,為自己沒有機會為國盡力唏噓慨嘆。我們略舉幾例以說明。

樂雷發在《舜祠送桂林友人》中寫道:“堯山分手舜山逢,呼酒旗亭兩鬢蓬。

客思且須論契闊,詩交應不計窮能。兒曹富貴秋煙外,前輩風流落葉中。明日吟船又何處,渡江衣冷荻花風”

在《送桂帥鍾尚書赴召》中樂雷發寫道:“老依牙纛(du)撚吟髭,又折梅花話別思。五嶺不遮鸞鳳詔,四方都誦鱒(zun)魴(fang)詩。人才晉魏凋零後,國事江淮倥傯時。賴有老臣經濟在,快呼桂醑(xu)餞篙師。”

在《送李煥雲起恭城主簿》中樂雷發寫道:“恭城山水接三湘,應覺他鄉是故鄉。官況不妨棲枳棘(ji),客程還見食檳榔。寒暄未定宜加愛,事業無窮要自強。千古忠魂如相問,試吟雛井漱吟腸。”

在《送丁少卿自桂帥移鎮西蜀》中寫道:“瓊海收兵玉帳閒,又移齋艦溯涪灣。三邊形勢全憑蜀,四路封疆半是山。魏將舊聞侵劍閣,漢兵今欲卷函關。 細傾瑞露論西事,想在元戎指畫間。”

樂雷發對桂林友人說“詩交應不計窮能”, 感嘆明日吟船又何處;誇讚桂帥鍾尚書“賴有老臣經濟在,快呼桂醑餞篙師”,寄言即將赴任為恭城主簿的老鄉李煥雲“事業無窮要自強”,要憂國憂民建樹偉業;在元兵侵犯蜀地,朝廷擬調友人丁少卿去成都任制置使時,贈詩提醒有作為而駐兵桂林 “收兵玉帳閒”的友人丁少卿蜀地防務的重要,指出“三邊形勢全憑蜀”,叮囑丁少卿要學三國姜維挫敗鍾會由劍閣入蜀的陰謀的做法。言之切切,義之真真。

九嶷山宋代特科狀元樂雷發

3、中年授業解惑,培桃育李,寄情學子

樂雷發所處的年代正值南宋偏安一隅,國家貧弱,金兵南侵、元人磨刀霍霍之時,樂雷發主張以收復國土為己任,擁護抗擊金元,文章直抵時弊,為當局所不容,因而,儘管他學富五車,精通經史,長於詩賦,但是屢試不第。對於屢試不第,樂雷發並不十分在意,他立志耕讀教學,授業解惑。在《題許介子譽文堂》中,勉勵自己“行義教於鄉里”;在《寄李伯輝》一詩中,高唱“門無車馬多嫌僻,家有圖書不似貧”,真實地表達了其理念與追求。

樂雷發曾在湖南、廣西、江西等地遊學;也曾在湖南道州,江西吉州、筠州、袁州等地開館授徒。他以培桃育李作為己任,傳播道學,寄情學子。其中對出類拔萃之才、舜帝后裔姚勉呵護有加,關懷切切。清時紀曉嵐所編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姚勉說:“勉受業於樂雷發,詩法頗有淵源,雖微涉粗豪,然落落有氣。文亦頗媕(an)雅可觀,無宋末語錄之俚詞……觀其所上封事奏劄以及廷對諸篇,論時政之謬,辨宰相之奸,皆侃侃不阿。”

在遊學與講學的同時,樂雷髮結交了許多文人雅士。

4、欽點特科狀元做官四年,退隱九疑,寄情山水

樂雷發的學生姚勉是江西筠州人,1253年,姚勉考中狀元。紀曉嵐主編的《四庫全書》評價姚勉“雖微涉粗豪,然落落有氣。文亦頗媕雅可觀,無宋末語錄之俚詞。”評價樂雷發則是“風骨頗遒,調亦瀏亮,實無猥雜粗俚之弊,視江湖一派迥(jiong)殊。”姚勉與樂雷發詩風人品一脈相承可見一斑。姚勉考中狀元時,提筆上疏理宗皇帝,認為自己的恩師樂雷發“才學拔萃,所試當在我上,錄取不公,願讓狀元第。”理宗皇帝下旨當面廷試,考問樂雷發學術、才智、選舉、教養等八事,他對答如流,條對切直。理宗聽後非常滿意,賜他進士第一,為特科狀元,授秘書省館職。此時的樂雷發已經43歲。

九嶷山宋代特科狀元樂雷發

樂雷發所處的時代,有投降派史彌遠執政,有幸做了官後,又逢奸臣賈似道、丁大全之類橫行朝廷。樂雷發秉性耿直、不畏權貴、不附倖臣,議論時政的時候,就與執政的權貴意見不合。宋理宗皇帝雖然賞識樂雷發,但也不願意得罪賈似道丁大全等人,因此樂雷發終歸沒有受到重用。面對進言不採聽,進策不採用,樂雷發自覺報國無門,毅然辭官歸隱。憤然寫了《疏拙》一詩,敘寫憤懣:“納納乾坤須俊傑,湘翁只合制荷衣。”自稱湘翁的樂雷發譏諷自己不是能夠扭轉乾坤的傑才俊彥,只配做一個荷衣垂釣的垂垂老者。因為不願苟且奉祿,不甘碌碌無為,在做官四年後,46歲的他便稱病回鄉,退隱九疑,寄情山水,用詩詞抒發自己的愛國熱情,在九嶷山下的讀書巖著書,在象巖講學。

樂雷發號雪磯。雪磯是故鄉泠江河裡中的白色小石頭,長年在流濁在河道中,既不沾汙泥,也不生苔蘚,始終雪白如新。樂雷發用“雪磯”作為自己的別號,充分表明了他對人生高尚情操和品德的追求。

樂雷發退隱後,國勢更趨衰弱,理宗皇帝多次詔請復出,樂雷發拱手謝辭。理宗皇帝深悔當時沒有采納樂雷發的忠鯁之言,賜他四項褒獎:一是賜建狀元樓一座讓其“狀元策”永垂不朽;二是賜良田800畝,恩賞樂家族世代延續;三是賜公母銅鑼一對,以表其言忠鯁如高山鳴鑼;四是恩准其以木塑像流芳百世。

樂雷發於宋度宗鹹淳七年辛未十月十三日(1271年11月16日)逝世,時年61歲,葬於油草嶺。

原創作者簡介:鄭國茂(舜文化專家),舜福文化研究院院長、中華傳統文化傑出傳承人、《舜德載福》總編兼主編、瑞典皇家藝術學院外籍院士、中華道德文化源流研究學者、世界舜文化研究聯合會執行會長、湖南省企業文化促進會舜福文化專委會會長、全國首個舜文化研究會——九嶷山舜文化研究會創始人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