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山宋代特科状元乐雷发

乐雷发,字声远,号雪矶。湖南宁远县九嶷山下的乐家山人,生于嘉定三年庚午正月十六日(1210),卒于宋度宗咸淳七年辛未十月十三日(1271)。

1、年少崇尚正直,结贤交友,以诗励志

嘉定三年庚午正月十六日,亦即1210年2月11日,这一天,湖南宁远下灌乐家山(今名九嶷山明月山)雷声大作,天降甘霖,有山上怪石被雷击中。正这时候,一个婴儿呱呱坠落在乐家。孩子目清眉秀,五官端正,父亲乐公明喜不自胜。母亲抚爱着怀里的宝贝,对父亲说:“他爸,给儿子取个名吧。”正这时候,闪电划破长空,一声炸雷,惊天动地。乐公明双手拍掌,高兴异常,说:“有了,春雷震天,雷霆万钧,甘霖落地,滋润嘉禾。我儿子就取名乐雷发吧!”

九嶷山宋代特科状元乐雷发

乐公明是淳熙八年(1181年)辛丑科进士,为人正直,有志报国,做官清廉。乐雷发出生这样一个书香之家,自幼刻苦发奋,精通经史,长于诗赋,因为生长在九嶷山下,从小受舜文化熏陶,少年开始,心里就滋生了崇尚正直的朴素英雄观。他11岁的时候,南宋诗人杨万里之子杨孟溪在永州做官,父亲乐公明带着他拜会杨孟溪,杨孟溪见乐雷发年少聪明,思维敏捷,十分动情,即兴题赠诗文以之鼓励,乐雷发作《谢杨孟溪县丞惠以章墨》表示感激和敬仰,表决心要西窗磨穿铁砚,书斋探求真经。

永州人唐容在邕州为官时节,交趾国入侵(交趾国位于广东番禹以南和广西以南直至越南)。其时,南宋弱贫交困,国力丧失,四面楚歌,北方抵御来自金人的外侮战争连连失利,军队节节败退。南方邕州知州唐容率师抗击交趾国却取得了胜利。年轻的乐雷发得到消息,兴奋不已,为有这样一个勘称英雄的永州老乡而自豪,兴奋中写下了《饯云壑(he)唐使君赴邕州》:“思簩竹畔拥双旌,回首江蓠隔楚汀。曾向前贤参学问,且教远俗识仪型。安南兵息塞烽冷,罗殿马来蛮草青。怅望铃斋何处是,遥瞻朱雀认诗星。”乐雷发为唐使君安定南疆,浇熄战争烽烟而兴奋着,遥祝唐使君像南方神鸟朱雀一样保一方平安。

由上述两段轶事可见,乐雷发少年时代便立下了报效朝廷,收复国土、振兴民族的志向。

九嶷山宋代特科状元乐雷发

2、成年志在交友,四海漫游,增长才识

二十岁开始,不甘平庸的乐雷发漫游了湘、桂、赣等省。在游山玩水之中了解民生民怨,了解官场现状,陶冶自身情操,广交各界朋友。

乐雷发所交的朋友友大多为文人墨客和在职官员,交友的方式也主要是作诗相赠。针对不同的交往对象,他在诗中或者思情叙旧互相勉励,或者称赞其往昔的建树,激励为民做主,建功立业;或者展望未来,寄言励志,劝勉友人珍惜建功立业的机会;或者借题发挥,为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尽力唏嘘慨叹。我们略举几例以说明。

乐雷发在《舜祠送桂林友人》中写道:“尧山分手舜山逢,呼酒旗亭两鬓蓬。

客思且须论契阔,诗交应不计穷能。儿曹富贵秋烟外,前辈风流落叶中。明日吟船又何处,渡江衣冷荻花风”

在《送桂帅钟尚书赴召》中乐雷发写道:“老依牙纛(du)撚吟髭,又折梅花话别思。五岭不遮鸾凤诏,四方都诵鳟(zun)鲂(fang)诗。人才晋魏凋零后,国事江淮倥偬时。赖有老臣经济在,快呼桂醑(xu)饯篙师。”

在《送李焕云起恭城主簿》中乐雷发写道:“恭城山水接三湘,应觉他乡是故乡。官况不妨栖枳棘(ji),客程还见食槟榔。寒暄未定宜加爱,事业无穷要自强。千古忠魂如相问,试吟雏井漱吟肠。”

在《送丁少卿自桂帅移镇西蜀》中写道:“琼海收兵玉帐闲,又移斋舰溯涪湾。三边形势全凭蜀,四路封疆半是山。魏将旧闻侵剑阁,汉兵今欲卷函关。 细倾瑞露论西事,想在元戎指画间。”

