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观察丨金东:“灰色地带”怎么消除?“三色”警示让日常监察监督“长牙带电”

基层观察丨金东:“灰色地带”怎么消除?“三色”警示让日常监察监督“长牙带电”

村级公权力运行中有一个虽然触及“警戒线”但尚未越过“高压线”的“灰色地带”,在这个地带往往会出现许多涉纪信访。问题经调查后只要调查处理结果够不到“撤销党内职务” 以上处分,就容易出现被调查处理的人“无所谓”,而信访举报人对调查结果又“不满意”的现象。

基层观察丨金东:“灰色地带”怎么消除?“三色”警示让日常监察监督“长牙带电”

轻违规轻违纪轻违法, 事情看上去虽“小”,政治影响却很“大”,是基层政治生态的“雾霾”,必须清除。为此,金华市金东区纪委监委设计实施了一套“红黄蓝”“三色”警示纠错机制。同时,各乡镇(街道)出台农村基层监察对象相关管理考核办法,将乡镇(街道)对村干部的经济考核手段与乡镇监察办的监察处理措施贯通,构建“激励型惩戒”机制。今年以来,全区各乡镇(街道)监察办公室共发放“红黄蓝”三色警示函282份,发出监察建议书52份,挽回经济损失113.6万元。

基层观察丨金东:“灰色地带”怎么消除?“三色”警示让日常监察监督“长牙带电”

建章立制 设计“十必警”

在岭下镇石塘街村,有一起多年重复访问题,涉及村书记未经招投标等公开方式擅自出租村集体山林,合同畸长,造成村集体损失。依照纪律处分条例有关规定,3年前镇纪委已对其作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但该信访人始终认为镇纪委的处分不痛不痒,合同问题也没有实质性整改,因此一直重复上访。

这样的情况在金东区并不少见,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在农村基层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体制外的村(居)干部震慑作用不够,也收不到良好的警示和教育效果,“边纠边犯”的情况屡有发生。乡镇纪委明明依据违纪事实给了处分,却被老百姓误认为是“保护伞”。“ 轻违规轻违纪轻违法处于‘警戒线’和‘高压线’之间,这些‘灰色地带’容易产生影响基层政治生态的‘雾霾’,必须清除。”金东区纪委常务副书记、区监委副主任陈可追说。

基层观察丨金东:“灰色地带”怎么消除?“三色”警示让日常监察监督“长牙带电”

为此,金东区专门设计实施了一套红、黄、蓝“三色”警示办法加以解决。“红色”警示的适用范围一般是乡镇监察机构在日常监督中发现,监察对象存在轻微职务违法问题,造成一定负面后果,依规依法采取“第一种形态”进行处理,尚不需给予政务处分的情形;“黄色”警示的适用范围一般是乡镇监察机构在日常监督中发现,监察对象在履行公务过程中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或未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存在不当行为,尚未造成负面后果,不需给予“红色”警示的情形;“蓝色”警示的适用范围一般是乡镇监察机构在日常监督中发现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或赋予监察对象特定职责时,廉政风险骤然增加,如不及时加以警示提醒,极易出现违规违纪违法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情形。

此外,为便于乡镇监察办精准掌握尺度,每一类警示都结合乡镇实际,明确“十必警”的具体情形。如违反有关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的有关法规的必须予以“红色”警示;在扶贫、农户建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不按程序和规定进行的,必须予以“黄色”警示;即将开展较大规模的征地拆迁工作,参与组织征迁的镇、村两级监察对象廉政风险骤然增加时,必须予以“蓝色”警示。

“三个挂钩” 强化警示“痛感”

岭下镇王山村村书记的父亲承包了本村集体土地,但十多年未缴纳承包款。2018年该村被并入另一行政村,村监会主任发现这一情况后通知该村书记去补缴承包款,他拒不配合。村监会主任向镇监察办报告后,镇监察办公室要求其配合整改,他依然敷衍塞责。随后,监察办向其下发“批评教育”的红色警示函。根据考核办法,“批评教育”适用考核影响期2个月,如果“拖”需要扣除3600元,而整改只需扣除900元。算清了这笔“经济账”后,该村书记当即补缴了承包款,十多年的“顽疾”立马就解决了。

基层观察丨金东:“灰色地带”怎么消除?“三色”警示让日常监察监督“长牙带电”

近期,金东区纪委监委制定出台《关于深化“三色”警示工作进一步提升乡镇监察监督成效的指导意见》,将“三色”警示与监察对象奖金、年度评先评优、基层干部培养使用三种情况挂钩,强化警示“痛感”。

