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Fintech模式及落地含資金投入情況

做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曾面臨著造假風險,比如出現倉單、票據等情況,因為企業之間系統不互通,貿易背景都是靠紙質憑證進行傳遞,這不僅面臨巨大的到的道德風險。很早就有人提出要讓企業供應鏈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商流四流合一,解決企業信息孤島問題。這樣不僅有助於商貿流通領域的信息透明,同時也更近一步解決了核心企業信用的跨級傳遞。

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很多優質核心企業的一級供應商擁有多渠道的融資途徑,但二級或三級以後供應商或者說那些存在於供應鏈末端的一些中小微企業,他們是真正需要被資金哺育的一類群體,善意到銀行等資金機構,願意拉他們一把。然而,在沒有聯網和智能Ai工具輔助下,對於銀行等資金方來說,單憑合同約束,履約風險太高,尤其是對於融資企業的資金使用及還款情況不可控制。

諾亞財富因為承興控股供應鏈金融詐騙損失慘重,事件曝光以後,監管部門迅速發文,要求銀行規範銀行保險機構供應鏈融資行為,鼓勵技術創新,提升風控能力,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供應鏈金融作為典型的金融科技應用領域,在這個細分市場,多半有第三方服務公司提供科技輸出。這個業務風口來的太快,大多數銀行和企業都沒有做好準備。在這種情況,最快的捷徑方式,就是藉助成熟第三方服務商的力量,為自己提供最優服務。


供應鏈金融+Fintech模式及落地情況

構建企業間貿易系統為基礎,憑證拆轉融為主要創新

落地情況:應收賬款+Fintech在多數銀行,金融科技企業等已有較多落地案例,但仍屬於初步落地階段,下一階段任務將是尋找促進憑證流轉策略、吸引更多企業加入鏈上網絡生態;相比之下,ARIF+Fintech落地稍顯落後,僅少數核心企業擁有落地案例。

供應鏈金融+Fintech模式及落地含資金投入情況


供應鏈金融:技術資金投入情況

聯合運營成主流,銀行供應鏈金融區塊鏈資金投入平穩增長

從銀行角度看,區塊鏈系統成為供應鏈金融科技的主要投入,且無論是頭部的國有大行及商業銀行,還是中尾部的地方銀行、民營銀行等,均對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有所投入。

目前雖有“構建區塊鏈生態網絡、如何促進憑證高效流轉”等難題的存在,但通過對銀行調研反饋顯示:行業整體對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應用前景較為看好,同時分析目前聯合運營逐漸成為主流(聯合運營: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技術商提供技術支持、核心企業提供貿易數據,三方分潤),銀行將更多以資金方參與其中。

在現有基礎上,艾瑞預估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對區塊鏈技術投入將穩定在13%~14%左右的增速,不會出現較大波動。僅部分銀行會參與ARIF+IoT全棧系統建設(如:背靠核心企業的民營銀行),但是這類投入仍然主要以核心企業、倉促物流公司或技術服務商為主。


供應鏈金融+Fintech模式及落地含資金投入情況

供應鏈金融+Fintech模式及落地含資金投入情況

-【End】-


以上部分文字內容,摘錄自艾瑞諮詢《2019年中國金融科技研究報告》,僅用於學習交流,版權歸屬艾瑞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