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兩次婚姻,同樣名分不同態度:尊重,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歡迎關注 ,遇見同頻的人,有思考、會方法、懂生活。


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

——孟小冬


她,出生於梨園世家,九歲開蒙學唱老生,童聲稚嫩,卻清晰有力;

十二歲在無錫首次登臺嶄露頭角,十四歲在上海乾坤大劇場與明星大腕等同臺演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因此亮相名動上海。

當時的評論界贊她"扮相俊秀,嗓音寬亮,不帶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勢"。


孟小冬兩次婚姻,同樣名分不同態度:尊重,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她被譽為梨園"冬皇"——孟小冬。


孟小冬兩次婚姻,同樣名分不同態度:尊重,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年少一唱成名,再唱名動北平

孟小冬,出身京劇世家,她選擇走京劇這條路毫無懸念。

她的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淨。她的父親、叔伯等人都是京劇演員。

在這樣的梨園世家,孟小冬是從出生就耳濡目染認識了京劇。

九歲,她正式開始戲劇,師從她的姑父仇月祥學老生。姑父對她十分嚴格,學戲稍有差錯,就要責打。

但也因這份嚴厲,孟小冬才有後來紮實的功底和耀眼亮相;也因為所學是京劇中的老生,培養出她執著和英氣的氣質。


孟小冬兩次婚姻,同樣名分不同態度:尊重,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十二歲初登臺,十四歲就名聲大噪,讓一個少不更事的小姑娘,見識到了成人世界的繁華。

青春少年朝氣蓬勃,容易被成績衝昏頭腦,但是孟小冬沒有被讚揚誇獎擋住前進的路,她自小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腳步堅定地邁向想要走的路。

在上海那幾年,她一直在"大世界"乾坤大劇場裡唱開鑼戲,重要的第一場戲。

京劇的聖地在北京,1925年,孟小冬決定離開上海,隨師趕往北京深造。


孟小冬兩次婚姻,同樣名分不同態度:尊重,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不為眼前繁華矇蔽,而停止腳步,這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自愛。


孟小冬兩次婚姻,同樣名分不同態度:尊重,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拋輝煌為愛隱退,終是意難平

在當時,女子演坤角,與其他名角同臺實在是鳳毛麟角。可孟小冬偏偏是與戲劇特別有緣,她來北京第一場戲,就是當時名伶琴雪芳同臺合作,再次驚豔。

孟小冬的老生,扮相好,無脂粉氣,颱風瀟灑大方,嗓寬韻厚,不帶雌音,這在當時女扮老生中,極為難能可貴。

孟小冬來到北京的第一年,唱紅的同時,一生中刻骨銘心的愛恨糾葛開始了。

她在京演出頻繁,有緣與當時著名男旦角梅蘭芳合作,她的演技與梅蘭芳甚至可以相抗衡,一時成為了風靡九城的佳話。


孟小冬兩次婚姻,同樣名分不同態度:尊重,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世人如今只知旦角梅蘭芳,可那時,孟小冬是最紅的生角。二人乾旦坤生,各成一方,在好事者大力促成下,他們合作演出多個劇目,最後眾盼所歸的喜結連理,成為了戲壇的一對佳偶,從此孟小冬隱退不再上臺演戲。

因為梅蘭芳當時已經有夫人,孟小冬問及名分,給出的答覆是,梅蘭芳過繼大伯,所以繼承兩房,可以有兩房夫人,為此孟小冬深信不疑,所以另居一院。

但天不隨人願,情深且不壽。

1926年的一天,孟小冬的愛慕者王惟琛心懷怨恨闖進梅家,他本想殺害梅蘭芳,卻失手殺死了梅蘭芳的好友張漢舉。當時社會輿論大肆宣揚,梅孟二人的感情,也受到衝擊。

之後,,梅蘭芳大伯母去世,孟小冬以夫人身份前去弔唁。但是,梅蘭芳的夫人卻不同意孟小冬進門,無奈之下梅蘭芳勸孟小冬離開,這讓她心灰意冷,回到家中寒了心,也斷了情,二人正式分開。


