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座82米小山,連下15天大雨,考古隊趕到:下面埋著曹植墓

導讀:在山東省東阿縣城外,有一座海拔只有82米的小山丘,因為外形酷似一隻大甲魚,當地百姓都稱其為魚山。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別看魚山只有幾十米,但它東臨泰山、南望黃河、西北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堪稱一處風水寶地。

山東一座82米小山,連下15天大雨,考古隊趕到:下面埋著曹植墓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當地一位官員到魚山周圍的村子視察工作,看見路邊一個小孩,手中拿著一把樣式古樸的青銅劍在玩耍,這個官員曾經在文物部門工作過,看出了這把劍不同尋常。於是上前查看,結果劍身上刻著“曹子建”三個銘文,讓他大吃一驚。立刻找到孩子的家長,花20元錢將青銅劍買下。

這位官員拿著劍回到東阿縣,找到了考古隊和文物鑑定專家,結果大家一致認定,這把劍就是三國時期曹操的兒子曹植所用。在魚山當地早有傳說,曹植死後的陵墓就在魚山之上,而且裡面還隨葬了大量的珍寶,有童謠為證:“破開曹子建墓,富了九州十府一百單八縣。”

山東一座82米小山,連下15天大雨,考古隊趕到:下面埋著曹植墓

為了更好的保護歷史文物,山東省考古隊立刻前往魚山進行勘探,果然在魚山上發現了一座大型墓葬。經過幾個月的發掘,考古隊基本摸清了大墓的情況,整座大墓依山而建,由甬道、前室、後室組成。

在墓室的前室,考古隊發現了一具腐朽的棺材和28塊遺骨,經過檢測推斷死亡年紀應在40歲左右,這與史料記載曹植的死亡年紀吻合。同時考古隊員還在墓中發現了一塊帶有銘文的墓磚,上面寫有“陳王陵”三字。

山東一座82米小山,連下15天大雨,考古隊趕到:下面埋著曹植墓

根據《三國志》記載,曹植曾在生前被封為陳王,公元229年,曹植被侄子魏明帝襲封東阿王,在此期間,曹植多次登上魚山,被這裡的風景所吸引,因此留下遺囑死後要葬在這裡。

曹植墓中並沒有出土傳言中的寶藏,相反隨葬品都很簡樸,大部分是陶器和石器,這與當時曹操推行薄葬有關係。《曹植遺令》中提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雖然隨葬品簡單,但曹植墓的建築規模和工藝卻處處體現出皇家氣派,比如墓室全部用厚度一米的青磚修砌。

山東一座82米小山,連下15天大雨,考古隊趕到:下面埋著曹植墓

曹植墓的發掘工作雖然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當仍有很多謎團沒有解開,一直困擾著考古工作者。其中最大的謎團就是曹植的棺槨竟然停放在前室,而不是放在後室,直到今天考古專家也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

雖然沒有官方的解釋,但魚山的百姓卻堅信,曹植墓中的棺材並不是真身。因為在墓葬主墓室後面,還藏有更大的空間,一直延伸到魚山的山腹之中。相傳山腹中有一口深井,曹植的棺槨就懸在井上,千年不腐。

山東一座82米小山,連下15天大雨,考古隊趕到:下面埋著曹植墓

當地至今流傳著“扒了曹子建墳,要淹方圓百里”的說法。根據《曹植墓考古發掘報告》記載,當年考古隊挖掘曹植墓時,剛剛打開墓門,天就開始下雨,一連下了15天,考古隊只能暫時終止工作。而且挖完之後,曹植墓立刻被封鎖,幾十年不對外開放,如今仍然是墓門緊閉,是什麼原因至今不得而知。

參考文獻:《曹植墓考古發掘報告》、《三國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