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建议迁都南京,老臣问:朱棣的墓在哪?众人哑口无言

公元1406年(明朝永乐四年),明成祖朱棣召来礼部尚书赵羾,给了赵羾一个特殊的任务,让他带着几位懂风水的江湖术士前往北京,为自己挑选墓地。赵羾先后选了6个地方,都被朱棣一一否决,最后朱棣无奈,亲自到北京来一趟,才选中昌平天寿山南麓,也就是现在明十三陵所在之地。

有人建议迁都南京,老臣问:朱棣的墓在哪?众人哑口无言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后,他的明孝陵在南京,而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的失踪,朱棣作为第三位皇帝,为何要将自己的墓地选在遥远的北京呢?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朱棣准备迁都北京,所谓“天子守国门”,他要把自己的墓地选在燕云要塞之地,让自己的子孙永远镇守此地。

有人建议迁都南京,老臣问:朱棣的墓在哪?众人哑口无言

关于朱棣亲自选择墓地的事情,除了礼部尚书赵羾外,还有一人比较清楚,此人就是礼部左侍郎胡濙。胡濙没想到的是,在43年之后,他在朝堂之上,大声说出朱棣要葬在北京的原因时,明朝会是另一番景象。

胡濙,常州武进人,此人出生时满头白发,满月时头发全部变黑,是个传奇人物。建文二年,胡濙中进士,只是没得到建文帝的重用。朱棣攻入南京时,胡濙亲自迎接朱棣,从此得到朱棣的重用。朱棣登基后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建文帝的下落,于是朱棣给了胡濙一个特殊的任务,让胡濙去全国各地寻找“张三丰”,实际上,这只是掩人耳目,胡濙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帮朱棣寻找建文帝。

有人建议迁都南京,老臣问:朱棣的墓在哪?众人哑口无言

《明史》记载:

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疑之。五年遣濙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

胡濙连续18年游走在全国各地,终于在永乐二十年回到北京(此时朱棣已经迁都北京),向朱棣汇报了建文帝的下落。胡濙和朱棣谈话的具体内容无人知道,但他们从晚上一直谈到第二天四更才结束,从那之后了,朱棣“至是疑始释”,不再寻找建文帝。可见,胡濙一定是有了建文帝的准确消息,以至于朱棣终于释然了。

有人建议迁都南京,老臣问:朱棣的墓在哪?众人哑口无言

在胡濙寻找建文帝的初期,朱棣曾让胡濙办另一件大事,那就是注意全国各地是否有合适的龙脉,以做自己的墓地。后来朱棣又告诉胡濙,他已经将陵寝定在了北京。所以,胡濙对于朱棣选墓地的事情,一直非常清楚。

朱棣驾崩后,胡濙被明仁宗、明宣宗重用,特别是在明英宗继位之初,当时内阁一共有五位辅臣,分别是胡濙、张辅和“三杨”。胡濙老成持重,喜怒不形于色,城府极深。而且,胡濙深谙国家大义,每次都暗中帮助那些名声很好的官员。

有人建议迁都南京,老臣问:朱棣的墓在哪?众人哑口无言

公元1449年,明英宗听信宦官王振之言,执意要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打败,发生“土木堡之变”,明朝50万大军几乎覆没,明英宗被俘。瓦剌人乘胜攻打明朝,直逼北京。面临突如其来的变局,明朝官员们以为“靖康之耻”将再一次来临,所以纷纷建议放弃北京,迁都南京。满朝官员中,只有兵部侍郎于谦等少数人反对迁都,群臣争论不休,孙太后和郕王朱祁钰不知如何是好,关键时刻,一位老臣出马,问了一个问题,就镇住了所有大臣,此人就是胡濙。

有人建议迁都南京,老臣问:朱棣的墓在哪?众人哑口无言

据冯梦龙的《智囊全集》记载,74岁的胡濙问大家:

我朝太宗定陵寝于何处?其子孙焉能弃祖宗而奔其他?

胡濙的意思是说:你们知道朱棣(明太宗)的墓在哪里吗?他的子孙能丢弃祖宗的陵寝而南​​​迁吗?

这句话问得铿锵有力,那些主张迁都逃跑的大臣,听到此话后,都哑口无言。最后朱祁钰和孙太后决定,不迁都,要和瓦剌人决战。

有人建议迁都南京,老臣问:朱棣的墓在哪?众人哑口无言

《明史》也有相关记载:

英宗北狩,群臣聚哭于朝,有议南迁者。濙曰:“文皇定陵寝于此,示子孙以不拔之计也。”与侍郎于谦合,中外始有固志。

胡濙身为老臣,他知道朱棣把陵寝定于北京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天子守国门”,让明朝历代皇帝守住北京。所以,在关键时刻,胡濙振臂一问,无人再敢言迁都之事,为于谦组织“北京保卫战”打下基础。

胡濙历经七朝,胡濙从建文二年开始为官,历经建文帝、明太宗、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正统)、明代宗、明英宗(天顺),七朝老臣,活了89岁,是明朝的一代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