孟小冬兩次婚姻,同樣名分不同態度:尊重,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之後流言四起,孟小冬連續三天登報啟事:

"冬旋經人介紹,與梅蘭芳結婚。名定兼祧,盡人皆知。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實踐前言,致名分頓失保障。雖經友人勸導,本人辯論,蘭芳概置不理,足見毫無情義可言。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

寥寥百字寫盡滿腔熱忱的錯付,寫盡對良人的心灰意冷,在愛情和尊嚴面前,孟小冬選擇了尊嚴。


孟小冬兩次婚姻,同樣名分不同態度:尊重,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這段青春年少時的愛戀,以天作之合開始,以萬念俱灰結束,她也再次闊別戲臺。


孟小冬兩次婚姻,同樣名分不同態度:尊重,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歲月艱難洗盡鉛華,拜餘師學戲

情場失意的孟小冬,再次投入刻苦專研戲劇中,到處拜師學藝。

1938年,正式拜餘叔巖為師,成為餘叔巖唯一的關門女弟子。其實,餘孟二人的緣分,要追溯到三年前,甚至可能更早。

那時候,曾有人給餘介紹弟子,但都被餘一口回絕了。餘對朋友說:"有些人教了也是白教,徒費心力。" 朋友問:"當今之世,誰比較好呢?"餘回答說:"目前內外行中,接近我戲路,且堪造就的,只有孟小冬一人!"


孟小冬兩次婚姻,同樣名分不同態度:尊重,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而早些年,孟小冬曾想拜餘為師,但餘考慮到與梅蘭芳的關係,一直未答應下來。最終皇天不負苦心人,孟小冬幾經周折,終於得償所願拜餘為師。

拜餘為師時,餘身體已經不大好,早已不登臺表演。

孟小冬就在學藝期間,一直殷勤侍奉,刻苦學藝,敬業執著。餘叔巖也傾囊相助,一招一式都務求完美。

孟小冬的戲路,也是從這時有了質的飛躍,從早期靠天分起家,到如今有實力可以和京劇老生翹楚抗衡,她走了10多年。


孟小冬兩次婚姻,同樣名分不同態度:尊重,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1938年12月24日,闊別舞臺六年之久的孟小冬再度登臺,一出《洪洋洞》,贏得了滿堂喝彩,也贏得了那一聲實至名歸的尊稱"冬皇"。


孟小冬兩次婚姻,同樣名分不同態度:尊重,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閱盡悲歡離合,守戲而居

1937年5月1日,上海黃金大戲院開幕,孟小冬受朋友邀請去參加剪綵。剪綵後下榻之地是杜月笙的府邸。朋友姚玉蘭,也是杜月笙四姨太,心知杜月笙心悅於孟小冬,最終撮合二人在一起。

其實,孟小冬一直知道杜月笙對她的好,早年無心,因為心已贈與他人,如今孤苦漂泊,是杜月笙的幫助和關懷才保她亂世平安。

跟隨杜月笙去香港,孟小冬只能算五姨太了。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選擇,為什麼?從之後杜月笙對孟小冬的態度,能解其中味。


孟小冬兩次婚姻,同樣名分不同態度:尊重,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1950年,杜月笙舉家準備去法國定居,出國前,孟小冬問杜月笙:""我跟著去,算是使喚丫頭,還是算女朋友呢?"

