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向左,虎牙向右,快手攪局,騰訊是關鍵先生?

鬥魚向左,虎牙向右,快手攪局,騰訊是關鍵先生?

​騰訊,掌握著遊戲版權和電競賽事的上游資源,也就掌握著遊戲直播的“七寸”。再來看它手上的王牌:鬥魚、虎牙、企鵝電競、龍珠直播以及新晉玩家快手,遊戲直播風雲再起。

撰文 | 藍洞商業 焦麗莎

2019年歲末,鬥魚、虎牙合併傳聞再起。

“這取決於大股東騰訊的意願,但目前沒有任何確切消息。”對於傳聞,鬥魚創始人兼CEO陳少傑在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的分析師電話會上說。

的確如此,兩家公司的大股東——騰訊是關鍵先生。對於騰訊,雖然遊戲直播市場只有百億規模,但戰略價值巨大。發揮騰訊遊戲的發行渠道優勢,佈局電競產業鏈,都是騰訊夯實遊戲市場地位的重要武器。

從騰訊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來看,其網絡遊戲收入總額同比增長11%至286億元。智能手機遊戲收入總額同比增長25%至243億元。

基因和所長不同的鬥魚和虎牙,分別是網絡遊戲和智能手機遊戲直播的重要角色,可謂是騰訊的左膀右臂。早在2018年3月8日,鬥魚首先宣佈騰訊6.3億美元投資;9個小時後,虎牙也宣佈拿到騰訊4.6億美元投資。

同一天宣佈近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億)投資,再加上手上的企鵝電競、龍珠直播等,騰訊幾乎控盤了整個遊戲直播賽道。

經過五年發展,遊戲直播市場已經形成從遊戲版權、電競賽事到直播平臺、公會、主播、粉絲及衍生品的產業鏈,其中游戲版權和電競賽事成為核心。電競賽事的直播價格隨著用戶關注度增加而水漲船高,已經達到數千萬元級。

反觀騰訊,掌握著遊戲版權和電競賽事的上游資源,也就掌握著遊戲直播的“七寸”。

據《新京報》報道,2019年上半年,騰訊著手協調鬥魚、虎牙、企鵝電競等建立直播內容、主播公會的管理體系。體系建成後,國內的其他平臺要想獲取體系內遊戲直播、短視頻的內容,需要向騰訊及相關遊戲直播平臺支付一定的版權費用,其中大部分為騰訊的遊戲版權費用。該體系也將協調頭部主播的跳槽和薪資問題。

騰訊的態度尚不明朗,合併傳聞依然待解,經歷過一輪洗牌的遊戲直播市場,又殺進一條鯰魚——快手,帶著鉅額的流量和用戶,腳步勢大力沉。

鬥魚向左,虎牙向右

2016年“千播大戰”落幕,三年時間的多輪洗牌,鬥魚和虎牙經受了內容、流量和時長的考驗,成為行業前兩名。據QuestMobile 2019年6月數據顯示,鬥魚和虎牙的合計用戶總時長份額佔比近95%。

但競爭遠未結束,鬥魚與虎牙的遊戲直播頭名之爭一直充滿懸念。

2018年5月,虎牙上市的招股書中,提到自己是“中國排名第一的遊戲直播平臺”。但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8、2019年鬥魚的平均月活量(MAU)、付費用戶規模、活躍用戶每日花費時長、簽約頭部主播數量均位於行業首位。

虎牙母公司歡聚時代董事長李學凌曾回應,“我不知道鬥魚的數據是多少,但從歷史上來看,我們在第三方機構獲得的數據(月活、移動設備在線時長和最高活躍主播數量)確實是全國第一。”

對於鬥魚的領先,一位美股分析師曾對新浪財經表示,這主要是由於鬥魚的用戶群體相對比較年輕、消費水平較低導致的。

鬥魚也在2019年11月27日交出成績單,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鬥魚總營收達18.59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81.3%;用戶規模上,季度平均MAU達到 1.64億,其中移動端MAU達到5210萬。付費用戶達到700萬,同比增長66%。

