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成為直轄市,這三個城市成為省會城市的呼聲最高

解放後,我國曾經設立過十多個直轄市,最後又慢慢撤銷,最終只剩下了北京、上海、天津三個直轄市,那時候設立直轄市主要是從城市的工業發展水平以及經濟等方面來考量的。後面直到1997年,才再次設立了新的直轄市——重慶,重慶直轄市的誕生,與三峽大壩和西部大開發戰略具有重要的因果關係。所以在國家中心城市定位中,重慶被定位為西部國家中心城市,擔負著西部大開發發動機的戰略任務。


武漢成為直轄市,這三個城市成為省會城市的呼聲最高

而中部崛起戰略推行這麼多年,但是效果依舊不明顯,主要原因是各自為政,缺乏區域的統籌規劃,產業結構雷同,相互之間競爭激烈,難以形成合力和互補,不利於中部地區的整體崛起。為了改變這一現象,設立武漢直轄市,以武漢為龍頭,以中三角為支點,加強區域合作和統籌規劃,促進區域經濟科學、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從而打造我國經濟新的增長極,這種可能也是有的。那麼問題來了,武漢成為直轄市後,湖北的省會會搬遷到現在的那座地級市呢?就目前來看無非也就是襄陽、宜昌或荊州這幾個城市具有競爭力,而且這三個都是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城,歷史底蘊厚,人文氣息濃,經濟實力在湖北屈指可數。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有人愛襄陽,有人喜歡宜昌、也有人認可荊州,理由各有千秋,其中支持度最高的則是宜昌。宜昌依長江而建,古稱夷陵,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上中游分界處,建城歷史達2700多年,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一直以來宜昌比較低調,在全國默默無聞,但提起其境內著名的,光從歷史人物來說,一個個都是響噹噹的人物。這裡孕育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民族和親使者王昭君以及聞名中外的著名學者楊守敬等諸多先賢名流,歷代著名文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歐陽修、蘇軾、陸游等都在此留下真跡。宜昌還以“三國故地”而著稱,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有三十六個故事發生在這裡。

武漢成為直轄市,這三個城市成為省會城市的呼聲最高

宜昌境內的景點更是如雷貫耳,三峽大壩、三峽人家、清江畫廊、屈原故里、西陵峽、車溪、柴埠溪等景區全國人盡皆知;因為三峽大壩、葛洲壩等國家重要戰略設施所在地,被譽為“世界水電之都”。

武漢成為直轄市,這三個城市成為省會城市的呼聲最高

襄陽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游平原腹地。襄陽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漢水穿城而過,分出南北兩岸的襄陽、樊城,隔江相望。兩城歷史上都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49年以後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1983年襄陽地區併入地級襄樊市。2010年12月更名為襄陽市。轄3個區(襄州、襄城、樊城)、3個縣級市(棗陽、宜城、老河口)、3個縣(南漳、保康、谷城)和3個開發區,總面積1.97萬平方公里。襄陽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眾多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已有接近三千多年建制歷史,素有華夏第一城池之稱。在去年,襄陽的GDP跨越了4000億元,GDP增速為7.2%。襄陽的經濟發展速度現在也特別的快,替代武漢的完全是可以的。襄陽其實在一些方面是超過武漢的,比如說襄陽的旅遊業。

武漢成為直轄市,這三個城市成為省會城市的呼聲最高

其實,除了襄陽和宜昌外,荊州也可以成為新湖北省的候選城市之一!記得前不久大大來荊州時說:荊州的地位不弱於三國時候,三國時的荊州是全國十三州之一,江陵又是荊州的治所,所以成為省會城市也是名正言順。當然,目前荊州實際有點弱,可以將天門、仙桃、潛江三個上不上下不下的省直管市劃入荊州,這樣也算是回老家了。如此一來,就17年的GDP來算,新荊州市將會達到3841億元,與宜昌市不相上下。另外,同時將孝感市留在湖北省的安陸市和應城市劃入地級隨州市管轄。

武漢成為直轄市,這三個城市成為省會城市的呼聲最高

這樣襄陽、荊州、宜昌就可以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不管是其中哪一個城市成為新省會,另外兩個城市都會成為省域副中心城市,依舊保持湖北省一主二副的格局不會改變,並打造成新湖北省的核心增長極。這樣,新的湖北省除了上述三個地級市外,還有黃石、孝感、恩施等城市也不是說完全沒可能。最後,對於新湖北3個省會候選城市,你看好哪一個呢?你的理由又是什麼?歡迎大家進行理性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