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如果当时的日本不打美国,而是选择和德国一起联手对付苏联,那么结局会怎样?

beyond黄家驹的歌迷



1941年6月22日,蓄谋已久的德国出动550万军队,分三路突袭苏联。战争初期,由于苏联疏于戒备,加上德军战术得当,德军进攻势如破竹,苏联损失惨重。于是,希特勒希望亚洲盟友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和远东,东西夹击苏联,在莫斯科会师。然而,打着小算盘的日本却“背弃”德国,反而不自量力的选择南下偷袭珍珠港,正式向美国宣战!

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将世界最强大的美国拉入二战,这被很多人认为是日本在二战期间犯下最大的战略失误,得知珍珠港事件后的德国元首希特勒甚至在公开场合痛骂日本是“喂不饱的猪。”

在希特勒看来,日本应该与苏联联手解决掉苏联之后,再迫使英国投降,最后占据亚欧大陆之后再和美国较量。而日本提前惹恼了美国,不仅打乱了希特勒的战略部署,而且提前将中立的美国推到盟国方面,而此时的法西斯国家尚没有与美国开战的实力,使得战争胜利的天平彻底倒向了反法西斯国家。

那明知国力不如美国的日本为何没有进攻苏联,而是选择了南下主动发起“珍珠港”事件?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一、日本没有北上的能力。

日本要背上进攻苏联,依靠的是步兵、装甲兵。而日本最强大的兵种则是以航母在核心的海军,因此,日本北上进攻苏联,无疑是扬短避长。

而苏联则相反,海军不济,但陆军和空军尤其是崇尚火力压制的炮兵实力强大,最重要的是苏联对日作战准备充分。这体现在:1、斯大林在与德国较量的时候,始终没有放松对日本的警惕。一方面,斯大林要报1905年的日俄战争之仇;另一方面,在苏联刚建立之时,外国反对势力组建军队干涉俄国革命,日本出兵最积极、人数最多。可以说,当时的苏联早已把日本视为假想敌。


因此,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德国兵临莫斯科城下的危险情况下,斯大林依然保持了庞大的远东方面军:作战人员约70万人、火炮10000门、坦克3188辆、飞机4140架,合计32个师……实力不可为不强!

我们再来看下盘踞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实力:最初的关东军只有5万人,后来扩编到了35万人,1941年7月份再次扩编到了85万人,另外装备有飞机1025架,坦克414辆。

从两者的实力对此上看,苏德战争爆发的1941年,日本的关东军只有人数占据优势,其他各项武器装备均处于劣势,特别是坦克,几辆日本坦克都不是一辆苏式T——34的对手。况且,苏军经过连年战争,在兵员素质,战略战术等方面更是强于日本。

早在1938年的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战争中,日军早就尝到了苏军钢铁洪流的厉害,这种巨大的心理阴影,使日本认识到战胜苏联远东集团军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后勤。苏德战争是在6月份打响,假如日本参战最好的时机是在8月份,俄罗斯的冬季是在10月份,只有两个月战争的时间,要保障85万大军穿越2000公里的西伯利亚平原,后勤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二、北上之后,日本能得到什么?

其实,日本是个非常善于算账的国家,要北上进攻苏联,就必须考虑一下与苏联宣战后能得到什么好处?很显然,日本算出的结果很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假如日军能够北上夹击苏联,腹背受敌的苏联投降,那么日本得到的要远比失去的更多。由于德军在欧洲部分进展迅速,实力强大,日本只是个配角,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原因,战后利益分配上德国肯定要欧洲部分,日本得到的只是一毛不拔的西伯利亚平原。这种赔本的买卖,日本肯定不干。

当时,日本最缺的资源是石油、铜、锡、橡胶、铁矿石,大米。这些东西,西伯利亚没有,而东南亚就有现成的。

东南亚是美、英、荷、法的殖民地,然而,英国、法国、荷兰都不足为惧,唯有实力强大的美国是日本的噩梦。因此,日本认为,只要痛击美国,迫使美国回到谈判桌上来,承认既定事实,让东南亚拱手让给日本,那么日本可以立刻得到自己想要的资源。

所以,南下占领东南亚比北上进攻苏联更有利可图。

三、国际形势。

1911年,日本和美国签订了三十年的贸易协议,美国一直向日本供应石油、钢铁、橡胶等战略资源。然而,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严重侵害了美国的在华利益,罗斯福多次警告日本撤出中国,恢复战前态势!而日本军部无视美国警告,变本加厉的不仅没有退出中国,反而进一步突袭了越南金兰湾,将魔爪伸向了中南半岛,日本的侵略行径最终让美国忍无可忍。