頭名之爭結論未定,行業在2019年進入下半場,鬥魚向左,虎牙向右。

鬥魚和虎牙均在2014年進入直播行業。鬥魚前身為AcFun,即A站,獨特的彈幕文化,讓鬥魚在初期就形成了開放、自由的社區文化,產生了諸多經典的彈幕梗和主播話題梗,成就了鬥魚強用戶粘性、使用時長和打賞的氛圍。

鬥魚獨有的基因就此產生。鬥魚首席策略官(CSO)蘇明明表示,鬥魚與競爭對手都對整體行業發展做出了貢獻,而鬥魚的優勢在於其創業團隊獨特的視頻基因和電競基因。

陳少傑沉浸遊戲行業多年,紅杉資本的曹曦投資鬥魚時曾說,“陳少傑是一個老司機,是一個對用戶市場和產品都理解深入的資深創業者。”

五年時間,鬥魚一直在進化,陳少傑說,“作為公司的管理者,起步的時候水平不一定會特別高。大家都是慢慢磨鍊自己。你所面對的事情,你成長的高度,每年都在變化。如果你停滯不前,你的公司也不會有多大改變。”

在鬥魚的2019年Q3財報中顯示,整體MAU達到1.64億,其中PC端MAU為1.12億。這說明,鬥魚的用戶大多是重度遊戲玩家,關注的遊戲以英雄聯盟、魔獸世界、DNF、DOTA等硬核遊戲為主。

反觀虎牙,脫胎於YY,偏重泛娛樂屬性。2015年至2016年,是虎牙從PC轉向移動端的關鍵時期,其看到了用戶未來的方向,迅速轉型移動端遊戲直播,以手機遊戲愛好者為用戶基礎,主打移動端網遊,諸如王者榮耀、和平精英、三國殺等。

從重度遊戲玩家到移動端玩家的覆蓋,鬥魚實現了降維的用戶覆蓋。下一階段重點是抓住頭部主播實現流量變現,提升付費率和ARPPU,尋找更多想象空間。

不同的文化和基因,也帶來了不同的用戶。2019年Q3財報顯示,鬥魚整體MAU穩定增長,主要得益於鬥魚移動端MAU的增速很快,移動端MAU為5210萬,同比增長26.1%。

近兩年,中國遊戲直播平臺市場規模高速增長,創新服務同時推動用戶付費的意願。據艾瑞諮詢《2019年中國遊戲直播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遊戲直播市場規模增長超過60%,達131.9億元,預計2020年增長至接近250億規模,行業正處於深化商業化的進程中。

翻倍增長的市場,必然無法平靜。

快手攪局

攜帶3億月活用戶,快手殺入遊戲直播行業。

快手的動作可謂快準狠:拿下千萬級粉絲的《英雄聯盟》S9賽事轉播權,在小組賽播放期間,宣佈遊戲直播移動端日活破3500萬;公佈“百萬遊戲創作者扶持計劃”,將在2019年引入不少於500個頭部遊戲內容創作者;9月,《王者榮耀》頭部主播“嗨氏”在快手復出,吸引百萬粉絲。

殺入遊戲直播的背後,是快手面對抖音競爭的一次突破和嘗試。2019年6月18日,快手創始人宿華與程一笑在內部信中提到,快手組織鬆散、態度佛系、肌肉無力反應慢,“2019年6月18日起,守護未來的戰鬥模式開啟。戰鬥的第一個目標:2020年春節之前,3億DAU。”

遊戲直播成為快手寄予厚望的第一個嘗試。短視頻行業素有“南抖音,北快手”的說法,如何攻堅南方市場,快手選擇了遊戲直播。

從快手公佈的數據看,截至2019年上半年,其遊戲視頻用戶日活達5600萬,站內遊戲相關內容的發佈數達到5億以上,點贊數100億以上,作品評論數15億以上,內容分享數1.2億以上。

由此可見,快手遊戲直播的日活和月活雖然超過其他頭部公司,但平均時長偏低,對於遊戲直播行業來說,內容依然是商業競爭的核心。

同為騰訊系的快手,首先要解決的是遊戲版權問題,其直播內容以騰訊系的手遊為主,如《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同樣以移動端遊戲為主的虎牙首當其衝。