儘管當時杜月笙身體已經很差,哮喘嚴重,但是杜月笙決定正式迎娶孟小冬,給她一個婚姻的名分。

一個是讓你委曲求全,一個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尊嚴不是愛情給,也不是名分給,是用態度和行動去成全。

孟小冬一直陪伴杜月笙病床前照顧,杜月笙見人常說:"我這會才知道,愛一個女人與喜歡一個女人是不一樣的。小冬最好了。"

杜月笙離世後,孟小冬一人獨居臺灣,認真教導學生學戲,守著她的戲走完餘生。

她的這一生,見過了功成名就時的花團錦簇,也承受了黯然退場時的無人問津。

1997年,驚豔一個時代的"冬皇"在臺灣與世長眠。


孟小冬兩次婚姻,同樣名分不同態度:尊重,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年少演盡戲中人,他年成為劇中客。

世人評價她是:"生命力極其旺盛,有著持續不斷戰鬥力的人。是藝術家喜歡的那種骨子裡透著,那種孤獨和脆弱感的人。"

一個人在歲月長河裡,一直被人懷念和尊重,足以見得其藝術成就和修養之高。後世人對孟小冬的"尊重",除了對藝術的尊重,還有孟小冬用一生捍衛的自尊自愛。


孟小冬兩次婚姻,同樣名分不同態度:尊重,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孟小冬兩次婚姻,同樣名分不同態度:尊重,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守住成長路上的尊重

一個人走在成長的路上,為愛、為事業、為生活,會遇到考驗尊嚴的艱難選擇,如何守住這尊重,不盲從眼前,不迷茫未來?

01 尊重需要實力

舊時社會女子地位低下,最初,孟小冬學戲也被人輕視,但她沒有後退。她只著眼於付出更多的汗水,日復一日,練習唱腔手勢、眼神,為的就是登臺演唱,可以得到觀眾的認可。

她後來一開唱就能成功,讓人看到了她的實力,獲得了應該得到的尊重,有了"冬皇"的稱號。

即使在現代社會中,女性還是會遇到各種被歧視的問題。比如,有些工作單位不招聘女性,原因是女性會有哺乳期;還有,在對那些成功女性採訪時,經常問到的問題是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

很多歧視是隱形的,是不被覺察的性別歧視。

怎麼打破呢?靠實力。

沒有力量的反抗"不尊重",無疑是以卵擊石,最強大的反擊,就是讓自己有能力來應對這些歧視。

經驗豐富,是你挑工作,而不是工作挑你;

能力有稀缺性,即使你休產假,工作也會留下你的位置等你回來;

還可以,像張泉靈那樣反問記者,如果採訪男性,會不會問家庭事業平衡的問題。

只有自己擁有實力,獲得力量去爭取和維護尊重,才能得到尊重。


孟小冬兩次婚姻,同樣名分不同態度:尊重,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02 尊重需要自愛

孟小冬一生兩嫁,一嫁三姨太,再嫁五姨太。與梅蘭芳和杜月笙的情感糾葛撲朔迷離,也成為當時大眾茶餘飯後的談資。

那些風言風語,也常常傳入孟小冬的耳中,流言蜚語不曾動搖她對感情的認識,她有她的解讀,有她的底線。

她與梅蘭芳,求的是一份理解與尊重,所以她要爭名分,但梅蘭芳無意給她。

嫁給杜月笙,外人不看好,她跟隨多年不提名分,是因為杜月笙給了她寵愛和足夠的尊重,終有一天會給,她無需去爭。

她學戲劇求一個精,談感情求一個懂。

有底線的自我尊重,是對自己的愛,是一種對自己人格的重視和肯定。

守自己的底線愛自己,不會被人輕視,也無懼外界帶來的干擾,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孟小冬兩次婚姻,同樣名分不同態度:尊重,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03 尊重需要互相成全

拜餘叔巖為師,孟小冬曾花費五年時間。後來餘叔巖去世,她悲痛寫下輓聯。

跟隨餘叔巖學戲劇時,孟小冬一直尊重餘設立下的規矩,一齣戲不夠完美絕不登臺。

這一習慣,一直持續到她晚年教授弟子。她教導弟子,也要學戲精益求精,不完美的戲絕不登臺。

她尊重臺上的藝術,尊重臺下的觀眾,給別人足夠的尊重,自己也獲得同樣的尊重。


孟小冬兩次婚姻,同樣名分不同態度:尊重,是懂你所想盡力成全

讓自己尊重別人,是一種修養;讓別人尊重自己,是一種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