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寿命这么短?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

财大易晟

商学院

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寿命这么短?

在中国,除了靠情怀硬撑,很少有人愿意投入足够的耐心和资本等一个企业慢慢长大。揠苗助长虽能获利,也必然意味着死亡率更高。

为什么中国企业都活不长?

这是一个让无数人都摇头叹息的问题。

美国《财富》杂志曾报道过这样一组数据:

“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而中国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

再说百年企业,全球寿命超过100年的企业,日本有2万多家,美国有1000多家,而中国有10余家,且都是六必居、王老吉、东来顺这样的老字号。

企业基数大,但寿命短,能做大做强的,更是寥寥无几,这是中国企业现存的最大问题。

而按照2013年底的统计,中国现有的1500多万家企业中,有1100多万家企业是小型和微型企业,占到企业总和的90%以上。

中国企业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中小型企业发展质量的高低,他们是中国企业之塔的底层基础。

基础薄弱,企业家精神缺失,市场环境混乱,融资冰山难越......前途渺渺,中国企业路在何方?

01

中国企业史:历史浪潮下的团灭

很多人都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百年企业?”

百年企业,提前是得有百年的光阴。直到1912年清政府垮台前,中国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企业。

1840年虎门硝烟开始,百年中国近代史,几乎都是在战争的枪炮声中度过。

清末各种丧权辱国的侵华战争,清朝灭亡后的军阀割据混战,之后的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和漫长的内战,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国家一直处在严重的消耗之中,一切都被战争机器摧毁。

在风云飘摇的大时代,一个企业要活下来,并且要躲过各种炮火的洗礼,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很多优秀的民间资本企业,在经历一战时期的短暂春天之后,大多被碾作炮灰。

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寿命这么短?

1865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

反观日本欧美等国,虽然他们在近两三百年内也遭受过或大或小的战争,但并未经历如中国这般如此彻底的变革。日本还是天皇制,英国还是君主立宪制,他们的国家机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稳定的大环境下,企业的存续性也更强。

而盘点现在中国所谓的百年老店,多为全聚德、东来顺这样的餐饮招牌,或者云南白药、同仁堂这样的药材铺子,这些老字号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现代企业,他们生产的东西几乎不受时代变迁所影响,且都是轻资产,只要保留一个招牌、一张食谱或一剂药方就能存续百年。

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寿命这么短?

转眼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又开始了对民间资本的改造——公私合营。这场大洗礼让民企几乎灭绝,即使存活下来,其性质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私权的牺牲和让渡太多,带来的是我国民间资本企业的基础薄弱,几乎没有历史底蕴和传承性可言。

一切要到70年代改革开放,私营经济才慢慢复苏。满打满算,也才40载而已。

而这短短的四十年里,中国的中小企业们,很多也逃脱不过朝生夕死的命运。

02

风大雨大,瞬息万变中的牺牲品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开始了爆发式地增长,国家GDP的增长率长期保持在两位数或者接近两位数的高位。可以这么说:我们用40年时间走了别的国家要用100年才能走完的路。

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寿命这么短?

改革开放后经济一直高位增长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而快速发展的另一面,是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那些年里,不断出现新的蓝海市场,又迅速杀成红海;红利一波接一波而来,人们挤破头去争抢。

在这种蓬勃热烈的市场氛围下,很多小微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本质上,这些企业所在的领域门槛低,并不具备差异化的优势,他们只是繁荣的市场下的衍生品而已。

中国市场环境基本是5年一小变,10年一大变。当外部环境极其不稳定的时候,企业根本没有办法做好长期的发展规划,企业主也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只能抓住眼前的红利,能赚多少是多少,有些“竭泽而渔”的态势。

譬如上世纪末,DVD火了,就全是做碟片的;外贸火了,全是做外贸的;直到现在,公众号火了,一水儿成立公众号想一夜暴富;小程序、短视频......这些行业的壁垒极低,众人一拥而上,小公司扎堆开起来,但一阵风过去,红利就那么多,吃干榨干以后,行业开始走下坡路,这些公司也接二连三地倒闭。

