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業務存隱患,聯手央企謀拓展,九強生物一石三鳥

富凱摘要:單一結構緩慢增長,抗風險能力終究不強。

作者|孜齋

面對國內體外診斷行業的激烈競爭,以及自身主營業務單一的弊端,九強生物目標明確:研發新產品、擴大營銷網絡、豐富產品線。

12月6日,九強生物公告稱,擬與國藥投資共同採用支付現金方式購買邁新生物95.55%的股權。交易對手方為德福二期、GL、杭州鼎暉、泰康人壽、廣州盈錠、王小亞、張雲、吳志全、夏榮強、緣朗投資等。

其中,九強生物擬受讓65.55%的股權,國藥投資擬受讓30%的股權。但具體交易價格尚未最終確定。

單一業務存隱患,聯手央企謀拓展,九強生物一石三鳥

業務結構單一

九強生物與安圖生物、萬孚生物等一樣,同屬於快速增長國內體外診斷行業的頭部企業。

據renub的數據,2014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為31.11億美元,2017年達到52.63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可達19.46%。

體外診斷行業景氣度高,九強生物業績也穩步增長。2014年上市以來至2018年,九強生物營業收入分別為5.08億元、5.66億元、6.67億元、6.94億元、7.7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32%、11.40%、17.87%、4.03%、11.51%;淨利潤分別為2.11億元、2.45億元、2.72億元、2.73億元、3.0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6.61%、16.33%、10.86%、0.55%、10.07%。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九強生物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71億元、2.18億元、2.0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31%、11.73%、11.41%。

單一業務存隱患,聯手央企謀拓展,九強生物一石三鳥

雖然業務發展較快,但面對不斷增加的市場競爭,九強生物業務結構單一的風險,依然不容掉以輕心。

據悉,體外診斷行業的細分子行業有生化、免疫、分子等領域。九強生物目前的主營業務主要是生化臨床體外診斷試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只是體外診斷行業的一個細分領域,也是我國起步最早、發展最成熟的體外診斷領域,該領域國產試劑佔有率已超過50%。免疫診斷領域近年來增長速度較快,達到15%以上,國外廠商有明顯優勢;分子診斷市場起步晚、技術起點較高,由於市場規模基數較小,增長速度最快領域,但核心技術受國外專利保護,國內參與企業較少。

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三季度末,九強生物來自體外診斷試劑的銷售收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3.64%、91.97%、88.22%和93.39%。

據悉,體外診斷行業的生產企業約有300-400家,行業集中度低。行業排名靠前的企業主要是在某一領域具備競爭優勢,綜合性企業還較少。

對此,九強生物希望能通過新產品研發豐富自身的產品線,加強銷售網絡建設,加大產品 的覆蓋率。

而此次收購邁新醫療,也是這一戰略的體現。

引入“國字號”盟友,拓展產品線

據悉,邁新生物是中國腫瘤病理免疫組化診斷試劑的領先者,主導產品為免疫組化檢測儀器和系列試劑,營銷網絡遍佈全國。

此次整合可以推動雙方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二者可以進行技術及經驗共的享,九強神物可以在資金和市場資源方面提供支持,而邁新醫療則可以利用上市公司現有的客戶資源基礎拓展更多的業務。

此次交易九強生物還拉來“國字號”盟友。國藥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國藥投資也將成為邁新醫療的戰略投資人,利於促進國企與民企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領域互惠合作。同時,在業務層面,國藥集團在大健康領域的深厚積累,尤其在渠道方面的成熟優勢,有利於標的公司拓寬銷售網絡和經營規模,進一步做大做強。在資本層面,引入國資股東將優化邁新醫療的股權結構,在業務爭取和項目投資等方面帶來新的優勢。

此次交易後,九強生物將進一步強化在體外診斷試劑領域的佈局,業務將覆蓋腫瘤細胞篩查和手術後腫瘤組織切片的臨床診斷領域,擴充病理診斷試劑和儀器產品線,提升技術研發能力和營銷網絡佈局。

富凱財經所發佈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投資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