1939年,美日贸易协议到期之后,美国对日本开始了全面经济制裁,禁运石油等战略资源,并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这对于全面侵华战争最激烈、已将战争经费占比提高到54%的日本起来说,打击是致命的。

1941年,东条英机取代近卫文麿成为日本首相之后,开始逐渐不满美国的制裁,并认为只要歼灭美国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利用美国重组舰队、太平洋无强大对手的时间,利用中国和东南亚的资源迅速壮大自己,到时候美国不得不承认既定事实。

然而,日本严重低诂了美国的能力,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使得日本迅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被日本偷袭后的美国,不仅没有因为珍珠港的惨败退出亚太地区,反而短期内挫败了日本的进攻锋芒,然后爆发出惊人的军工生产能力。据战后统计,美国参战后,建造和改装航母多达155艘,生产飞机300000架……

四、中国战场的反攻。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之后,经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日本有120万军队被拖在了中国战场。可以说,当时的日军已是强弩之末,假如日军北上攻击苏联,中国的战略反攻会提前到来。到那时,中苏联军很有可能会把日军消灭在广阔的西伯利亚平原上。

所以说,算清了这笔账的日本为了巩固已得的有利态势,达到自己以战养战的目的,只能南下挑战美国了!


独舌视界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出动550万军队、分三路突袭苏联。战争初期,德军势如破竹,苏联损失惨重,希特勒希望日本出兵西伯利亚,东西夹击,在莫斯科会师。然而,日本却选择了南下偷袭珍珠港,这被很多人认为是日本的战略失误,希特勒也痛骂日本是“喂不饱的猪。”


因为在希特勒看来,应该德日联手解决掉苏联之后,再迫使英国投降,最后再和美国较量,日本提前惹恼了美国,彻底打乱了希特勒的战略部署。

那日本为何没有进攻苏联而是选择了南下发动“珍珠港”事件?

一、日本没有北上的能力。

斯大林在与德国较量的时候,始终没有放松对日本的警惕。一方面,斯大林要报1905年的日俄战争之仇;另一方面,在苏联刚建立之时,协约国组建军队干涉俄国革命,日本出兵最积极、人数最多。苏联早已把日本视为假想敌。

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的情况下,斯大林依然保持了庞大的远东方面军:人员70万人、火炮10000门、坦克3188辆、飞机4140架,合计32个师。

再看日本关东军的实力:最初的关东军只有5万人,后来扩编到了35万人,1941年7月份再次扩编到了85万人。具有飞机1025架,坦克414辆。

经过对比之后可以发现,日本的关东军只有人数占据优势,其他各项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特别是坦克,几辆日本坦克都不是一两苏式T——34的对手。况且,苏军经过连年战争,在兵员素质,战略战术等方面更是强于日本。


早在1938年的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战争中,日军早就尝到了苏军钢铁洪流的厉害,这种巨大的心理阴影,使日本认识到战胜苏联远东集团军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后勤。苏德战争是在6月份打响,假如日本参战最好的时机是在8月份,俄罗斯的冬季是在10月份,只有两个月战争的时间,要保障85万大军穿越2000公里的西伯利亚平原,后勤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二、北上之后,日本能得到什么?

假如日军能够北上夹击苏联,迫使苏联投降。由于德军在欧洲部分进展迅速,实力强大,日本只是个配角,战后利益分配上德国肯定要欧洲部分,日本得到的只是一毛不拔的西伯利亚平原。这种赔本的买卖,日本肯定不干。

当时,日本最缺的资源是石油、铜、锡、橡胶、铁矿石,大米。这些东西,西伯利亚没有,而东南亚就有现成的。


东南亚是美、英、荷、法的殖民地,英国法国荷兰都不足为惧,只要痛击美国,迫使美国回到谈判桌上来,承认既定事实,日本可以立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所以南下比北上有利可图。

三、国际形势。

在1911年,日本和美国签订了三十年的贸易协议,美国一直供应日本石油和金属物资。然而,日本全面侵华严重侵害了美国在华利益,罗斯福多次警告日本撤出中国,而日本军部却进一步突袭了越南金兰湾,这让美国忍无可忍忍。在1939年,贸易协议到期之后,美国对日本开始了全面经济制裁,禁运石油,并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这对于战争经费占比提高到54%的日本起来说,打击是致命的。


