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的尴尬:打拼多年 赶上荒年

独角兽的尴尬:打拼多年 赶上荒年



在某知名财经号上,一位投资者调侃,独角兽这种美丽的动物吃什么?——答:韭菜。


2018年,美团、小米等独角兽公司集中IPO,谋求估值变现。天时不足,这些急切等待敲钟的公司,或许努力多年,赶上荒年。



人效比小米低11倍 美团的边界卡在IPO



衡量一家公司的价值,“人均创造营收”与“人均创造利润”是关键值。冲击IPO的独角兽,无不努力自证数据优异。


近期,《1个小米员工≈11个美团员工》刷屏。


小米员工人均创收789.6万元,美团仅为72.6万元。在6家新经济巨头中,美团人效垫底。


由于美团2017年净利润为负,其人均创造利润无法计算。于是,在6家排名中,京东的人均创造利润靠后。


究其原因,京东人数拖了后腿。京东员工数,为小米的11倍,阿里的2.4倍。


独角兽的尴尬:打拼多年 赶上荒年



员工人数多,是好还是坏,要看所处的时机。


美团的地推铁军,助其攻下四五六线城市,却也因人太多、用人成本高,从娘胎里带来局限性。再往上,是老牌OTA们经营多年的平台、技术与行业高端人脉天花板,美团并不擅长。



IPO后 地推铁军去向存疑



创业多年,王兴对于边界的思考从未停止。


从千团大战中胜出,美团站队腾讯、反目阿里。在网约车战场,美团抗衡滴滴。酒旅市场,大者恒大的局面在继续,美团始终不敌携程系。外卖领域,美团与饿了么火拼,补贴吸引来的原生用户群粘性不足。


美团引以为傲的,是其地推铁军。美团点评餐饮平台总裁王慧文,王兴的同学兼创业合作者,曾在源码资本2017年码会上,表示“美团的战略不止于农村包围城市”。


创业初期,美团规模庞大的地推铁军,在四、五、六线城市,乃至更小的县城,覆盖车站、饭店、小旅馆,以原始的人工助推方式,推动其到店、酒旅业务隆隆运转。


5、60岁,不会使用智能机,更不会操作在线预订系统的小旅馆老板,甚至放心出门打麻将。美团bd在酒店前台代为经营下单。


这是最笨的方式,却也暂时有效。


对地推策略,王慧文也曾表示“分出胜负时,一定会在小城市撤退,边算帐边开城市。”毕竟,头部城市的人更有钱,对美团诱惑力更大。


然而,2018年夏,美团IPO钟声邻近,地推铁军的位置却分外尴尬。


上市常与裁员相依偎。在一款匿名软件上,多位认证“美团员工”表示担忧。“erp部门的pip要开始了”。“支付部门也是”。这些人爆料。


独角兽的尴尬:打拼多年 赶上荒年



野蛮地推适合成长初期的美团。想真正长成寡头,美团的商业模式需要迭代。


靠地推大军,美团酒旅能达到的高度,与去哪儿网在2016年所取得的程度平齐。再往上,地推是掣肘,梯子突然到了尽头。



风终于吹不动猪了?



再回到补贴输血,争夺市场份额,成功上市圈钱的美梦上。


2016年、2017年,雷布斯和王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不着急上市”。但2018年,这两家独角兽齐齐冲向港交所。


说好的太早上市,扼杀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公司呢?哪怕估值并不优秀。


原因可能只有一个:留给它们找接盘侠的时间不多了。


作为连续创业者,王兴不止一次尝过缺钱的滋味。因为买不起服务器带宽,从把如日中天的“亲儿子”校内网,贱卖给陈一舟的事,恍如昨日。


吃一堑长一智。美团在王兴的无边界扩张中,拼命努力赚钱。摊子铺得很大,涉及诸多高度依赖烧钱抢市场的业务。


美团股书披露,2015年至2017年,美团点评年内亏损金额分别为105.19亿元、57.95亿元和189.88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59.14亿元、53.53亿元和28.53亿元。


而美团拿下摩拜,相当于再娶了一个烧钱大户。


于是,到了那么一个节点。也许公司资金链不继,也许投资人逼迫变现,走向港交所成为美团未必情愿,但唯一的选择。


关于小米和美团上市这件事上,鼎晖创投创始人王功权的话颇有深意:小米和美团IPO三个月的股价走向,将深刻影响中国创投业的投资价值取向。它们在这个历史阶段,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好,则大家继续做爆炸成长梦想;不好,则风险投资的一个泡沫时代结束。


从2014年敞开的互联网创投风口,也许吹不动那么多猪了,也吹醒一批人。


在创投的丛林法则中,实打实去积累用户带来的成长,比不上补贴换市场份额数据漂亮。美团们不断亏损,甚至比友商补贴更狠砸市场份额。一轮接一轮,好比击鼓传花,成为在风口中吹起巨大的猪,博取那些想要翻十倍百倍收益的资金。


公司估值一轮一轮叠加,韭菜终究不够用。唯有IPO临门一跃,让股民为其巨亏买单。


有投资者表示,绝不会为美团600亿估值买单。1.美团没有阿里、腾讯、百度这样的护城河。2.美团靠打补贴抢市场,可代替性太大,无技术含量。3.美团巨亏,在商言商,腾讯又有多少血能输。4.盈利空间太小,无想象空间。


更可怕的事,来自于大环境释放的不利信息。


诸多独角兽纷纷割肉上市,迎头撞上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中美贸易战影响未消,股票还没到底。


业内人士认为,小米和美团的最后一轮投资方,上市时可能基本没有钱赚。2014年绵延至今的科技互联网泡沫,并非由小米和美团点评发起。但2018年,很可能由小米和美团点评,开启刺破的进程。


投资者在焦虑中捏紧钱袋,2018年或成荒年。美团们的股价,可能历史性见证创投冰点。



文中所涉及内容,均援引自门户网站公开报导:

1.《1个小米员工≈11个美团员工》

搜狐科技:《1个小米员工≈11个美团员工!图解新经济六巨头哪家员工创收多》

2.美团王慧文表示“美团的战略不止于农村包围城市”

搜狐科技:《王慧文:美团“农村包围城市”是一个误解》

3.美团内部员工对于裁员的担忧

内容来源:蜂秘APP,美团网认证员工,爆料截图

独角兽的尴尬:打拼多年 赶上荒年



4.鼎晖创投创始人王功权不看好小米和美团股价

新浪科技《好一个IPO“拼多多”》

5. 有投资者表示,绝不会为美团600亿估值买单

独角兽的尴尬:打拼多年 赶上荒年

欢迎点击关注【小毛哥财经】,获取更多优质财经专业知识分享及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