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時基金董事長張光華:推動可持續發展金融 倡導可持續發展投資理念

本報記者王思文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長足進步。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帶來了資源大量消耗、環境生態破壞、經濟結構不盡合理、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中國經濟從‘高消耗、高汙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汙染、高效益’轉變,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需求正變得越來越迫切。”12月2日,博時基金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光華在出席2019中國可持續發展金融論壇暨中證可持續發展100ETF產品發佈會上表示。

張光華表示,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可持續發展金融的支持。所謂可持續發展金融,是以資金配置為核心去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達成,激發經濟主體對經濟、社會和環境價值的創造。近年來,各類金融機構紛紛推出不同形態的理念和產品以助力可持續發展,比如綠色金融、責任投資以及近年來風靡全球的ESG投資。

全球近31萬億美元資產已引入可持續投資策略

在演講中,張光華對可持續發展投資理念進行了深入解讀和分析。張光華認為,可持續發展投資理念早已成為全球資產管理人遴選投資標的的重要標準。

“從全球來看,可持續發展投資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投資準則。在美國,有超過50%的資產管理人收到資產所有者建立ESG規範的請求,超過300家資產所有人已簽署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越來越多的資產,按照可持續發展投資理念進行管理。截至2018年,全球共有近31萬億美元資產引入可持續投資策略,較2016年增長34%,佔全球資產管理總量的33%。”張光華提到,“採用這種投資策略的投資者一方面期望在長期投資中可以擁有更高收益率,另一方面還希望能通過自身的投資活動,對未來社會更和諧、更持續發展給予積極正面的影響。可持續發展投資理念不但是國際投資人長期超額收益的重要來源,同時也早已成為全球財富客戶遴選資產管理人的重要標準”。

事實上,發展可持續發展投資理念有著必要性。張光華認為,從環境因素來看,投資者需要評估被投資公司在企業活動對氣候的影響、對自然資源的保護、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對廢物的處理方式等相關內容。

可持續發展投資是長期投資的最佳實踐

張光華進一步表示,可持續發展投資應是基金公司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理念的最佳實踐。

“可持續發展投資是價值投資的全面深化。過去價值投資對於企業基本面的關注更多是企業的業務經營和財務價值,而可持續發展投資不光關注企業的財務價值,同時關注企業的公司治理、價值觀、員工關係、客戶利益保護以及管理過程等,這些公司治理和社會責任方面的內容其實也是公司價值的組成部分,原來的經營和財務價值是冰山水面上的部分,而公司治理和社會責任方面的價值是水面下的部分,對公司整體價值具有長期驅動力。”

他認為,可持續發展投資是責任投資的直接體現。任何企業發展都離不開社會的和諧與進步、離不開資源環境的包容與承載。可持續發展投資,在評估企業經濟價值的時候,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因此可通過資本的配置功能推動和促進企業對社會和環境價值的創造,推動企業的全面高質量發展。

長期投資是可持續發展投資的必然結果。企業在業務經營和財務方面由於受市場競爭環境的影響,往往有一些短期的波動,反映在投資上的考量評估也偏短期;而企業公司治理和社會責任方面的目標則是偏長期的,可持續發展投資把這些方面作為評估企業的重點,對企業的評估結果也是長期和穩定的,反映到投資結果上也必然是長期投資。另外,通過量化研究的確發現,那些致力於綠色發展,注重合作伙伴利益,銳意進取追求管理創新的企業在中長期都獲得了明顯較好的經濟效益。

“最近,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出席證券基金行業文化建設動員大會時,要求各證券基金機構自覺踐行社會責任,要特別重視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金融扶貧、投資者教育保護等。我們認為,在投資方面,可持續發展投資就是基金公司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的最佳實踐。”張光華如是說。

最後,張光華提到,博時基金旨在佈局可持續發展金融產品,為投資者找到長期可持續的優質投資標的。近期正式發佈的博時中證可持續發展100ETF是促進國內可持續發展金融進步、便捷參與可持續發展投資、分享可持續發展超額收益的有效工具。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不僅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經濟效益評估維度,而且將ESG指標結合中國企業和市場情況進行了專業化設計。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