1941年,东条英机取代近卫文麿成为日本首相之后,认为只要歼灭美国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利用美国重组舰队的时间,日本完全可以利用东南亚的资源迅速壮大自己,到时候美国不得不承认既定事实。

然而,日本严重低诂了美国的能力,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时日本迅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四、中国战场的反攻。

日本全面侵华之后,经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日本有120万军队被拖在了中国战场。当时的日军已是强弩之末,假如日军北上攻击苏联,中国的战略反攻会提前到来。到那时,中苏联军很有可能会把日军消灭在广阔的西伯利亚平原上。

所以说,日本为了以战养战,只能南下。


品读春秋001


日本北上打苏联?不说远东的百万苏军日本打不过,就是没苏军,就日本那悲催的后勤,北上的话也就是冻死在西伯利亚大荒原上的命。

远东的兵力对比上,苏军一直占优:

因为在莫斯科战役期间,苏联从远东抽调了一些部队增援莫斯科,所以很多人觉得如果日本北上攻击苏联,牵制住远东苏军,那么德国就有胜利的机会。然而实际上苏军在从远东抽调部队的同时,也重新组建了大量的新部队填补空白,远东的兵力不降反增。

苏德战争爆发时,远东共有苏军70万,到1941年12月1日,远东苏军数量增加到了134万,而到了1942年7月1日,远东苏军更是增长到了144万。相比之下,日本关东军的兵力并不占优势,即使发起进攻,苏军也足以应对,不会停止向莫斯科抽调部队。

日本悲催的后勤能力,也难以发起大规模的攻击:

虽然理论上日本如果不南下,而是选择攻击苏联,可以抽调更多的部队加强关东军。但是日本有限的后勤能力制约了它的兵力投入。在诺门坎战役期间,日本关东军调动了所有的机动车队,结果却没法保证一个师团的后勤供应,日军不得不步行赶往前线。

而在英帕尔会战期间,日本不到10万人,南方军就已经没有办法维持后勤。日军士兵的口粮到最后都无法得到保证,大批士兵饿死在路上。英帕尔会战是在热带,日军尚且如此狼狈,在寒冷的西伯利亚大大荒原上,日军要是后勤跟不上,就只能冻死。

所以日本即使不顾自己的战略需要,冒险北上,充其量不过能发动10几万人规模的攻势,面对对面的百万苏军,基本是肉包子打狗,更不可能改变苏德战争结局。


不沉的经远


假设日本没有进攻美国而是帮助德国夹击苏联,那么日本将死的更快。

首先,9.18事变时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其实从那时起苏联对日本就有了戒心,苏联当时暗中援助东北抗联其实就对日本的警告,如果日本真的想配合德国两面夹击苏联,那么苏联首先就会大规模援助东北抗联乃至国民党政府和中共,这后果日本可能无法承受,因为那样一来,东北抗联在衣食无忧弹药不缺,而且疲惫时可以光明正大的退到苏联修整,而日军将无法消灭抗联,抗联在杨靖宇等领导下,将会迅速的发展起来,那东北很快就会成燎原之火,这后果日本绝对承受不了的,

其次,苏联还会大规模公开的援助国民党政府和八路军,可能还会大规模的派出援华空军配合国军作战,当时苏联工业很强大,要援助中国几十个师的装备那很容易的,当八路军将不在缺衣少食同时也不在缺弹药时,那对日本来说绝对是噩梦。

最后说,就算日本军事上真的出兵苏联,那么国军和八路军肯定不会看热闹,出于唇亡齿寒的道理,都会在战场上大举反攻,而当时的日本最害怕这种局面发生,因为那样一来,日本将两面作战,日本当时哪有那实力。


天宇的文史情怀


这样做没意义,不具备可行性,直接导致日本会输的更惨。

很多人都知道日本当时有北上和南下两个战略方向,最后的结果就是南下占了上风。为啥南下会占上风?南下派得势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北上苏联的可行性太低,利润太少,短期内还尝不到甜头,这么多缺点摞一起,你还北上干啥?