而且,从绝对数据来看,我国的小微企业创业者,大多文化素质不高,也并未受过企业管理有关的训练,这一状况要到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始重视创业教育之后才有所好转。

挖到第一桶金之后,这些草根阶级很多躺在功劳簿上睡起了大觉,或者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走一步看一步,企业开始扩张即出现内部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80%的企业都因此被甩出历史潮流之外。

此外,我国复杂的政商关系,也让很多企业朝至巅峰,暮即覆灭。

03

创新艰难,融资冰山难越

要做一家生命力极强的企业,需要的是极强的市场竞争力。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坚实的基础和发展出让别人无法取代的优势。

民营企业不像国企,没有公权力的保驾护航。对中国多如牛毛的民企来说,要么通过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来保持企业的生命力,要么,可以预见的结局是,在下一波浪潮来的时候被拍死在沙滩上。

都说资本是市场的助推器,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本卑劣的一面就显现出来了。

做创新,需要研发,而研发需要大笔的金钱投入和长时间的等待,以及极高的失败率。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大多不是为了扶植一个优秀的企业而投资,而是为了投机而投,玩得是“放短线,钓大鱼。”

中国资本近10年赚钱的逻辑几乎一点都没有变,前几年,大举进军房地产和金融,近几年,又纷纷涌入互联网行业。

大家都靠钱生钱活着,至于作为一国之本的实业怎么样根本没有人关心。大家几乎都在搞投资,搞金融,特别是中国的几大互联网巨头,就没有一个不搞金融和投资的。

实业振兴,是资本敬而远之的一个理想。

《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上榜的大多是能源、汽车等垄断型企业、最赚钱的中国企业是工商银行、榜单上入围的房地产企业总共有五家,全部来自中国。

说明过去十年,中国企业赚钱的路径还是来自垄断、金融和房地产。

至于互联网,更是一次次上演空手套白狼的故事。先用资本炒热市场,再迅速IPO上市找接盘侠。

这样的经济氛围中,资本根本没有耐心去给一个小民营企业成长的时间。只有极少的企业能顺利从金融机构贷款,且利率极高,相当一大批企业死于高融资成本的拖累。

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寿命这么短?

这则漫画能部分反映中小企业融资之难

没钱做创新开发,这就导致目前中国的小微企业,大多局限于小成本的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的传统行业。这样的企业门槛极低,生命力极其脆弱,一旦遭受一点贸易争端等经济大环境的风吹草动,就会迅速关门破产。

想要创新升级,需要钱,但是,你可以吹出一个上市成功的彩色泡沫吗?如果不行的话,真的很难从市场拿到钱。

反观国外的企业结构,以日本为例,日本的长寿企业很多,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投资家愿意对一个几十年的规划进行投资,虽然见效慢,但是细水长流。

日本的产业结构更像是一个稳固的“金字塔”型。我们知晓的只是金字塔尖的几个巨头企业,但其实,巨头以下,是大量的中小企业,提供精细的软硬件,虽然规模小,但是技术含量能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这也是日本企业生态稳定,经济质量好的原因。

我们常常谈论日本的“匠人精神”,褒奖他们的“匠心”。但现实是,中国真的可以允许一个匠人一个月手工做一个成品吗?中国没有这样可以慢慢成长的土壤。

在中国,除了靠情怀硬撑,很少有人愿意投入足够的耐心和资本等一个企业慢慢长大。揠苗助长虽能获利,也必然意味着死亡率更高。

或许有一天,当资本和企业家都能耐得住寂寞,再过五十年,中国也能出一批百年企业。

但毕竟习惯了赚快钱,慢下来,真的很难。

水果涨价也吃得起,实现水果自由看这招!

近期,水果涨价成了热门话题。“好荔害”“苹什么”等现象被网民频频吐槽。更有人将“财务自由”的概念引申出了“水果自由”一词。今年果蔬价格上涨到底有多贵? 价格上涨背后的有哪些偶尔必然因素?想实现“水果自由”应该怎么办?

文章仅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交流,不作为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财大资讯(ID:Ethan-Information)除发布原创干货以外,致力于优秀文章精选、精读与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联系

电话:40060100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