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建議遷都南京,老臣問:朱棣的墓在哪?眾人啞口無言

公元1406年(明朝永樂四年),明成祖朱棣召來禮部尚書趙羾,給了趙羾一個特殊的任務,讓他帶著幾位懂風水的江湖術士前往北京,為自己挑選墓地。趙羾先後選了6個地方,都被朱棣一一否決,最後朱棣無奈,親自到北京來一趟,才選中昌平天壽山南麓,也就是現在明十三陵所在之地。

有人建議遷都南京,老臣問:朱棣的墓在哪?眾人啞口無言

眾所周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去世後,他的明孝陵在南京,而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的失蹤,朱棣作為第三位皇帝,為何要將自己的墓地選在遙遠的北京呢?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朱棣準備遷都北京,所謂“天子守國門”,他要把自己的墓地選在燕雲要塞之地,讓自己的子孫永遠鎮守此地。

有人建議遷都南京,老臣問:朱棣的墓在哪?眾人啞口無言

關於朱棣親自選擇墓地的事情,除了禮部尚書趙羾外,還有一人比較清楚,此人就是禮部左侍郎胡濙。胡濙沒想到的是,在43年之後,他在朝堂之上,大聲說出朱棣要葬在北京的原因時,明朝會是另一番景象。

胡濙,常州武進人,此人出生時滿頭白髮,滿月時頭髮全部變黑,是個傳奇人物。建文二年,胡濙中進士,只是沒得到建文帝的重用。朱棣攻入南京時,胡濙親自迎接朱棣,從此得到朱棣的重用。朱棣登基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建文帝的下落,於是朱棣給了胡濙一個特殊的任務,讓胡濙去全國各地尋找“張三丰”,實際上,這只是掩人耳目,胡濙的真實目的是為了幫朱棣尋找建文帝。

有人建議遷都南京,老臣問:朱棣的墓在哪?眾人啞口無言

《明史》記載:

惠帝之崩於火,或言遁去,諸舊臣多從者,帝疑之。五年遣濙頒御製諸書,並訪仙人張邋遢,遍行天下州郡鄉邑,隱察建文帝安在。

胡濙連續18年遊走在全國各地,終於在永樂二十年回到北京(此時朱棣已經遷都北京),向朱棣彙報了建文帝的下落。胡濙和朱棣談話的具體內容無人知道,但他們從晚上一直談到第二天四更才結束,從那之後了,朱棣“至是疑始釋”,不再尋找建文帝。可見,胡濙一定是有了建文帝的準確消息,以至於朱棣終於釋然了。

有人建議遷都南京,老臣問:朱棣的墓在哪?眾人啞口無言

在胡濙尋找建文帝的初期,朱棣曾讓胡濙辦另一件大事,那就是注意全國各地是否有合適的龍脈,以做自己的墓地。後來朱棣又告訴胡濙,他已經將陵寢定在了北京。所以,胡濙對於朱棣選墓地的事情,一直非常清楚。

朱棣駕崩後,胡濙被明仁宗、明宣宗重用,特別是在明英宗繼位之初,當時內閣一共有五位輔臣,分別是胡濙、張輔和“三楊”。胡濙老成持重,喜怒不形於色,城府極深。而且,胡濙深諳國家大義,每次都暗中幫助那些名聲很好的官員。

有人建議遷都南京,老臣問:朱棣的墓在哪?眾人啞口無言

公元1449年,明英宗聽信宦官王振之言,執意要御駕親征,結果被瓦剌打敗,發生“土木堡之變”,明朝50萬大軍幾乎覆沒,明英宗被俘。瓦剌人乘勝攻打明朝,直逼北京。面臨突如其來的變局,明朝官員們以為“靖康之恥”將再一次來臨,所以紛紛建議放棄北京,遷都南京。滿朝官員中,只有兵部侍郎于謙等少數人反對遷都,群臣爭論不休,孫太后和郕王朱祁鈺不知如何是好,關鍵時刻,一位老臣出馬,問了一個問題,就鎮住了所有大臣,此人就是胡濙。

有人建議遷都南京,老臣問:朱棣的墓在哪?眾人啞口無言

據馮夢龍的《智囊全集》記載,74歲的胡濙問大家:

我朝太宗定陵寢於何處?其子孫焉能棄祖宗而奔其他?

胡濙的意思是說:你們知道朱棣(明太宗)的墓在哪裡嗎?他的子孫能丟棄祖宗的陵寢而南​​​遷嗎?

這句話問得鏗鏘有力,那些主張遷都逃跑的大臣,聽到此話後,都啞口無言。最後朱祁鈺和孫太后決定,不遷都,要和瓦剌人決戰。

有人建議遷都南京,老臣問:朱棣的墓在哪?眾人啞口無言

《明史》也有相關記載:

英宗北狩,群臣聚哭於朝,有議南遷者。濙曰:“文皇定陵寢於此,示子孫以不拔之計也。”與侍郎于謙合,中外始有固志。

胡濙身為老臣,他知道朱棣把陵寢定於北京的真實目的,是為了“天子守國門”,讓明朝歷代皇帝守住北京。所以,在關鍵時刻,胡濙振臂一問,無人再敢言遷都之事,為于謙組織“北京保衛戰”打下基礎。

胡濙歷經七朝,胡濙從建文二年開始為官,歷經建文帝、明太宗、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正統)、明代宗、明英宗(天順),七朝老臣,活了89歲,是明朝的一代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