乐雷发对桂林友人说“诗交应不计穷能”, 感叹明日吟船又何处;夸赞桂帅钟尚书“赖有老臣经济在,快呼桂醑饯篙师”,寄言即将赴任为恭城主簿的老乡李焕云“事业无穷要自强”,要忧国忧民建树伟业;在元兵侵犯蜀地,朝廷拟调友人丁少卿去成都任制置使时,赠诗提醒有作为而驻兵桂林 “收兵玉帐闲”的友人丁少卿蜀地防务的重要,指出“三边形势全凭蜀”,叮嘱丁少卿要学三国姜维挫败钟会由剑阁入蜀的阴谋的做法。言之切切,义之真真。

九嶷山宋代特科状元乐雷发

3、中年授业解惑,培桃育李,寄情学子

乐雷发所处的年代正值南宋偏安一隅,国家贫弱,金兵南侵、元人磨刀霍霍之时,乐雷发主张以收复国土为己任,拥护抗击金元,文章直抵时弊,为当局所不容,因而,尽管他学富五车,精通经史,长于诗赋,但是屡试不第。对于屡试不第,乐雷发并不十分在意,他立志耕读教学,授业解惑。在《题许介子誉文堂》中,勉励自己“行义教于乡里”;在《寄李伯辉》一诗中,高唱“门无车马多嫌僻,家有图书不似贫”,真实地表达了其理念与追求。

乐雷发曾在湖南、广西、江西等地游学;也曾在湖南道州,江西吉州、筠州、袁州等地开馆授徒。他以培桃育李作为己任,传播道学,寄情学子。其中对出类拔萃之才、舜帝后裔姚勉呵护有加,关怀切切。清时纪晓岚所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姚勉说:“勉受业於乐雷发,诗法颇有渊源,虽微涉粗豪,然落落有气。文亦颇媕(an)雅可观,无宋末语录之俚词……观其所上封事奏劄以及廷对诸篇,论时政之谬,辨宰相之奸,皆侃侃不阿。”

在游学与讲学的同时,乐雷发结交了许多文人雅士。

4、钦点特科状元做官四年,退隐九疑,寄情山水

乐雷发的学生姚勉是江西筠州人,1253年,姚勉考中状元。纪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评价姚勉“虽微涉粗豪,然落落有气。文亦颇媕雅可观,无宋末语录之俚词。”评价乐雷发则是“风骨颇遒,调亦浏亮,实无猥杂粗俚之弊,视江湖一派迥(jiong)殊。”姚勉与乐雷发诗风人品一脉相承可见一斑。姚勉考中状元时,提笔上疏理宗皇帝,认为自己的恩师乐雷发“才学拔萃,所试当在我上,录取不公,愿让状元第。”理宗皇帝下旨当面廷试,考问乐雷发学术、才智、选举、教养等八事,他对答如流,条对切直。理宗听后非常满意,赐他进士第一,为特科状元,授秘书省馆职。此时的乐雷发已经43岁。

九嶷山宋代特科状元乐雷发

乐雷发所处的时代,有投降派史弥远执政,有幸做了官后,又逢奸臣贾似道、丁大全之类横行朝廷。乐雷发秉性耿直、不畏权贵、不附幸臣,议论时政的时候,就与执政的权贵意见不合。宋理宗皇帝虽然赏识乐雷发,但也不愿意得罪贾似道丁大全等人,因此乐雷发终归没有受到重用。面对进言不采听,进策不采用,乐雷发自觉报国无门,毅然辞官归隐。愤然写了《疏拙》一诗,叙写愤懑:“纳纳乾坤须俊杰,湘翁只合制荷衣。”自称湘翁的乐雷发讥讽自己不是能够扭转乾坤的杰才俊彦,只配做一个荷衣垂钓的垂垂老者。因为不愿苟且奉禄,不甘碌碌无为,在做官四年后,46岁的他便称病回乡,退隐九疑,寄情山水,用诗词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在九嶷山下的读书岩著书,在象岩讲学。

乐雷发号雪矶。雪矶是故乡泠江河里中的白色小石头,长年在流浊在河道中,既不沾污泥,也不生苔藓,始终雪白如新。乐雷发用“雪矶”作为自己的别号,充分表明了他对人生高尚情操和品德的追求。

乐雷发退隐后,国势更趋衰弱,理宗皇帝多次诏请复出,乐雷发拱手谢辞。理宗皇帝深悔当时没有采纳乐雷发的忠鲠之言,赐他四项褒奖:一是赐建状元楼一座让其“状元策”永垂不朽;二是赐良田800亩,恩赏乐家族世代延续;三是赐公母铜锣一对,以表其言忠鲠如高山鸣锣;四是恩准其以木塑像流芳百世。

乐雷发于宋度宗咸淳七年辛未十月十三日(1271年11月16日)逝世,时年61岁,葬于油草岭。

原创作者简介:郑国茂(舜文化专家),舜福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华传统文化杰出传承人、《舜德载福》总编兼主编、瑞典皇家艺术学院外籍院士、中华道德文化源流研究学者、世界舜文化研究联合会执行会长、湖南省企业文化促进会舜福文化专委会会长、全国首个舜文化研究会——九嶷山舜文化研究会创始人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