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賺錢撕裂的農業

現在農業圈,有兩種消息以前都是新聞,現在已經老生常談,比如糧食年年增產,國庫盈餘很多,但是進口卻不斷加大、油料作物缺口很大,仰仗進口,但是中國本土農民卻不願意種、經濟作物市場動盪,一會滯銷,一會又價格猛漲,農民種地跟賭博一樣,玩的是心跳、農資越用越多,農產品質量越來越差,農作物的病蟲草害越來越多、土地撂荒,越來越嚴重,但是卻有越來越多的農民 不願意種地……,然而不管進與出,也不管你大或小,好像都掀不起什麼波瀾了。


其實農業與很多行業一樣,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行業,只是在當前農業轉型的時期裡,大家看到的方向不一樣而已。但有一點是明確的,當前進入農業的人,對農業的態度普遍比較樂觀,所以他看到的都是機會;而當前退出農業的,肯定是受到了教訓,對農業有了悲觀的想法,不想或不敢堅持,因為他看到的都是陷阱了。

中國農業,賺錢,賺快錢,拼命賺錢,像是把農業撕了一般。

被賺錢撕裂的農業

第一:糧食年年豐收,進口卻不斷加大

中國自古是農業國,農耕文化很發達。以前的中國農村很穩定,農耕技術傳承的很好,大家誤認為中國農業技術很發達。


其實,中國農業以前走的精耕細作路線,以前的東西確實好吃,白麵饃噴香,但是產量不高,所以以前大家都餓肚子,吃飽的時候不多。後來化肥的大量使用,農作物產量上升,雖然品質在下降,但是至少養活十四億人。絕大部分人吃穿不愁,而且現在剩飯剩菜幾乎都被倒掉,浪費嚴重。所以後來才大家一致認為中國農業是走產量路線,重量不重質,先讓大家吃飽再說。這樣做其實也只是從改革開放開始做,不過短短四十多年時間。


所以這就是個困局,國庫糧食多,每年進口也在增多,所以糧價不可能高,糧價不高,農民賺不到錢。有人會說農民賺不到錢就不會不種地,這樣糧食供給不就少了,糧價就上去了,農民不就賺到錢了。這個想法很天真,先不說這樣的風險有多大,中國缺糧食會產生什麼後果,蘇聯當年組織過工兵搶糧隊。現在打工比種地賺錢,能在家裡堅持種地不打工的,要麼年齡太大,外邊不好找工作,要麼家裡有事走不開,總之一句話,都不是什麼有錢人,不種地一年試試,沒有收入一年試試,現在每個人一天能離開花錢不能,別別人沒亂,自己手裡沒錢,先亂起來。所以中國種地的農民幾乎都是被迫的,有出路誰還種地。沒有出路,繼續種地,只能導致越來越貧窮,這是個死循環。

我們年年豐收,卻喂不飽自己...而這一現象背後所隱藏的,實際上則是我國農業長期以來積累下的深層次問題。


1.農業生產結構性缺陷


目前,在我國農產品中佔據主流地位的是雜交水稻一類的高產作物。此類作物雖然高產,但實際品質卻無法保證,加之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更使得糧食的質量大打折扣。

這也導致了我國農業生產中,低檔次農產品長期過剩,高檔農產品卻供不應求!

2.農業生產效率低下


以美國為例,他們以不到1%的農業人口養活了全國3億的人口,還有大量的餘力用來生產出口。


但是在我國,幾千年來一直都是採用以家庭為小單位的分散化生產模式,即使在今天機械化生產也遠遠沒有得到普及——人的雙腿再怎樣也跑不過汽車,因此,高企的生產成本和低下的生產效率,也在不斷制約著我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3.耕地面積不斷下降

從2001年開始,隨著國內房地產行業的不斷擴張,我們的耕地面積就一直在不斷縮小。再加上農業用地汙染、肥力下降以及鹽鹼化等問題,中國農業用地早已吃緊!


目前,國內耕地面積已下降至20.25億畝!


農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中華民族要想真正的崛起,真正意義上在世界舞臺再續輝煌,就一定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業領域所面臨的種種問題!


被賺錢撕裂的農業

第二,經濟作物市場動盪,一會滯銷、一會價格猛漲,種地像賭博。

種經濟作物的農民,比大田作物相對有錢,但是日子好過嗎?不好!首先種大田的閒,種經濟作物的累,有幹不完的活。

幹活也就罷了,偏偏農作物價格不穩定,一會高,一會低,種地跟賭博一樣,玩的是心跳。為什麼呢?

