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化緣”過年 如今種菜賺錢——中魚口村集體經濟依靠合作走出困境

12月3日,南縣中魚口鎮中魚口村112畝蔬菜基地,正在進行土地平整和水利改造。村黨支部書記候習川告訴記者,儘管今冬因基地改造,耽誤了秋冬蔬菜的生產,但明年開春就可以在這塊希望的菜地上大顯身手,基地面積有望擴大一倍,村集體收入預計可以翻番。據瞭解,中魚口村自今年成立村級蔬菜專業種植合作社以來,以村集體牽頭,流轉本村半拋荒地112畝,用於蔬菜種植,由於經營得當,剔除土地流轉費用、種植成本、人工工資,村集體純收入達17萬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扭虧為盈。用村民的話說是,過去村裡靠“化緣”過年,如今村裡集體種菜賺錢,窮村“脫貧”了。

中魚口村地處原中魚口鄉政府所在地,臨近原沱江河西,因區位劣勢,生產單一,過去村集體經濟一直負債。為保村級運轉,村裡一班人四處籌錢,甚至外出找鄉友、市縣相關部門尋求支持。今年年初,中魚口鎮黨委政府號召全鎮各村積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提高自身“造血”功能,變伸手“化緣討錢”為自力更生、不等不靠。鎮裡會議之後,當了十多年村黨支部書記、也是年年“愁錢”的中魚口村党支書候習川坐不住了,他心裡計劃著村裡要找個什麼生錢的門路。於是,他組織村幹部開會,要將自已去年在華容的蔬菜基地“遷移”回村,他自信在外地能賺錢的種植業,回鄉也可複製。村兩委統一思想,說幹就幹,一個以村委集體組織的村級蔬菜合作社成立了,流轉本村村民集中的百多畝半荒地,種植蔬菜。此舉得到了南縣縣委組織部和鎮黨委政府的支持,還優先照顧村裡的貧困戶就近到合作社務工,按時按日支付工資,培訓其蔬菜種植技術。候習川作為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是合作社理所當然的法人代表。他以其成功的種植營銷模式,主要種植優質辣椒、苦瓜、豆角,採用鮮菜批銷和初加工卜辣椒卜豆角相結合的辦法拓展銷路。採摘旺季時,外設窗口批銷,內靠村民加工曬醃,雙輪驅動,效果明顯。今年,中魚口村的蔬菜雖說量不是特別大,因為品質可靠,無論是鮮菜外銷還是加工的卜辣椒卜豆角等,均有良好的聲譽。候習川笑著告訴記者,至上月底,基地所有蔬菜銷售一空。村裡會計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基地112畝菜地,除去所有開支,村集體純收入達17萬元。20多戶貧困戶僅在基地務工,工資收入就有26萬餘元。

站在中魚口村正在施工的蔬菜基地上,談及明年的規劃,候習川告訴記者,明年基地將擴展到200畝左右,菜地將實現排灌自如,種植品種將更優,爭取村裡所剩貧困戶通過基地務農,實現全部脫貧。同時,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50萬元。

中魚口村靠自力更生,走出了一條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路子。17萬元純收入,比起動輒收入過百萬、千萬的富有村集體,多少還有些寒酸。但採訪村支書候習川時,他讓記者感動的一句話就是,小地方窮,但也得自己想辦法。意思是往年老是向上跑,打報告找部門單位;往外跑,伸手找外地成功人士,這種日子過得沒有味道。農村有地,靠土地生錢,雖說不可以一步登天,但日積月累,歷經數年,從實事小事做起,未嘗不是現今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

記者作為一農人出身,當年也做過幾年村裡幹部,對農村是最為熟悉的。入行媒體後,也長期泡在鄉村,接觸過各種類型的鄉村幹部。長期跑基層,除了感受如今日新月異的新農村變化,也可經常聽到農村幹部特別是村幹部的訴苦聲,說是村裡窮呀,日子沒法過呀。特別是春節年關,一些村幹部就忙著跑上跑下,甚至“組團”外出,找所謂的關係“化緣”,討點錢來過年。究其原因,無非是一個理由,村裡窮得沒辦法,沒有收入。

採訪中魚口村,候習川直言,過去“化緣討錢”的日子,越來越讓人沒面子,再不自已想辦法,村裡終究“玩”不轉。可喜的是,候習川雖然想的是“笨”辦法,找土地“種”錢,卻是有了好的開端。其實,中魚口村的這個“笨”辦法,其他“哭窮”的村,都可以嘗試做一做。用中魚口鎮黨委書記談悝的話說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不要搞不切實際的大動作,就地就近發展,像中魚口村,用候習川這種接地氣、可操作、能賺錢的“笨”辦法,每個窮村,都能逐步變得富有起來。

時令已入冬,又該過春節了,但願所有村級組織早作來年規劃,自已想辦法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不再每年靠“化緣討錢”過年,過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