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萬曆皇帝的定陵,怕有毒氣和暗箭怎麼破?專家用這個方法搞定


十三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皇家陵園,這是明帝國的另一個紫禁城,十三代明朝皇帝在這裡修建陵墓,到明朝滅亡時,整個陵區的總面積已超過一百二十平方公里。

定陵,是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和孝端、孝靖兩位皇后合葬的陵寢,位於北京市昌平區一片山谷中的十三陵陵區。

1955年,時任北京市副市長,同時也是知名歷史學家的吳晗,聯合當時郭沫若、沈雁冰、范文瀾、鄧拓等文化界響噹噹的人物呈遞報告,請示發掘長陵。

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鄭振鐸先生、副所長夏鼐先生認為在當時技術條件下無法妥善開掘與保護如此大規模的古墓及其所藏文物,提出反對,可惜未獲採納。

由於長陵面積大、墓道入口,發掘工作難以進行,於是專家組決定先以相對規模較小的定陵試掘。對於萬曆皇帝來說,閉門墳中睡,禍從天上來。圖為定陵寶城塌陷,才決定挖掘定陵。

據當時參與考古工作的人員後來的描述,傳說中的陵墓的機關、暗器一概沒有,但難聞的氣體卻很濃。圖為:挖掘定陵出現隧道門

怕毒氣暗箭,有人提議找條狗先放進去探路,沒承想,這狗太兇悍,怎麼也不肯進去。這時,又有人提議,乾脆抓只雞放進去,雞不會瞎刨,也不會弄壞地宮文物。“拿繩子拴住雞爪放進金剛牆內,幾天之後,公雞還能打鳴”,工作隊這才讓趙其昌腰拴粗繩,第一個走了進去。圖為:定陵發現金剛牆

但是條件所限、經驗匱乏、能力不足,封閉的皇陵空間突然打開,溫溼環境驟變,文物尤其是絲織品還是受到較大損傷,出現變質。圖為:挖掘定陵方案

定陵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中,絲織品應該是最具價值的。然而由於經驗不足,考古人員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加入軟化劑,塗抹在半腐的衣物上,過了幾個月就全變黑、變硬、變脆。

博物館建立以後,館辦公室主任以複製棺槨已經做好為由,命令民工警衛扔棄原金絲楠木棺,讓農民劈了當傢俱。

紅衛兵聚集在定陵博物館,把萬曆和兩位皇后的屍體打碎、焚燒!以夏鼐為首的考古學家們被迫離開了崗位。已經打開的皇陵就那樣被擱置,大多數的珍貴布料和木料,被直接暴露於自然條件下,迅速乾枯腐敗。

定陵的開掘,點燃了很多人對古墓非理性的狂熱,嗜血的目光瞄準了瑟瑟發抖的皇帝們。

也正是因為定陵發掘的教訓,鄭振鐸、夏鼐呈遞請示,請求就此禁止全國各地發掘帝王陵寢,周恩來總理予以批准,這才挽救了一大批古墓黑雲壓城的危機。

自1956年定陵發掘以來,十三陵一直沒有專業的文物儲藏庫,定陵出土的3000餘件文物在院內的普通平房裡經歷了近60載寒暑。

直到於2015年11月19日,明十三陵“文物大搬家”工作宣佈完成,定陵出土的3000餘件文物重回“地下”,搬入政府斥資3000多萬元修建的地下文物庫。圖為:龍椅

金絲棺材

覆蓋在萬曆皇帝身上的龍被

挖掘現場

龍冠

長明燈使用的嘉靖年間的瓷器

皇后鳳冠飾品

複製品龍袍

神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