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位新晉“淮北明星”,有你認識的沒?

  根據“淮北好人”推薦評選活動要求,經推薦、審核、投票、評議等程序,楊龔等6人入選2019年11月份“淮北好人”。

  

這6位新晉“淮北明星”,有你認識的沒?


  他們是:

  

這6位新晉“淮北明星”,有你認識的沒?


  ☆楊龔,男,1984年4月出生,濉溪縣雙堆集鎮大橋村村民。

  高中未讀完就到浙江務工,一步一個腳印艱苦創業,拼搏多年後,事業有成。但他致富不忘家鄉,2012年回鄉從事餐飲行業,為周邊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同時他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主動與雙堆集鎮、南坪鎮的學校聯繫,5年間先後16次組織開展“愛心驅寒意、情暖學子心”獻愛心活動,使50餘名留守兒童、貧困戶家庭子女受到了愛心資助。如2017年6月為南坪鎮中心小學送去運動服100套;2018年春節前夕,到南坪蔣湖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並送去價值2000元的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2019年兒童節為100位留守兒童送去愛心書包。八一建軍節前夕,為抗美援朝老戰士、軍烈屬送去慰問品。楊龔因樂善好施、助人為樂、扶貧濟助、捐資助學等崇德向善的行為,在家鄉被傳為佳話,他的事蹟也被淮北日報、淮北電視臺報道。

  

這6位新晉“淮北明星”,有你認識的沒?


  ☆趙正光,男,1979年4月出生,濉溪縣濉溪鎮閘東居委會居民。

  自幼患有嚴重的小兒麻痺症,雙腿無法行走。為了以後能夠自食其力,養家餬口,他主動學習縫補衣物和修鞋的手藝。學成後他擺了一個縫補小攤,由於他修東西認真、服務態度好,他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但賺的錢也只是能維持正常生活。雖然如此,他還是會抽時間到攤位附近的消防局為消防官兵和小區裡面的困難居民和孤寡老人免費修補衣服。雖然趙正光身體有殘疾,但他有顆為群眾服務的心,2018年底他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組建了“淮北市春風愛老公益協會”,自協會成立以來,趙正光坐著輪椅,克服了行動不便的困難,多次去敬老院、孤兒院看望孤寡老人和殘障兒童,幫助癌症患者、家庭困難的群眾樹立信心,資助失學兒童,去烈士陵園掃墓等等志願服務活動。

  

這6位新晉“淮北明星”,有你認識的沒?


  ☆李軍,男,1980年3月出生,黨員,相山區淮紡路小學副校長。

  從教20年來,李軍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勇於奉獻擔當,從城市到農村,從山區到邊疆,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老百姓對教育的“幸福指數”。2011年8月,時任淮紡路小學副校長的李軍主動報名成為安徽省第二批援疆教師中的一員,赴新疆和田皮山縣九年一貫制學校任一年級雙語班班主任兼任語文學科教師。一年裡,面對著40名維族娃娃,他克服重重困難,讓孩子們輕鬆學習,愉快學習,圓滿完成疆任務。2015年7月,李軍請纓來到新建小區配套建設的移交學校鳳凰城學校工作。他帶著4名老師,從第一年招收一年級90名學生開始,僅用了4年時間將年級開到了四年級,學校學生數達到703人、教學班14個。今年4月,曲陽學校移交至相山區辦學,確定為市淮紡路小學分校時,李軍再次受命,調回淮紡路小學負責曲陽學校的籌建工作。9月以來,學校順利開學,獲得了所有家長對學校的一片盛讚。

  

這6位新晉“淮北明星”,有你認識的沒?


  ☆張宗民,男,1968年2月,淮北市杜集區礦山集街道南山村,杜集區南山村殘疾人專職委員。

  自己是殘疾人,自2009年擔任杜集區南山村殘疾人專職委員以來,張宗民陸續走訪了本村218戶殘疾人家庭,對他們的生活情況作了全面調查,並將信息錄入電腦入檔存案,對殘疾人朋友的需求做認真記錄,向上級殘聯組織和有關部門進行了彙報反映,切實解決了殘疾人朋友的實際困難。為了便於殘疾人開展愛心活動,他組建了淮北陽光助殘志願服務中心(杜集),在南山村和北山村開展數十次公益活動,受到當地幹群的一致好評。作為杜集區南山村殘疾人專職委員,他充分發揮專職委員職責和作用,為殘疾人排憂解難,維護殘疾人利益,受到殘疾人的擁護和愛戴,殘疾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他被殘疾人親切地成為“貼心人”。

  

這6位新晉“淮北明星”,有你認識的沒?


  ☆葛軍,男,漢族,1975年9月出生,淮北市相山區董莊社區居民。

  2019年9月30號,經過將近4個小時的造血幹細胞分離機的機采葛軍身體中的血液已經從分離機中轉了七遍提取出了100毫升造血幹細胞,這“生命的火種”在24小時之內輸入到千里之外一名三歲的血液病患者體內,為他帶來生命的延續。

  

這6位新晉“淮北明星”,有你認識的沒?


  ☆王克玲,女,漢族,1971年10月出生,淮北礦業集團祁南煤礦職工家屬。

  王克玲的大女兒患有先天性脊髓膨出,因手術失敗造成大小便失禁,需要每天帶著導尿管。9歲發展成雙腎積水,18歲時因雙腎衰竭形成尿毒症。王克玲的公公由於腦溢血留下後遺症,智力嚴重減退,也是需要她來照顧。為此,照顧老人、小孩使她的睡眠每天不超過5個小時。王克玲比大多數家庭女性經歷的苦難要多,承受的壓力要大,但是她沒有被現實嚇倒,源於她對這個家的愛,源於作為一位母親的堅強。“女本柔弱、為母則剛”,王克玲從自己柔弱的身體裡,迸發出了巨大能量維護著這個不幸的家庭,撐起了一片藍天。

  為這幾位淮北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