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源:綜合施策推動水利事業健康發展

2019年來,門源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習近平總書記“四個紮紮實實”重大要求為引領,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政治站位,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決扛起生態保護這個最大責任,努力構建“水供給、水生態、水工程、水安全”四位一體的水生態文明體系,取得了水生態改善與促進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的積極成效。


注重民生保障,“水供給”能力不斷提升。

依託農村牧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加快推進水利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不斷完善供水管網,持續開展飲水安全運行管理和技術服務,全力保障農村牧區飲水安全,全縣水資源保障供給能力不斷提高。實施了總投資1680萬元的2019年農牧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目前,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完成投資1500萬元,鞏固提升了26個行政村4632戶19450人的安全飲水條件。實施了投資200萬元的2019年飲水安全維修養護工程、深度貧困地區人畜飲水補短板工程,年內可完成投資100萬元。實施完成了浩門鎮供水管網改擴建及青石嘴鎮供水工程,累計完成投資3961萬元。同時,注重供水設施設備養護,經常性開展水源地、引水口、供水管網和管道建築物的巡查檢查,維護維修老舊破損設施,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人畜飲水正常供應。

注重環境保護,“水生態”建設持續強化。

持續開展水利法律法規、水資源保護知識宣傳,深入推進河湖長制工作,建立了縣、鄉、村河長制組織體系,嚴格按照《河長巡查制度》,開展巡河、巡湖及督查工作,紮實開展了河湖“清四亂”專項整治行動,全縣共排查問題46處,現已全部銷號,共投入資金300餘萬元,清理河道約540餘公里,清除垃圾2000餘噸,累計拆除違建數量66處。將全縣所有水電站納入河湖長制管理體系,確定了各水電站責任河長,除老虎溝河道1家水電站正在停產整頓、元樹二級水電站已停建並完成生態恢復外,其餘水電站均已建立生態基流保障監控系統,生態基流得到全面保障。


注重項目引領,“水工程”助力民生改善。

把水利項目建設作為拉動縣域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引擎,作為實現轉型發展的主要抓手和縱深推進民生工程的有力支撐,在“爭”字上用足心思、在“推”字上狠下功夫,水利項目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9年共開工水利建設項目23項,總投資10.02億元。其中浩門鎮老虎溝水源地二級保護區水源地保護工程、陰田大溝溝道治理工程等續建項目共9項,總投資1.61億元,累計完成1.41億元,完成率為88%。門源縣吊溝流域封禁治理工程、2019年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項目(浩惠灌區)等新建12項,總投資2366萬元,目前完成投資1773萬元,完成率為75%。已開工建設的浩門水庫及供水工程總投資5.36億元,預計今年可完成3000萬元。投資2.83億元的大通河流域(門源段)環境整治與生態功能提升工程正在有序建設當中,累計完成投資2億元,完成率為70%。

注重綜合施策,“水安全”順應群眾期盼。

積極開展防汛抗旱工作,及時召開防汛抗旱工作會議,簽訂防汛安全責任書,落實防汛責任,強化防汛物資儲備,加強鄉村兩級防汛知識及培訓,積極開展山洪災害防禦演練活動,確保了安全度汛,年內未發生洪澇災害。全年共撥付鄉鎮特大防汛抗旱應急補助資金60萬元。認真開展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工作,督促門源縣格林廣場項目、門源縣青石嘴旅客服務中心建設項目等12個生產建設項目編制了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表);完成了116個縣級水土保持區域監管圖斑的複核工作。嚴格水資源論證和實施取水許可,截止目前,新辦取水許可證12套,註銷取水許可證4套。完成了5個萬畝灌區、6個千畝灌區取水許可補辦工作。目前,共徵收水資源費32萬元,預計全年可徵收水資源費80餘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