据介绍,岭下镇出台了《农村基层监察对象管理考核办法》,为不同监察处置措施对应相应考核影响期,如警示谈话影响期为一个月,批评教育为两个月,责令检查为三个月,诫勉为六个月,影响期内的考核结果根据问题整改情况确定(整改合格扣450元/月,不合格扣1800元/月)。

“通过‘三色’警示与基层干部的政治经济挂钩,使日常监察监督‘长牙带电’,落地生根。”陈可追说,重点破解群众对“微违纪只能微处理却不满意”,违纪人员“被处分后问题整改没压力没动力”,乡镇监察办“发现的了,查清后却处置不好”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日常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实做细做准基层监察监督。

“三色”警示 带来“三个大幅提高”

乡镇监察机构开展“三色”警示,都需经乡镇监察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履行内部书面审批手续。而红色、黄色警示函还需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审批。“三色函”发出后,由乡镇(街道)监察办公室派员直接送达监察对象本人。

基层观察丨金东:“灰色地带”怎么消除?“三色”警示让日常监察监督“长牙带电”

整个问题整改过程,“由谁改”“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结果”,镇纪委(监察办)都可以全程控制。违规村干部作为“改的好”“改的快”的直接受益方,在获得内驱动力后,由原来的“要我改、拖着改”转变为“我要改、要快改”,政治效果、法纪效果和社会效果得到有机统一。

“随着‘三色’警示纠错机制实施以来,金东区乡镇纪委(监察办公室)公信力大幅提升。”金东区纪委监委有关同志介绍,“惩戒力度大幅提高”,截至目前,有47名村干部受到监察处理,其中24名为村主职干部,累计扣罚村干部考核奖金近4万元;“问题整改率大幅提高”,有21个类目问题得到整改,挽回村集体损失超过100万元;“信访人满意度大幅提高”,因为重视问题整改加上实实在在的经济惩戒,逐步改变了过去“不撤职不满意”的不合理诉求。

专家点评

强化对公权力的监督,实现对监察对象的全覆盖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通过细致的调查,金华市金东区纪委监委发现了村级公权力运行中的“灰色地带”,在现有监察机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监督处置手段无力,警示纠错效果不彰问题。怎么办?直面问题,创新制度,推进协同治理,是这一案例的亮点所在。找到真问题,需要开展耐心细致的调研工作;创新一项制度,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扎实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推进协同治理,更是新时期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金东区纪委监委设计实施的“红黄蓝”警示纠错机制,根据监察对象特点出台的《农村基层监察对象管理考核办法》无疑是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一个很好样本。

(浙江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傅夏仙)

基层观察丨金东:“灰色地带”怎么消除?“三色”警示让日常监察监督“长牙带电”

深化基层治理创新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金东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钟术清

近年来,金东区始终沿着“

习近平总书记对曹宅镇雅里村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引的道路坚定前行,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效果导向,聚焦聚力严肃惩治基层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断在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强化基层治理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为“高质量建设和美金东、高水平打造希望新城”提供了坚强保证。

持续深入开展基层不守规矩大整治行动,强化“不敢”的震慑效应。始终围绕群众反映强烈、信访举报突出、巡察指向明确的问题,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专项整治,先后开展了村务监督能力建设年活动、农村集体经济“除险加固”工程、“纠四风、转作风、抓落实”护航区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专项行动。今年又针对基层干作风纪律“顽症”,抓整治、强震慑,给予党纪政务立案104人次,党纪政务处分81人次。

探索实践乡镇监察“三全”工作模式,扎紧“不能”的制度笼子。积极探索深化乡镇监察“主体主责全网络、监察监督全覆盖、治标治本全过程”的“三全”工作模式,加强对基层监察对象行使公权力的日常监察监督,初步实现“监察组织严密成网、监察对象全面覆盖、监察机制有力到位、监察效果标本兼治”的预期效果。今年以来,全区各乡镇(街道)监察办公室共发放“三色”警示282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13.6万余元。

打造“一镇一品”清廉教育示范带,增强“不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创新推进“一镇一品”清廉文化主题阵地建设,积极打造了傅村镇山头下沈氏和澧浦镇琐园严氏家风家训馆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清廉文化品牌,并对首批9个清廉文化示范点进行集中授牌,打造了一张张清廉金东“金色名片”,相关专题片连续两次登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