在內容重合度層面,快手以短視頻平臺見長,平臺娛樂化內容多,用戶大多是由娛樂短視頻內容轉向看遊戲直播,用戶黏性並不像沉浸式的遊戲直播平臺那樣大。

陳少傑認為,“鬥魚與快手這類短視頻平臺覆蓋的遊戲品類不同。鬥魚主要的用戶集中在硬核的電競遊戲用戶和重度遊戲玩家,這類用戶群體的質量好,粘度高。快手是情景式的觀看平臺,與鬥魚的沉浸式觀看體驗是有區別的,快手對我們並不構成直接的競爭。”

在用戶群體重合度上,數據顯示,鬥魚的用戶更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iOS端用戶佔比更高,與快手用戶重合率較低。

對於快手的新動作,陳少傑表示,三季度以來,行業的競爭格局並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快手進入遊戲直播目前對我們沒有帶來直接競爭,相反快手的流量大,對整個行業提升是非常有利的。遊戲直播行業賽道足夠大,目前滲透率仍然較低,行業發展會有很大潛力。

毋庸置疑,未來行業競爭已經升級,差異化的遊戲客群、持續產出優質的遊戲內容的能力,以及更好的商業化效率是重中之重。

硬核實力

遊戲直播的競爭,已經走過了跑馬圈地的階段;進入下半場,內容是核心。

“整體來看,第三季度鬥魚保持了穩定的增長。由於平臺內容不斷豐富、用戶體驗增強、管理系統完善,有效提升了用戶參與度和盈利效率,進而促進平臺總收入的穩定增長。”陳少傑稱。

內容是鬥魚的主心骨。上市後,鬥魚持續打造優質的主播和遊戲,通過原創擴大內容規模。在主播簽約上,鬥魚始終是捨得投入資源,培育頭部主播的公司,搭建成直播IP矩陣。

2019年初,鬥魚高價簽約《英雄聯盟》遊戲人氣主播PDD。首秀當晚,主播PDD創下游戲直播領域多項紀錄,直播間熱度達到5億,直播三四個小時,收到價值2000萬元以上的禮物,鬥魚服務器一度崩潰。

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鬥魚與包括PDD、DNF超人氣主播旭旭寶寶、2019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冠軍FPX戰隊最強中單Doinb在內的9500多位人氣主播簽訂獨家協議。

頭部主播之外,完善的主播培養機制成為鬥魚催生優質內容的基礎。過去幾年,鬥魚積極佈局與公會的合作,培養中腰部主播,建設多元化內容生態。

鬥魚很清楚,大型電競主流賽事的轉播,一直是流量大頭。2019年第三季度,鬥魚自發組織和直播電競賽事超過50場,轉播大型電競賽事超過70場,簽約一系列具有高潛力的電競戰隊,為未來頭部遊戲主播資源的培養和高質量遊戲直播內容的輸出貯備能量。

自制內容,是鬥魚內容生態新的發力點。

早在2018年,鬥魚自制主播才藝秀節目《鬥魚LIVE音樂擂臺》,獲得咖啡品牌麥斯威爾和汽車品牌北京現代聯合冠名。今年三季度,鬥魚自制DSL鬥魚超級聯賽、鬥魚絕地求生黃金大獎賽、鬥魚嘉年華等。

以多元化內容為根基,發展粉絲經濟,繼而形成以主播和內容為核心,連接用戶的互動娛樂生態,是鬥魚正在築起的護城河。

生態漸成,這一模式能否輸出?全球化成為檢驗遊戲直播競爭力的新可能。目前,鬥魚在海外已有佈局,例如印尼、越南、印度、中國臺灣地區、拉美等。2019年9月底,鬥魚在日本市場上線獨立產品Mildom,啟動探索日本市場。

“上市是鬥魚的高光時刻,但不是鬥魚的巔峰時刻。”陳少傑在上市時這樣說。對於遊戲直播行業來說,競爭遠未結束,新的挑戰者眾,遊戲直播永無寧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