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座82米小山,连下15天大雨,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曹植墓

导读:在山东省东阿县城外,有一座海拔只有82米的小山丘,因为外形酷似一只大甲鱼,当地百姓都称其为鱼山。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别看鱼山只有几十米,但它东临泰山、南望黄河、西北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堪称一处风水宝地。

山东一座82米小山,连下15天大雨,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曹植墓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当地一位官员到鱼山周围的村子视察工作,看见路边一个小孩,手中拿着一把样式古朴的青铜剑在玩耍,这个官员曾经在文物部门工作过,看出了这把剑不同寻常。于是上前查看,结果剑身上刻着“曹子建”三个铭文,让他大吃一惊。立刻找到孩子的家长,花20元钱将青铜剑买下。

这位官员拿着剑回到东阿县,找到了考古队和文物鉴定专家,结果大家一致认定,这把剑就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植所用。在鱼山当地早有传说,曹植死后的陵墓就在鱼山之上,而且里面还随葬了大量的珍宝,有童谣为证:“破开曹子建墓,富了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

山东一座82米小山,连下15天大雨,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曹植墓

为了更好的保护历史文物,山东省考古队立刻前往鱼山进行勘探,果然在鱼山上发现了一座大型墓葬。经过几个月的发掘,考古队基本摸清了大墓的情况,整座大墓依山而建,由甬道、前室、后室组成。

在墓室的前室,考古队发现了一具腐朽的棺材和28块遗骨,经过检测推断死亡年纪应在40岁左右,这与史料记载曹植的死亡年纪吻合。同时考古队员还在墓中发现了一块带有铭文的墓砖,上面写有“陈王陵”三字。

山东一座82米小山,连下15天大雨,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曹植墓

根据《三国志》记载,曹植曾在生前被封为陈王,公元229年,曹植被侄子魏明帝袭封东阿王,在此期间,曹植多次登上鱼山,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因此留下遗嘱死后要葬在这里。

曹植墓中并没有出土传言中的宝藏,相反随葬品都很简朴,大部分是陶器和石器,这与当时曹操推行薄葬有关系。《曹植遗令》中提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虽然随葬品简单,但曹植墓的建筑规模和工艺却处处体现出皇家气派,比如墓室全部用厚度一米的青砖修砌。

山东一座82米小山,连下15天大雨,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曹植墓

曹植墓的发掘工作虽然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当仍有很多谜团没有解开,一直困扰着考古工作者。其中最大的谜团就是曹植的棺椁竟然停放在前室,而不是放在后室,直到今天考古专家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虽然没有官方的解释,但鱼山的百姓却坚信,曹植墓中的棺材并不是真身。因为在墓葬主墓室后面,还藏有更大的空间,一直延伸到鱼山的山腹之中。相传山腹中有一口深井,曹植的棺椁就悬在井上,千年不腐。

山东一座82米小山,连下15天大雨,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曹植墓

当地至今流传着“扒了曹子建坟,要淹方圆百里”的说法。根据《曹植墓考古发掘报告》记载,当年考古队挖掘曹植墓时,刚刚打开墓门,天就开始下雨,一连下了15天,考古队只能暂时终止工作。而且挖完之后,曹植墓立刻被封锁,几十年不对外开放,如今仍然是墓门紧闭,是什么原因至今不得而知。

参考文献:《曹植墓考古发掘报告》、《三国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