答案也是,大量使用化肥,種植出來的農產品同質化嚴重,沒有特色,賣的時候看運氣,有的時候種植面積少,或者出現天災人禍,市場上少了,價格高了,就能賺到錢。一旦某種作物價格高了,有人賺到錢了,大家就會眼熱,都去幹,結果很快第二年就賠錢了,所以很多種水果種蔬菜都說,一年賺,一年賠,一年不賺不賠。這樣真的好嗎?有誰願意兩年白乾呢?

當然這兩年也有,也在宣傳,品質農業,也有人種出了天價葡萄,天價草莓,還有比較貴的褚橙,但是還是太少,他們不是主流,絕大部分果農菜農還都是很發愁農作物價格,還在為今年是賠是賺擔憂。

導致農業不安定風險的因素很多,主要體現在:

1、天氣。說到底,農業就是一個看天吃飯的行業,天旱可以選擇澆水,天澇呢,你能堵住天空不讓下雨嗎?況且很多地方澆水也不方便,碰到惡劣反常的天氣,只能自認倒黴。

2、市場。市場從來都不是一個安分體,就像浴缸裡的水,躺一個正常的人洗澡正合適,這時來個大胖子,躺進去水都擠壓出去了,如果不增加浴缸的尺度,那隻能調整洗澡者的尺寸,否則就會出現各種不適。

3、技術。技術就是種植戶對作物的管理水平,所謂管理出效益,有好的市場行情,沒有好的產量也是白搭。

受這三條主要因素的制約,很多種植戶的心裡始終都是矛盾的,種少了不賺錢,種多了賠不起,感覺種地比賭博還刺激。

被賺錢撕裂的農業

所以,真心建議種植大戶種什麼作物都要謹慎些,不要受一些相關部門的鼓動或市場表象所誘惑,擴大規模種植更得小心謹慎,細心做好市場調研,評估市場風險和種植風險,而不是人云亦云或頭腦一熱眼睛一閉,媽的拼了。

為什麼中國農業會出現這種被拼命賺錢撕裂的困局呢?因為大家都想賺快錢了,其實快錢不快,慢錢不慢。

想賺快錢,必然會選擇門檻不高的,大家都能幹的,就好比什麼東西賺錢了,大家都去種,這種必然門檻不高 ,大家都能學會,大家都去幹,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家賺的錢都越來越少,甚至會有人破壞規則,最後大家都不賺錢。

那些賺慢錢,必然會選一個門檻高的,不是什麼人都能幹的,比如褚橙,褚時健75歲種上,他花了十年時間鑽研怎麼才能種好橙子,攻克了很多技術難關,比如一畝地種多少棵最合適、怎麼灌溉、怎麼測土施肥、怎麼剪枝,怎麼控制大小年問題等等,攻克了這些難關,他才保證了褚橙的穩定供給。看上去他剛開始沒賺錢,甚至賠錢 ,但是他的時間用在正確的地方,時間的積累帶來技術的成功,技術的成功轉化成資源,然後他賺到錢了錢。

人們越來越關注安全的農產品了,而目前市場上根本就沒有多少值得信賴的優質安全的農產品品牌,這需要時間去慢慢累積,再以時間累積的基礎之上,才可以建立起真身的優勢,我們做不到太多的思考那種風險控制模式,但是種出來的好東西,然後找能夠思考控制風險模式的人來合作還是沒問題的,於是,我們目前所要做的還是要在優質農產品生產上下功夫,如果你沒有種植好產品的能力,你就可能會錯失未來,並且很難打破種地就是賭博的咒語。

做農業,最寶貴的是兩樣東西,一是資金,二是時間,資本推動,投錢了確實能推動很多行業的發展,但是這也是建立在賺到錢的基礎上,農業靠資本推動,風險太大。所以做農業的最需要時間,常年累月的時間積累,形成技術突破,轉化為資源,賺到錢,比如褚時健,比如袁隆平,他們都成為農業圈神的存在。

所以,做農業最好不要賺錢,既是剛開始為了活下去去賺快錢,也要在適當的時候停下來,積累資源,靠資源轉化為錢,這樣才能持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