北上苏联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苏联这个土地面积,一个西伯利亚就有1300万平方公里,你日本该往哪个方向打?这就是个问题。你想打莫斯科,不好意思,这有5000多公里的距离。别的不说,就西伯利亚这1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够日军喝一壶的了,进去之后要后援没后援,要补给没补给。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你运兵都成问题。

最关键的是,苏联还时时刻刻提防日本,即便对德国开战了,苏联也丝毫没有放弃对日本的警觉。远东地区的苏军数量一直是在百万左右,而且越来越多,就是担心日本背后骚扰。即便莫斯科战役,苏联最艰难的时候,他抽掉了远东地区的士兵,他依旧补充了新兵,保持远东地区的兵力。

如果日本入侵,他面对的是苏联的百万大军,以及漫长的补给线,以及远东的冰天雪地。这仗日本能打赢么?日本派出百万大军过去了,打的赢打不赢还是个问题。远东苏军就光消耗,都能给日本的侵略军消耗干净了。进去了的日军不是想着如何抢西伯利亚的资源,而是抢着活着出去。

如果日本进攻苏联,他至少派出百万大军,几千辆坦克,这坦克他是没有那么多,而且,他出兵了,你要知道,他进攻苏联需要的兵力要远比进攻东南亚需要的兵力要多。那么他在中国的兵力一准空虚,到时候就是被反击,这个结局,是会直接让日本几十年来的努力直接付之一炬的。

他对美国开战,目的不是占领美国,而是夺取东南亚的资源地,切断东南亚美军后路,到时候盘算着和美国谈和。日本也是深知美国的实力,他要的是赌一把,毕竟东南亚那些资源都是现成的,打苏联打美国,如果对方铁了心收拾你,结果都是一样的,权衡一下,还是打美国划得来,毕竟美国离得远,还有个孤立主义作祟,有可能最后的结果就是谈和。只可惜,日本赌这一把,赌输了,输的干干净净。


军武文斋


其实在历史上日本有过两种想法,一种是进攻苏联,被称为北进战略,另外一种就是进攻东南亚地区也就是所谓的南进战略。这两种战略是为了服务于日本的称霸亚洲和太平洋的最终战略构想。但是北进战略也就是题主所说的进攻苏联的构想在日本和苏联的战争中破灭,最后无奈之下转向了南进战略也就是入侵东南亚,但是日本在东南亚的入侵严重损害了美国,英国在东亚的利益,于是英美发动石油禁运。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为了打破现状,于是就出现了赌国运的珍珠港事变,事实证明,在经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赌国运之战后,日本的运气似乎耗尽,这一次败的十分彻底。下面我们可以看看日本的北进战略的失败。

日本北进战略的过程和破产

北进战略的形成是广田弘毅内阁的成立,广田弘毅的内阁的成立标志这日本彻底法西斯化。这是因为日本爆发了著名的二·二六事件,1936年2月26日,日本军队中的“少壮派”青年军官进行武装政变,他们带着部队占领了政府重要机关,并且攻击高级官僚的府邸,他们杀死内务大臣斋藤实、财政大臣高桥是清,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等人,向陆军大臣提出“兵谏”,要求成立“军人政府”,建立军事独裁,但是这场兵变很快就被镇压。但是兵变之后军部的话语权迅速增加,而广田弘毅政府就是在此之后成立,此后在军部的要求制定了《国防国策大纲》,里面就提出要倾注所有军队使得苏联屈服,其实这也是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对于苏联的常态,不过这里面的话标志着日本意图北上。

但是苏联不是好啃的骨头,在日本搞出九一八事变之后,苏联在远东的兵力有11个师,战车有600多辆,飞机五百多架,军舰十四艘,总兵力有23万之多,而日本的兵力在东北只有苏联的三分之一,飞机只有80架。1938年7月末8月初,苏联和日本爆发了张鼓峰事变,这场由日本第十九师团长尾高龟藏在苏联军队修筑工事之后,双方为了为了争夺张鼓峰发生战斗

日军参战总人数近7000人、火炮37门。 苏军在8月5日前,在战斗行动地域集结了1.5万余人、237门火炮、285辆坦克。另有250架飞机支援苏军部队行动。

结果日本失败,但是苏联无意扩大事端,于是双方最终签订停战协定。随后日本在1939 年开始试探性的发动了诺门坎战役,意图搞清楚苏联的作战实力,这场战争一共打了135天,双方投入兵力20余万人,但是以日本的失败而告终。

两场战役下来,日本的北进战略彻底失败,加上中日战争的扩大化,使得日本开始无力北上进而转化为南进。


人者仁义也


战局会被扭转,历史会被改写。



beyond黄家驹的歌迷


历史没有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